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肝炎病毒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2篇血清
  • 2篇乙肝
  • 2篇球蛋白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机构

  • 9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李蕾
  • 2篇毕胜利
  • 2篇莫红梅
  • 2篇费永亮
  • 2篇郭淑丽
  • 2篇马慧霞
  • 2篇伊瑶
  • 2篇陈斯勇
  • 1篇庞秀慧
  • 1篇李秀
  • 1篇王丽
  • 1篇王昌敏
  • 1篇雷群
  • 1篇孙艳玲
  • 1篇王玲玲
  • 1篇岳城
  • 1篇陈莉霞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疆居民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关系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从2000余份血清中筛选出HBsAg阳性血清200份.利用巢式PCR法扩增血清中HBV DNA S基因进行测序并分型;统计分析基因型分布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新疆HBV有B、C、D三个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0例(7.8%),C基因型58例(45.7%),D基因型59例(46.5%).C基因型中汉族51例(87.9%),D型中汉族27例(45.7%),维吾尔族24例(40.7%).结论 新疆地区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少量为B型.C型以汉族为主,D型中汉族和维吾尔族占多数.C型与更严重的疾病及转归有关.
李蕾费永亮伊瑶陈斯勇毕胜利
关键词:基因型人种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维族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方法322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其中维族150例,汉族172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ALT、AST、CA125、CA199、AF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HBsAg(+)254例,其中维族阳性率77.3%(116例)与汉族阳性率80.2%(1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族汉族肝癌患者ALT和AST的值分别为(845.57±54.25),(1382.36±125.34)和(798.85±69.17),(1405.82±1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汉族肝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鲁木齐地区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可能是维族汉族肝癌的主要病原学因素。
李蕾雷群郭淑丽马慧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癌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定性检测两对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是定量检测乙肝DNA灵敏度非常高的方法,再加上核酸表达水平检测,可以定性定量掌握乙肝疾病进展程度及临床疗效判断.本文意在比较分析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性规律.
李秀李蕾孙艳玲陈莉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乙肝DNA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
血清总胆汁酸和胱抑素C的检测对肾脏疾病诊断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总胆汁酸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联合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肾病综合征组86例、肾功不全组95例、肾衰综合征组79例,和健康对照组202例受试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患者血清TBA、Cys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肾衰综合征组含量明显高于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功不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组的TG、TCH、APoB均高于肾功不全组,且TG、APoB亦高于肾衰综合征组,而肾功能不全组的TCH低于肾衰综合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和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肾病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庞秀慧李蕾郭淑丽马慧霞
关键词:总胆汁酸胱抑素C血脂肾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关系的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期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探讨慢性HBV感染病情发展与机体细胞、体液免疫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方法2007~2009年慢性HBV不同临床时期感染者71例,其中,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32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21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18例,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等。结果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中CD3+T、CD4+T、CD8+T淋巴细胞少于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7球蛋白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代偿期与失代偿期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蛋白则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显著低于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IgG、IgA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受累。
莫红梅李蕾
关键词:肝硬化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类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其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其5项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5例HBV感染者的HBV前S1抗原及其血清标志物。结果 HBV前S1抗原在HBsAg(+)、HBeAg(+)、抗-HBc(+)患者,HBsAg(+)、抗-HBe(+)、抗-HBc(+)患者,HBsAg(+)、HBeAg(+)患者及HBsAg(+)、抗-HB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51%、46.11%、76.47%、34.78%。结论结合HBV前S1抗原检测可以较好的完善和补充HBV 5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特别是对于HBeAg阴性或者存在变异的HBV感染者,HBV前S1抗原可以较好地反映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及是否存在传染性。
王玲玲李蕾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标志物检测病毒复制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关系的探讨
莫红梅李蕾
新疆地区居民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初步确定新疆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对在新疆地区采集的2000余份血清中检测得到200份HBsAg阳性的血清,利用巢氏PCR法扩增其S基因并测序,用MEGA3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HBV标准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并绘制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在200份样本中,127例(63.5%)成功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0例(7.8%),C基因型58例(45.7%),D基因型59例(46.5%)。结论新疆地区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少量为B型。
费永亮岳城李蕾伊瑶陈斯勇贾志远毕胜利
关键词:基因型
化学法与电极法检测血清K,Na,CI的试验比较
血清K,Na,Cl的检测是检验科非常重要和必需的项目之一,检验医学发展到今天,国内大多数实验室都采用电极法,也有少部分采用化学法和火焰光度法.近几年,随着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国内的增多,也有部分实验室用酶法/化学法测定...
王昌敏李蕾王丽
关键词:酶法电极法钾离子钠离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