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
-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工程学院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交联酯化淀粉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淀粉化学修饰技术是目前淀粉工业发展的方向 ,本文研究了甘薯淀粉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和醋酸酐酯化修饰处理后粘度特性的变化 ,指出了六个反应因素 (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和反应温度 )对结果的影响 ,并得出获得高粘度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交联剂用量 0 .2 7% ,交联时间 3.3h ,交联pH10 ,反应温度 2 5℃ ,酯化剂用量 6 % ,酯化pH8.9。
- 杨宝刘亚伟袁超易智彪
- 关键词:甘薯淀粉交联酯化变性淀粉
- 交联酯化淀粉研究被引量:29
- 2003年
- 研究了小麦淀粉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和醋酸酐酯化修饰处理后粘度特性的变化,指出了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和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并得出获得高粘度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交联剂用量0 27%,交联时间3 3h,交联pH10,反应温度25℃,酯化剂用量6%,酯化pH8 9.
- 杨宝刘亚伟袁超易智彪魏明王灵昭
- 关键词:小麦淀粉交联酯化变性淀粉
- 小麦淀粉与谷朊粉生产被引量:19
- 2003年
- 指出了小麦淀粉与谷朊粉生产的重要性;简要叙述了小麦淀粉与谷朊粉生产的历史、典型工艺及最新动态。着重介绍了韦斯伐里亚公司的三相卧螺工艺,并对新旧工艺进行对比,指出了小麦淀粉与谷朊粉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 袁超刘亚伟杨宝易智彪
- 关键词:小麦淀粉谷朊粉生产工艺
- 交联作用对甘薯淀粉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交联作用能提高淀粉糊粘度及其稳定性。研究交联作用对甘薯淀粉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对工业化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本研究中 ,采用 2种常见的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 ,对每种交联剂考察了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pH值和交联剂用量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进行正交实验 ,对正交结果采用极差分析 ,得到以稳定性为衡量标准的最佳工艺条件。
- 易智彪刘亚伟杨宝袁超
- 关键词:交联作用甘薯淀粉高温稳定性粘度
- 交联甘薯淀粉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制备条件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采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双重化学变性,以峰值粘度和取代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制备高粘度,适宜取代度的交联甘薯淀粉琥珀酸酯最优制备条件:即交联剂用量为0.28%,交联反应pH值为10.2,交联反应时间为3h,酯化剂用量为7%,酯化反应pH值为9.1,反应温度为24℃。
- 刘亚伟刘洁杨宝孙键易智彪袁超
- 关键词:甘薯淀粉交联改性
- 交联甘薯淀粉醋酸酯制备条件研究被引量:14
- 2003年
- 采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双重化学变性,以峰粘度和取代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制备粘度高,且取代度适宜的交联甘薯淀粉醋酸酯的最优制备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0.27%,交联反应pH值为10.0,交联反应时间为3.3h,酯化剂用量为6%,酯化反应pH值为8.5,反应温度为25℃。
- 刘亚伟孙键杨宝刘洁袁超易智彪
- 关键词:化学变性
- 交联酯化甘薯淀粉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ay)研究了交联酯化甘薯淀粉的特性,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过不同的交联酯化作用后,其糊化特性、颗粒形态外观特征和X-衍射图谱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对其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 刘亚伟杨宝易智彪袁超
- 关键词:特性分析
- 提高甘薯淀粉白度方法研究
- 2003年
- 本文根据甘薯淀粉褐变的机理,采用了多种抑制剂来抑制甘薯淀粉褐变反应,以提高甘薯淀粉的白度,并筛选出最佳抑制剂为异抗坏血酸钠与EDTA的混合液。采用不同条件下的异抗坏血酸钠与EDTA混合液作响应面分析,得出取得较高白度和粘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异抗坏血酸钠0.175g/L,EDTA0.07g/L,时间3.5h,温度20℃。
- 杨宝刘亚伟
- 关键词:甘薯淀粉白度褐变EDTA异抗坏血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