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竹丽
- 作品数:19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18~25岁女性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18~25岁女性头颅侧位与睡眠检测分析,探索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照ANB角度大小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形态和功能的各项指标,分析18~25岁女性不同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影响。结果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上气道形态在软腭后气道矢状径(MPS)和悬雍垂与咽后壁之间上气道矢状径(U-MPW)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U-MPW段Ⅰ类组和Ⅱ类组、Ⅰ类组和Ⅲ类组以及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MPS段Ⅰ类组和Ⅱ类组、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其余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上气道最低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_2)、平均脉率、氧减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性Ⅰ类组和Ⅱ类组、Ⅰ类组和Ⅲ类组以及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18~25岁女性三组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在MPS和U-MPW段有相关性,而在上气道功能上没有相关性。
- 赵爱齐张丹安文秀盛善桂陈正岗杨竹丽阎潇刘文君郭庆圆
- 关键词:头影测量矢状骨面型上气道
- 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中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腮腺,其中约10%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于腮腺深叶组织.对于发生在腮腺深叶的多形性腺瘤,在诊断治疗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较易误诊误治.近2年来,我们收治了6例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患者,本文就其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术式的选择加以讨论.
- 郑建金王聿明杨竹丽吴双燕
- 关键词:腮腺肿瘤CT外科手术
- 青岛市7051名学生错畸形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杨竹丽姜明王麦芬
- 关键词:口腔正畸错HE流行病学
- 青少年女性高低角骨面型牙弓宽度与面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对40名青少年女性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高角20例,低角20例)进行牙弓宽度和面高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和Pera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低角组牙弓宽度宽于高角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低角组上下颌牙弓宽度相关性较高角组显著。低角组后面高与上下颌磨牙、下颌尖牙牙弓宽度呈正相关;前面高和前下面高与上下尖牙牙弓宽度呈负相关。高角组后面高与上颌磨牙牙弓宽度、下颌牙弓宽度均显著正相关,前面高和前下面高与上颌尖牙宽度、下颌牙弓宽度显著负相关。认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宽度有差异,与面高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程度各不相同。
- 何开云杨竹丽武伟王孟博
- 关键词:牙弓头影测量
- 多媒体技术在口腔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郑建金吴双燕杨竹丽姜明李海涛
- 关键词:口腔科学多媒体教学
- 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矫形的肌肉改建机理.方法:选用50只5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嚣...
- 杜衍晓杨竹丽达雨田臻王梦佳阎潇郑如松张月刘文袁晓
- 安氏Ⅱ类错与正常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对比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与Ⅱ2类错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 武伟杨竹丽何开云
- 关键词:摄影测量法
- 内倾性深覆所致颞颌关系功能紊乱综合症的正畸治疗
-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TMJD)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因素是 TMJD 发病原因之一.在众多的因素中,内倾性深覆占有较大比例.本文作者在近期临床工作中,对8例有 TMJD 症状的内倾性深覆进行了正畸治疗,采用导板活动矫正器...
- 杨竹丽
- 文献传递
- 人胚髁状突软骨细胞的改良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行之有效的人胚髁状突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0.25%胰蛋白酶和0.2%Ⅱ型胶原酶分阶段联合消化法分离髁状突软骨细胞,将分离的软骨细胞与未消化完的小片软骨共同置入预涂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中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对比,检测软骨细胞的分离后存活率、贴壁生长速度及传代7次内髁状突软骨细胞表型改变相伴随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结果:本方法培养的人髁突软骨细胞存活率可达98%以上,细胞贴壁能力强,与传统培养方法形成细胞单层的速度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代以内培养的髁状突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而传统培养方法所获得的人髁状突软骨细胞存活率为90%左右,培养3代以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其软骨细胞表型逐渐减弱,培养至第7代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结论:本方法培养的髁状突软骨细胞存活率高,且能维持软骨细胞的特有表型,至少能保持软骨细胞7代稳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培养方法。
- 刘诚成杨竹丽袁晓
- 关键词:髁状突细胞培养细胞生物学
- 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矫形的肌肉改建机理。方法:选用50只5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嚣,引导下颌前伸,并打开咬合。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浅层嚼肌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利用TUNEL方法检测浅层嚼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Bcl-2和Bax基因表达随大鼠戴用矫治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第3周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Bax的表达高于Bcl-2。Bax/Bcl-2比值随大鼠戴用矫治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第4周开始下降。②TUNEL实验结果显示浅层嚼肌细胞在戴用矫治器1天后,开始出现凋亡,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至第3周达到顶峰,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①Bax/Bcl-2比值升高促进浅层嚼肌细胞凋亡。②功能矫形可引起浅层嚼肌细胞凋亡,导致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 杜衍晓杨竹丽达雨田臻王梦佳阎潇郑如松袁晓
- 关键词:功能矫形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