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8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农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被引量:4
- 2013年
- 为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类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农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供参考。
- 杨慧林伯全杜海江徐磊
- 关键词:农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
- 转移因子对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影响的测试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为了解转移因子(TF)对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肌肉注射TF途径接种试验组猪,注射剂量为2.0 mL/头,同时设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接种注射前第3 d及接种注射后第3 d、7 d、14 d、21 d采集外周血,测试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结果显示,试验组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于注射TF后第3 d、7 d及14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6%、22.0%和14.9%。结果表明,TF可显著提高猪外周血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和猪免疫功能。
- 徐磊薛萍林祚贵刘俊斌谭礼宁刘小龙王晓斌叶盛聪杨慧黄瑜朱国强
- 关键词:肌肉注射
- 规模化养猪场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 2020年
- 智能化养殖管理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项目旨在利用物联网+AI人工智能技术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化养猪场生产信息、流通信息、管理信息全流程汇聚,再将数据分类分级,根据生产、监管、保险、金融等不同需求输出,探索人工智能在规模化养猪场创新管理平台建设中的应用,为规范化养猪场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 杨慧陈进许杰郑静
- 关键词:智能化规模化养猪场
-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氨基酸浓度和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2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泌乳母猪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氨基酸浓度和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2头2胎体重相近的健康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4组母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8%、1.0%和1.2%L-Arg的饲粮,正式试验期从母猪分娩当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试验第10天和第18天,除0.8%L-Arg组泌乳母猪血清鸟氨酸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泌乳母猪血清中精氨酸、鸟氨酸和脯氨酸的浓度(P<0.05或P<0.01),其中1.0%L-Arg、1.2%L-Arg组的效果最好;第10天和第18天,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对泌乳母猪血清中总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提高其血清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浓度(P<0.05),显著降低尿素氮浓度(P<0.05),其中1.0%L-Arg组尿素氮浓度最低,但3个L-Arg添加组之间血清免疫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显著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断奶均重、平均日增重(P<0.05),其中1.0%L-Arg组提高最多,但3个L-Arg添加组之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1.0%L-Arg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比其他3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0.8%L-Arg组和1.2%L-Arg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缩短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母猪血清中各氨基酸浓度均随饲粮L-Arg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上升(P<0.05),但母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免疫生化指标与饲粮L-Arg添加水平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L-Arg可提高泌乳母猪血清中部分氨基酸浓度、改善泌乳母猪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机能,在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同时缩短了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母猪饲粮L-Arg最适添加量为1.0%。
- 杨慧林登峰林伯全王恬张力
- 关键词:L-精氨酸泌乳母猪
- 乳酸菌对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发酵粪中NH3、H2S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分析对蛋鸡产蛋后期使用乳酸菌对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发酵粪中NH3、H2S浓度的影响。方法:研究组用常规喂养+乳酸菌,对照组用常规喂养,分析两组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发酵粪中NH3、H2S浓度。结果:研究组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健康微生物及养分利用率均优比对照组(P<0.05)。
- 林秋敏赖宝色杨慧
- 关键词:乳酸菌蛋品质
- 一种喷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包括可移动载体、储液箱、两个喷管和两个抽液装置;所述储液箱和抽液装置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载体上;两个所述喷管对称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载体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抽液装置的出液口分别对应与一个所述...
- 杨慧余勋信林莉
- 文献传递
- 福建省猪源BVDV流行病学检测分析及其对CSFV抗体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解福建省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与分布情况及对猪瘟病毒(CSFV)抗体的影响,分别采用已有ELISA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福建省9个地市293个猪场的16537份临床样品进行猪源BVDV抗体和CSFV IHA抗体效价(log2x)进行检测,并对其中400份样品采用已有RT-PCR方法开展猪源BVDV病原检测及测序。结果显示16537临床样品、293个猪场和9个地市的BV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6%(5891/16537),89.4%(262/293)和100.0%(9/9),其中母猪和疑似猪瘟猪的BVDV抗体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仔猪和临床健康猪(P<0.05);BVDV抗体阴性猪的CSFV IHA抗体效价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VDV抗体阳性猪(P<0.05);CSFV IHA抗体效价在6~11猪群的BVDV抗体多为阴性,占比95.9%(8479/8842);BVDV抗体阳性猪群的CSFV IHA抗体效价普遍较低(≤4),占比88.7%(5224/5891);且CSFV IHA抗体与BVDV抗体呈负相关(r=-0.819,P<0.05);BVDV病原阳性率为15.3%(61/400),其中抗体-/抗原-占45.0%(180/400),抗体+/抗原-占39.8%(159/400)、抗体-/抗原+占12.0%(48/400),抗体+/抗原+占3.2%(13/400)。结果表明,福建省猪源BVDV感染情况较普遍并对CSFV抗体存在抑制作用,母猪与疑似猪瘟猪为BVDV感染的高流行群体,对抗体-/抗原+持续感染猪应予以重视。
- 徐磊曾亮明张体银刘毅发杨慧杨慧余勋信林秋敏傅光华傅光华黄瑜黄瑜
- 关键词: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猪瘟病毒抗体
- 免疫鸡毒支原体F弱毒株对SPF鸡Bu-1a^+ B、TCRγδ^+ CD3^+T细胞及血清IgM、IgG、IgA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Bu-1a+B、TCRγδ+CD3+T细胞比例及血清IgM、IgG、IgA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组Bu-1a+B/PBL于免疫后5、7d由高至低依次为A、B和C组,且各组差异显著(P<0.05);A、B组TCRγδ+CD3+T/PBL于免疫后3d略有升高且比值较接近,都高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IgM于免疫后7、14和21d差异显著(P<0.05),IgG于免疫后14、21和28d差异显著(P<0.05),IgA于免疫后28d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依次为A、B、C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MG)F株可较好的提高Bu-1a+B、血清IgM、IgG、IgA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F株活菌浓度与Bu-1a+B/PBL比值、血清IgM、IgG、IgA浓度呈正相关;但免疫(MG)F株不能显著提高鸡外周血TCRγδ+CD3+T/PBL比值,且(MG)F株活菌浓度与TCRγδ+CD3+T/PBL比值无明显相关性。
- 林伯全廖惠珍杜海江徐磊杨慧林秋敏
- 关键词:鸡毒支原体
- 校企合作构建农林类专业“未来场长(经理)”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 2017年
-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订单式"未来场长(经理)"创业班为例,针对农林类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培养"未来场长(经理)"的要求,结合"创业导向—岗位轮动"的基本思路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旨导向,探究了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教学运作模式在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从而为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和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供借鉴。
- 杜海江林伯全杨慧陈家钊
- 关键词: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农林类专业
- 薰衣草精油包合最佳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试验旨在探究确定采用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的最佳包合条件。结果表明:包合效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精油的比例7.9:1、包合温度43.9℃、包合时间1.58 h。在该条件下,薰衣草精油包合率的期望值是85.36%。通过验证试验,5个重复试验的薰衣草精油包合率分别为83.20%、84.63%、85.30%、85.79%和87.28%,平均值为85.24%。通过5次验证试验,其平均值与理论的期望值85.24%非常接近,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可行。
- 杨慧吴俊穗陈立伟薛永钦林钟鸣吴樟强王恬
-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单因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