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凤

作品数:29 被引量:551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城市
  • 6篇皖江城市
  • 6篇皖江城市带
  • 6篇城市带
  • 5篇土地利用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公路
  • 2篇动机
  • 2篇行政
  • 2篇行政层级
  • 2篇人口迁移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通勤
  • 2篇区位
  • 2篇驱动机制研究
  • 2篇居住
  • 2篇空间格局演化
  • 2篇公路交通

机构

  • 1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5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枣庄学院

作者

  • 29篇杨成凤
  • 17篇韩会然
  • 14篇宋金平
  • 5篇焦华富
  • 5篇李伟
  • 2篇杨修志
  • 2篇张学波
  • 2篇张王雁
  • 2篇潘庆
  • 1篇李俊峰
  • 1篇韩玉刚
  • 1篇叶雷
  • 1篇闫丽英
  • 1篇徐波
  • 1篇管晶

传媒

  • 9篇经济地理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文地理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区域科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都市区居住与产业用地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以北京都市区为研究案例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d)函数分析了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与集聚强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层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时间段内产业用地的集聚强度都要高于居住用地的集聚强度,说明居住用地出让的空间分布格局更为分散化,而产业用地出让的空间分布格局更为集聚。②土地利用格局显著影响居民的通勤行为,随着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密度的提升,居民的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都明显缩短,说明居住在土地混合程度越高区域的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来优化通勤行为;个体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住房产权以及邻里特征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居民的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
韩会然杨成凤
关键词:土地利用交通拥堵
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1年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是根据对外输出比较利益的观点解释城市经济增长的来源,是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是城市发展机制与过程的理论总结以及对其研究的理论工具.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了解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应用领域;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应用的差异,并总结其特点.研究发现国内和国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都已较成熟和丰富,涉及对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剖析和检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及对理论的应用,并且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二者的研究又有不同之处与不同的侧重点.
潘庆张王雁杨成凤
国内外城市功能疏解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6年
要:由于城市聚集效益的存在,城市功能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过多的功能集聚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功能疏解的研究亟待开展。文章首先从人口疏解和产业疏解两大模块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对功能疏解的测度方法进行述评,并简要分析了功能疏解的必要性和动力机制;其次对国内外功能疏解的经验进行梳理;再次对功能疏解的成效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功能疏解研究内容进行述评。总体而言,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内容上与国外研究基本相似;然而在方法上国内研究目前仍以数量分析为主,缺乏相关测度模型的构建。随着国内城市功能疏解实践的推进,以及在中国特殊的土地和户籍等政策影响下,功能疏解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将不断完善。
杨成凤韩会然张学波宋金平
功能疏解视角下北京市产业关联度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了北京市分行业门类的产业关联度状况,以期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难易程度和对未疏解行业的影响大小的判别依据之一。研究发现:首先,从分行业门类的完全消耗系数来看,多数行业在其行业内部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其次,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现状和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交叉分析,分四种类型:Ⅰ强辐射、强制约型(4个),Ⅱ弱辐射、强制约型(5个),Ⅲ弱辐射、弱制约型(9个),Ⅳ强辐射、弱制约型(1个),2002—2012年,仅4个行业发生类型改变。最后,从功能疏解角度,对不同类型行业的疏解难易程度和对未疏解行业影响大小进行探讨,其中Ⅰ强辐射、强制约型因其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较高,Ⅱ弱辐射、强制约型是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疏解对其他行业的制约作用较强,这两种类型疏解对未疏解产业影响相对较大;Ⅲ弱辐射、弱制约型因其对其他行业的辐射和制约作用相对都较弱,Ⅳ强辐射、弱制约型虽其发展对其他行业的辐射带动较强,但其他行业对其需求引力不高,故而这两种类型疏解对未疏解产业影响相对较小。
杨成凤韩会然宋金平
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
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 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
韩会然杨成凤李伟
关键词:社会网络皖江城市带
建成环境对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
2019年
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转型与重构期,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由此产生的建成环境对塑造和改变居民的出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居民对建成环境相关要素时空配置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明晰建成环境定义的基础上,从测度方法、不同方式出行行为、工作与非工作出行行为、因果关系等方面回顾了建成环境影响出行行为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而后梳理了居民自选择效应对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最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评述,从居民活动出行链的制约、建成环境尺度影响、居民自选择效应、建成环境邻里网络关系等方面展望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韩会然韩会然
关键词:建成环境
皖江城市带区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区内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区内公路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并结合各市区内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的变化,预测其今后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为区内公路交通联系方向的预测提供参考,从而提出区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区内公路交通网络密度较高;根据区内相互作用强度现状,形成了合肥市主中心,芜湖市副中心和安庆市区域性中心及"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的经济联系格局;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不断增长,但增速不一,总体位序变化较小;今后区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方向是沿"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发展、围绕区域中心完善并加强"两翼"建设。
焦华富杨成凤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以北京都市区为例被引量:19
2017年
居住与就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活动,其空间配置决定了居民的通勤行为,从而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开展城市的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分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尤为重要。基于北京都市区居民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理论通勤、过剩通勤、通勤容量等相关模型对居民的通勤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公共交通出行与私家车出行之间的通勤效率差异性。研究表明:1北京都市区居民的通勤出行中有64.48%属于过剩通勤,从通勤容量使用率来看都市区仅为32.49%,反映了目前居住与就业失衡的现实情况;2从不同出行方式来看,公共交通过剩通勤程度更高,即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效率要高于公共交通,表明公共交通出行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3从通勤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来看,就业可达性变量显著影响公共交通通勤,对私家车通勤时间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龄、学历、平均月收入、住房产权等与二者显著相关,但性别、家庭结构的影响都不显著;居住密度及居住地空间位置对公共交通、私家车通勤时间都具有一定影响,但就业密度及就业地空间位置对不同出行方式通勤时间的影响则不显著,认为城市应当鼓励公共交通出行,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对私家车征收拥挤费用等措施来弥补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出行之间的不平等性。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
居民出行的通勤效率评价与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以北京都市区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构建过剩通勤、通勤容量占有率等相关模型,在描述城市总体通勤特征的背景下,探究了居民属性特征的影响差异,进而测度评价了北京都市区的通勤效率;在此基础上,引入Brotchie的三角模型,对比了国内外不同城市间的通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都市区居民的区内通勤量占全部通勤量的58.16%;居民单程平均通勤距离12.02km;公共交通是北京居民通勤出行的主要方式。(2)通过通勤效率模型发现北京都市区居民的最小通勤距离为4.19 km,通勤出行中有64.48%属于过剩通勤;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通勤效率,发现西安市的通勤效率要高于北京都市区;与国外城市相比,北京都市区通勤效率远低于亚特兰大、都柏林、温哥华。
韩会然韩会然
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7
2014年
将1997-2012年划分为4个时段,采用ArcGIS与次序多元Logit模型分析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住宿业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关系,反映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特征。结果表明:①北京住宿业时空演化的向心集聚与离心扩散趋势并存,属于相对扩散;扩张表现出集聚特征与方向上的差异性;同心圆式、局部扇面式、廊道式、飞地式、填充式等扩张形式并存;②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住宿业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城市化进程影响住宿业的区位转移,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塑造城市结构的离心扩散作用增强,城市空间的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
闫丽英李伟杨成凤宋金平
关键词:住宿业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