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工
- 作品数:69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体育局科研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资源共享下的社区体育场地构建
-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走访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场地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学校场地开放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共享的模式,将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做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双赢"...
- 杜学工熊米娜
- 关键词:社区体育学校体育资源共享
- 文献传递
- 关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质量标准的探究
- 2013年
- 体育场地内的器材,具备特有的质量层级和指标;这一类别器材带有的规范层次,关联着体育授课的真实水准,也关联着同学的体育课收获。管理这一类别器材的人员,要明晰提升规范层级的必要价值,从场地内器材的质量弊病着手,摸索测评及提升器材稳固性的途径,并整合电子类技巧与器材构建。
- 杜学工
-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 对延安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
- 2019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由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体育作为一项大众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已经从“量”转为对“质”的要求了,单一的教学式或科研式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的需要,这是当前体育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课程设置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要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学时、学分安排、公共必修课开设情况、专业基础课开设情况、选修课开设情况、教育实践(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公共必修课方面虽然英语所占的比列较大,但同学修完课程后仍不能通读外文文献,在专业基础课方面不能把前沿的、新颖的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与本科专业知识拉不开距离,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没有安排技术课、在选修课方面选择的范围过于狭窄,跨学科之间的知识运用较少、没有跨专业进行选择课程、由学院统一选择没有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
- 张文文钟小芳杜学工
-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析
- 2011年
- 导师制是学分制实施下的必然内容,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效率,最大化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体育专业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应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建立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 杜学工
-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分制导师制
- 民俗体育与妇女体育文化自觉
-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妇女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妇女体育是一个社会的制度的标志,妇女体育的形成是体育文化的构成,体育现象的形成实质是文化的扩展,探讨妇女体育文化的形成是推动妇女体育发展的核心价值。民俗体育是带着深厚地域特...
- 杜学工
- 关键词:民俗体育妇女体育
- 文献传递
- 陕北秧歌健身价值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秉承健康和体育锻炼的科学理念,对兴盛的大众秧歌进行探索分析,为秧歌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倡导秧歌活动的开展,提高民众健康素质。
- 杜学工
- 关键词:陕北秧歌健身
- 试论以教学思想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06年
- 体育教育思想是体育教学行为反映在头脑中经过思维形成的观念。教学思想对教学行为起导向作用,教学行为体现教学思想。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讨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都发端于教学思想。教学发展取决于教学思想,教学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学思想的是否正确性,体育教学思想,对改革高职体育教学、优化教学行为具有先决作用。
- 杜学工白亚军
- 关键词:教学思想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 从《红楼梦》看清代女性的体育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 2015年
- 本文以《红楼梦》为视角,对清代女性体育活动进行归纳分析,进而从以娱乐休闲为主、富含思想韵味、依从时令节律、寄寓和谐理念等方面论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此为清代体育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杜学工
- 关键词:《红楼梦》体育活动文化内涵
- 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选择
- 2011年
- 本文从大学体育文化选择的角度。研究民俗体育传承与大学体育发展的关系。作为一种文化调节和适应机制,大学体育文化选择活动蕴含着对民俗体育吸纳的客观需求。大学体育的价值取向应以社会规范以及个体需要为基点,符合人性与道德标准的要求。多元化的选择是保持大学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 杜学工
- 关键词:大学体育文化文化选择民俗体育
- 体育教育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对延安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并通过进行田径、篮球、足球、拓展等项目体育教学和训练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干预实验。主要结论如下:田径、篮球、足球、拓展等项目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 王磊姜小峰郭宏焘卢忠谨杜学工
- 关键词:留守儿童体育运动干预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