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新乡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复合超滤在瓣膜置换并冠脉移植患者中肺保护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复合零平衡超滤(ZBUF)、常规超滤(CUF)和改良超滤(MUF)在瓣膜置换并冠脉移植术中对肺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并冠脉移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组(ZBUF+MUF组,n=20)为试验组,在CPB全程行ZBUF,CPB结束后行MUF,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组(CUF+MUF组,n=20)为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行CUF,CPB结束后行MUF。分别在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后30 min、CPB结束后2 h、24 h和48 h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在术前、CPB结束后2 h、12 h、24 h和48 h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ZBUF+MUF组)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浓度在诱导后、CPB结束后48 h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主动脉开放后30 min,CPB结束后2 h,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CPB结束后24 h,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CPB结束后2 h,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运用ZBUF+MUF可以降低体内炎性因子的浓度,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能改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 胡微澜 杨伟 王丽华 韩威利 朱虹关键词:肺保护 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食管癌根除术患者腺体分泌及早期认知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食管癌根除术患者腺体分泌及早期认知的影响。方法146例择期行食管癌根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73例,麻醉前30 min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0.005 mg/kg和0.015 mg/kg盐酸戊乙奎醚进行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口干情况进行评价,利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 M ES )定量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低剂量组患者术后 POCD发生率远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分泌物多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T1~4时刻患者口干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刻,低剂量组患者口干评分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6时刻,低剂量组患者MMES评分均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根除术患者可以抑制腺体分泌,减少术后早期POCD发生,较为安全有效。 胡微澜 韩威利 杨伟 叶建新关键词:老年食管癌 低剂量 盐酸戊乙奎醚 腺体分泌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异丙酚、氯胺酮及琥珀胆碱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2003年 叶建新 艾喜婷 杨伟关键词:异丙酚 氯胺酮 琥珀胆碱 静脉复合麻醉 小儿 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肠灌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黏膜血流灌注、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常规诱导后行右颈静脉穿刺,并插入Swan-Ganz导管。胃镜引导下置入胃张力计,24 h连续监测患者胃部二氧化碳分压(Pg CO2)。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静脉麻醉及体外循环。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卡地平,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mm Hg。持续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患者体外循环前(T1)、开始转机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分别测定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计算胃黏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 CO2)。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18(IL-6,1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结果 2组患者T3、T4时点心脏指数(CI)均高于T1。观察组患者T3、T4时点CI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T2、T3时点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T1相比显著下降。观察组在T2、T3、T4时点SVRI低于T1且观察组T4时点SVRI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v O2在T2时较T1升高,观察组在T3、T4时较T1显著下降。在T4时点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2时点氧供(DO2),氧耗(VO2)均下降(P<0.05),对照组在T3、T4时点氧供(DO2),氧耗(VO2)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而观察组在T3、T4时点氧供(DO2)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2时点Pg CO2与Pg-a CO2较T1显著下降,而p H值则较T1显著升高,对照组在T3、T4时点Pg CO2与Pg-a CO2较T1显著升高,并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 H值在T3、T4时点<7.35,而观察组>7.35。对照组在T3、T4时点血清IL-6、IL-18� 胡微澜 杨伟 王丽华 韩威利 朱虹关键词:尼卡地平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胃肠灌注 炎症因子 静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镇痛和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静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镇痛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本院肝胆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146例患者,按照入院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各73例,利多卡因组采用利多卡因静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七氟醚用量、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点,采用VAS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血液标本中利多卡因进行监测。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术中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2、6、12、24 h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8 h和72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1%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适剂量的利多卡因静注有助于改善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全麻药物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术后康复。 杨伟 胡微澜 张保军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利多卡因 镇痛 胃肠功能 无痛人流术麻醉中七氟醚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七氟醚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3-08间门诊自愿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停药到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和生命体征,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不良反应率为17.9%,低于丙泊酚组的30.8%(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应用七氟醚麻醉,具有苏醒快、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 杨伟 艾喜婷关键词:无痛人流术 七氟醚 丙泊酚 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8周龄,体质量24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组)和电针+磁刺激组(EM组),每组1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构建大鼠VaD模型,E组大鼠取"百会穴"和"大椎穴",电针30 min/次,1次/d,连续14 d;EM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后,接受经颅磁刺激,100个磁脉冲/次,1次/d,连续14 d;S组和M组大鼠以相同的方式和时间固定于柔软性固定器中而不给予其他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2′-脱氧尿苷5′-三磷酸盐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相对含量,计算p-Akt/Akt和p-mTOR/mTOR的比值。结果与S组比较,M组、E组和EM组逃避潜伏期[(48.9±2.2)、(40.8±2.2)、(36.7±2.4)s比(33.6±1.6)s]和第1次跨越平台时间[(54.8±1.8)、(37.8±2.2)、(30.2±1.8)s比(24.5±1.8)s]均明显延长(均P<0.05),而2 min内跨越原平台次数[(3.2±0.8)、(5.6±0.8)、(7.6±1.0)次比(10.2±0.8)次]明显减少(均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均P<0.05),PI3K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而p-Akt/Akt值和p-mTOR/mTOR值明显降低(均P<0.05);与M组比较,E组和EM组逃避潜伏期和第1次跨越平台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而2 min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PI3K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而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均P<0.05);与E组比较,EM组逃避潜伏期和第1次跨越平台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而2 min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PI3K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 胡微澜 杨伟 韩威利 朱虹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电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学习记忆力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术患者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镇痛和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拔管期躁动程度(0级、1级)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5 min、30 min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拔管后5、30、60和120 min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改善术后疼痛镇静效果,且不延长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杨伟 石春来关键词:神经外科 全麻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