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休克
  • 2篇动脉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血性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细胞
  • 2篇激素
  • 2篇急性
  • 2篇夹层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17篇李莉
  • 6篇姜骏
  • 5篇金小岩
  • 5篇钟娃
  • 4篇施旖旎
  • 4篇蒋龙元
  • 3篇黄子通
  • 3篇常建星
  • 2篇杜婧
  • 2篇符少萍
  • 2篇余涛
  • 2篇施旖妮
  • 2篇曾映娟
  • 2篇杨川
  • 2篇叶华
  • 1篇唐平
  • 1篇龙会宝
  • 1篇许子彬
  • 1篇许炳灿
  • 1篇陆燕华

传媒

  • 5篇岭南急诊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磺脲类降糖药敏感性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糖尿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方法30例门诊和急诊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后血糖达到控制良好3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以前的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血糖为(9.4±7.5)mmol/L,餐后2 h血糖(或随机血糖)为(14.2±7.2)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的空腹血糖为(5.7±0.7)mmol/L,餐后2 h血糖为(7.2±1.4)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的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 h血糖为(7.8±1.2)mmol/L;停用胰岛素时,空腹血糖为(6.1±0.6)mmol/L,餐后2 h血糖为(7.7±1.3)mmol/L。在改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内平均空腹血糖为(6.5±0.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0.8)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可能恢复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
李莉杨川曾映娟钟娃唐平杜婧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
急诊非创伤患者心肺复苏结果预测因素分析
2006年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预测复苏即时结果的独立因素,帮助急诊院内非创伤病人复苏预后的客观判断。方法:选取病例323例,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复苏结果的因素。结果:年龄<70岁,初始心电图为室颤、室速,停跳原因为心肌梗死或原发心律失常,无肿瘤、中风后遗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毒瘾等基础病者即时复苏成功率高。结论:心肺复苏中可根据病人的年龄、心电图、停跳原因、基础病,对复苏即时结果进行预测。
金小岩施旖妮廖晓星李莉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急诊
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腹症中筛选急性胰腺炎的价值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原鄄2测定在急腹症中筛选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对68例因腹痛就诊的病人,在检测血、尿淀粉酶的同时做尿胰蛋白酶原鄄2测定及B超检查。结果:24例经B超及血、尿淀粉酶等联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中有22例尿胰蛋白酶原鄄2阳性,敏感性为91.7%,另44例非胰腺炎的腹痛病人有2例假阳性,特异性为95.5%,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血、尿淀粉酶为优,24例急性胰腺炎中B超发现有胆嚢结石胆嚢炎者9例。结论:尿胰蛋白酶原鄄2测定是急诊科急腹症筛查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检验指标。
王彤李莉符岳常建星姜骏吴海东杨鹰
关键词:尿胰蛋白酶原-2急腹症急性胰腺炎
纳美芬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急性安定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安眠药中毒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吸氧、洗胃、静脉补液、利尿、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纳络酮、对症、支持),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纳美芬组较对照组清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是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施旖旎金小岩李莉
关键词:纳美芬安眠药中毒
室颤波频率和振幅对除颤效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分析室颤波频率和振幅对除颤效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猪闭胸电诱发室颤模型,CPR First组优先心肺复苏2min后连续3次除颤,Shock First组直接予连续3次除颤,观察室颤波频率和振幅变化,计算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结果CPR First组先行心肺复苏2min后可提高初次除颤前室颤波的频率和振幅,较Shock First组有高的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P<0.05)。结论除颤前先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室颤波的频率和振幅增加,可明显提高除颤效能。
叶华李莉王吉文许子彬
关键词:心跳骤停除颤心肺复苏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分析及D-二聚体早期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AA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首诊误诊25例:其中误诊急性冠脉综合征1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肺梗死2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脊髓炎1例,胆囊炎2例,胰腺炎1例,肠梗阻1例;死亡9例;检测D-二聚体11例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误诊原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D-二聚体有助于AAD的鉴别诊断。
金小岩施旖旎李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
雌激素对去卵巢SD大鼠体重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去卵巢后十月龄雌性SD大鼠及应用雌二醇替代治疗后对体重的影响。方法:81只十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的方法分为去卵巢组(VOX组)、去卵巢加雌二醇注射组(EST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在进行手术当天及手术后第2天及其后每周测量体重一次,直到14周。结果:大鼠的体重在手术后各组均先下降;然后均有增加,以VOX组为最快,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变得平稳;基础体重轻的大鼠体重变化最大。结论:雌激素体内水平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SD大鼠的体重的变化。
李莉叶华许炳灿
关键词:雌激素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2例,其中生存组42例,死亡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并发症及D-二聚体,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卡方检验显示,主动脉反流、心包填塞、休克、意识障碍及D-二聚体值升高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包填塞、休克、D-二聚体升高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急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心包填塞、休克、D-二聚体明显升高是死亡高危患者,应积极介入治疗。
金小岩施旖旎龙会宝李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40只,分对照组(假休克)和休克组,后者又分为休克复苏后1h、3h和6h3小组,每小组大鼠10只。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持续70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1h、3h、6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3.0、2.4、1.6;外周血DAO活性升高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h、3h和6h组P值均<0.05);D-LAC于复苏后1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肠通透性增加。
李莉常建星蒋龙元符少萍施旖妮钟娃
关键词:肠黏膜肠屏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学检查休克模型炎性细胞浸润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剂量的门诊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胰岛素治疗1周后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无统计学差异,而诺和锐30组餐后2 h血糖(PPG)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达到血糖控制标准时,诺和锐30组达标时间较诺和灵30R组短(P<0.05);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观察1个月,诺和锐30组胰岛素维持剂量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诺和锐30的效果可能较诺和灵30R更加显著。
唐平杨川李莉曾映娟杜婧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类似物血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