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 作品数:16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介素、MCP-1和VEGF与ME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白介素、MCP-1和VEGF与ME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ME)患者150例(150眼)。收集并比较所有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多种细胞因子情况;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关系。结果阴性组及阳性组术后1d及术后4周的BCVA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术后4周的BCVA较阴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有增加(F=3.85、3.18,P<0.05);阳性组IL-1β、IL-6、IL-8、IP-10、MCP-1及VEGF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3、21.35、11.33、21.45、15.92、6.32,P<0.05);阳性组IL-10及IL-12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2、17.09,P<0.05);IL-1β(OR=1.354,95%CI=1.017~1.802)、IL-6(OR=1.586,95%CI=1.049~2.398)、IL-8(OR=1.586,95%CI=1.049~2.398)、IL-10(OR=1.772,95%CI=1.054~2.978)、IL-12(OR=1.530,95%CI=1.079~2.168)、IP-10(OR=1.763,95%CI=1.104~2.816)、MCP-1(OR=1.770,95%CI=1.053~2.975)及VEGF(OR=1.925,95%CI=1.132~3.274)为术后是否发生M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介素、MCP-1和VEGF与ME的发生密切相关。
- 李莉
- 关键词:黄斑水肿白内障术后房水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40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裸眼视力变化情况、OCT检查与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超过2行患者19例(47.5%),视力稳定患者17例(56.7%),视力下降患者4例(13.3%);治疗后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后,患者经FFA检查,黄斑区渗漏完全消失31例(77.5%),黄斑区有渗漏现象但明显减轻9例(22.5%);随访半年后,经FFA检查,黄斑区渗漏完全消失35例(87.5%),黄斑区有渗漏现象但明显减轻5例(12.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李莉
- 关键词:玻璃体腔老年性黄斑变性
-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32例(34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1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0例(20眼)。病程2周-18个月。均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至3个月各时间段的最佳矫正视力及OCT测量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10gMAR)依次为0.71±0.06、0.45±0.33、0.55±0.16、0.51±0.29和0.57±0.41,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段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依次为(564±127)μm、(278±92)μm、(325±66)μm、(297±54)μm和(344±91)μm,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减轻视网膜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 陈晓凯李湧王卫平李莉
- 隧道式小切口治疗白内障2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隧道式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35例(247眼)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d视力>0.3共178眼(72.1%);术后1个月视力>0.3共225眼,视力≥0.5共182眼;治疗后脱残率91.1%,良好率73.7%;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达到与超声乳化手术相同的治疗结果,且具有切口小、无需缝线、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少、视力恢复快、成本低等特点。
- 樊培松陈晓凯常晓可周婧楠李莉
-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隧道式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 慢性睑缘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睑缘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78例(156只眼)最终诊断为慢性睑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早期的诊断与慢性睑缘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78例患者中有51例误诊,包括慢性结膜炎19例(24.36%),干眼10例(12.82%),病毒性角膜炎9例(11.54%),过敏性结膜炎8例(10.26%),沙眼5例(6.41%),总误诊率为(65.38%)。结论临床上慢性睑缘炎和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在症状和体征都有相同之处,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互为因果;应重视病史的询问,详查睑缘、睑板腺、泪膜功能等,避免误诊。
- 李湧陈晓凯李莉王娜玲
- 关键词:误诊睑板腺功能障碍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我院68例NVG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发症少。
- 李莉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双眼恶性青光眼一例
- 恶性青光眼是青光眼术后较少见但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双眼恶性青光眼反复发作就更少见。正确认识,早发现,早
- 樊培松李莉李霞
- 文献传递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探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9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36例,占总数的72%,有效12例,占总数的24%,无效2例,占总数的4%,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χ2=0.24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很多,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便是常用的类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其疗效无较大差异。
- 李莉
-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
-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用于青光眼手术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用于青光眼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在术中加以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为(88.24%),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1.79%),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眼压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眼压水平,巩膜瓣瘢痕的降低,值得应用。
- 李莉李泳
- 关键词:青光眼丝裂霉素C
-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抗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舒)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眼睑观察评分、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量测试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个月后,研究组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及眼睑观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应密切监测眼压变化情况。
- 李莉
-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