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宝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红河学院校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被引量:4
- 2012年
- 本文以红河学院为例,分析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现状,坚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构建实践共同体,创建实习场,让学生在实践共同体、实习场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 杨在宝张培张杰胡元晏青青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学习共同体
- 主题式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高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将主题式学习方式应用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构思,并用具体的主题式学习案例说明了主题式学习带来的教学变化。
- 杨在宝黄杰
- 关键词:主题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
- 集约型微格教学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节约实验经费,提高设备使用率,以集约性、开放性、自主性为原则,对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和VOD点播系统的改造重建,建设满足日常多媒体教学需求,为师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场所和学习资源支持,实现教学过程的监控等功能的微格教学实训中心。从网络化管理,整合师资队伍,提供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加强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养成,培育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 杨在宝张杰肖天庆许海成
- 关键词:集约型自主性
- 基于课堂观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被引量:4
- 2012年
- 教学能力是教师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设计、组织和援助三个方面。借鉴LICC模式,通过唤醒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创设平等的教研文化,可以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和学习课堂观察,开展教育学层次的课堂观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杨在宝张杰王燕
-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能力教学设计
- 浅论小学“三生教育”的内容及教学设计被引量:3
- 2012年
- 所谓“三生”即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基础工程来抓。随后以部分学校为试点开展“三生教育”教学,目前“三生教育”已经以课程的形式走进中小学校园,并先后开展了专家学术报告会、说课大赛、论文、教案、活动方案、课件、案例、故事征集、书画歌曲大赛、
- 张杰杨在宝杨亚河晏青青
-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校园学校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 对云南省语文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
- 2005年
- 文中就云南省“贫义工程”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进行了反思研究,从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起点水平、培训机制、受训教师主观因素以及培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几方面分析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达到培训上层次、教学上质量、学习上效果的目的。
- 杨在宝张杰
- 关键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
- 职前教师关注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调研
- 2009年
- 根据霍尔的"关注为本采用模式",编写了职前教师关注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卷,并用该问卷和开放性问题对职前教师进行调研,分析他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注与使用情况,为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 杨在宝张杰肖天庆
- 关键词:职前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 “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探索被引量:6
- 2010年
- 本文在分析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设计了6种交互方式:交互界面、导航交互、内容交互、测试交互、评价交互和协作交互,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实现教学交互,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 杨在宝张杰
-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交互设计
- 整合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2007年
- 以“主题学习单元”模块内容为例设计整合式教学单元,并从实施教学、观察学生变化、收集评价资料、分析教学效果以及总结等环节,分析了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方面所取得的应用效果。
- 张杰杨在宝
- “媒体理论”网络课程建设探索被引量:5
- 2013年
- 根据"媒体理论"课程性质,文章提出运用概念图工具,重构课程知识结构,以微型学习理念为指导,采取师生共建模式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程。从内容模块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三个方面陈述网络课程框架。该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网络课程从应用到特色的跨越,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 杨在宝张杰汤松
- 关键词:网络课程师生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