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苑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细胞
  • 8篇儿童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6篇急性
  • 6篇高危
  • 5篇淋巴细胞白血...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治疗儿童
  • 3篇预后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高危急性淋巴...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预后因素分析
  • 2篇危急
  • 2篇细胞性
  • 2篇淋巴细胞性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林苑
  • 13篇张映川
  • 12篇官晓清
  • 11篇罗学群
  • 9篇柯志勇
  • 7篇张婷婷
  • 7篇张晓莉
  • 7篇黄礼彬
  • 6篇陈美姬
  • 5篇詹国媛
  • 4篇刘艳薇
  • 4篇丘小汕
  • 4篇朱春浓
  • 4篇董淑红
  • 4篇刘全梁
  • 3篇张巧玲
  • 3篇韩志东
  • 2篇朱佳
  • 2篇廖忠敬
  • 2篇麦文英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高危和超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有高危特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较差,而影响我国高危儿童ALL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未明朗。方法高危特征定义为:①<1岁,②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50×10~9/L,③初诊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罗学群柯志勇黄礼彬官晓清张婷婷张映川林苑张晓莉朱佳刘全梁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儿童高危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低强度、低费用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采用减低强度、低费用的治疗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可行性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义。方法1999年5月-2006年9月本院儿科病房初诊的ALL患儿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14岁。家长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低强度低费用经济方案治疗。经济方案的长期疗效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统计,住院费用来自医院病案室。结果选择经济方案治疗的患儿均来自低收入家庭。52例诱导失败3例。其中2例诱导未缓解,1例诱导未结束放弃治疗。诱导缓解率94.2%,非高危ALL患儿4a和7a预期无事生存率(pEFS)分别为72.8%和67.2%,4a和7a预期无病生存率(pDFS)分别为74.3%和68.6%。住院化疗费用2.3万~5.1万元(中位数3.2万)。结论低强度经济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ALL似能达到合理的EFS和DFS,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治疗有现实意义。
罗学群柯志勇官晓清林苑张映川黄礼彬张婷婷朱春浓刘全梁张晓莉
关键词:无病生存儿童
中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比较
2010年
目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抗病毒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3组,热毒宁组、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每组各50例。结果热毒宁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总疗程均优于病毒唑组和更昔洛韦,热毒宁组与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医药值得临床应用。
刘艳薇董淑红詹国媛韩志东陈美姬林苑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更昔洛韦病毒唑
白血病患儿并急腹症6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并急腹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例白血病并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AB诊断分型标准确诊为ALL5例,AML1例。化疗不同时期并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和肠鸣音改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腹部X线平片检查诊断为肠梗阻,其中4例并严重全身感染,1例并坏死性肠炎。6例均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疗法等内科保守治疗。结果1例AML患儿急腹症发生在白血病初诊时;5例ALL患儿急腹症发生在化疗中,且均注射过长春新碱。经内科治疗,4例肠梗阻缓解后完成化疗;2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白血病患儿并急腹症时临床症状常重于实验室检查,故应以临床表现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早期积极全面的内科保守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ALL患儿化疗中发生肠梗阻可能与长春新碱有关。严重感染与急腹症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官晓清罗学群林苑张映川丘小汕廖忠敬
关键词:白血病急腹症长春新碱内科治疗
三种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用不同的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用低强度、低费用“经济方案”治疗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5月-2005年7月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诊断0-14岁ALL...
罗学群柯志勇官晓清林苑张映川张婷婷朱春浓
文献传递
“经济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目的: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良好,探索用减低强度、低费用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具有现实意义。方法:1999年5月-2005年7月在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诊断的191例ALL例中,39例...
官晓清罗学群柯志勇张映川林苑张婷婷朱春浓
文献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21例手足口病婴幼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61例和病毒唑组60例,分别采用热毒宁和病毒唑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在7d疗程内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热毒宁组总体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病毒唑组(80.00%)(P<0.0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病毒唑组(86.66%)(P<0.01),热毒宁组皮疹消退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病毒唑组(83.33%)(P<0.01),热毒宁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34±0.24)d,显著少于病毒唑组的(2.24±0.35)d(P<0.01);热毒宁组皮疹消退平均时间(1.87±0.15)d,显著少于病毒唑组(3.78±0.28)d(P<0.01);热毒宁组口腔溃疡愈合平均时间(2.89±0.31)d,显著少于病毒唑组(4.96±0.42)d(P<0.01)。结论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病毒唑,而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詹国媛董淑红刘艳薇陈美姬韩志东林苑
关键词:手足口病热毒宁注射液病毒唑
巯嘌呤剂量个体化治疗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5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总结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诊断,评估剂量个体化的巯嘌呤(6MP)治疗IPH的长远疗效.方法 IPH的诊断是通过住院检查和随访1年以上排除其他疾病后确定.15例患儿符合诊断并纳入分析,诊断时的年龄2~13岁(中位7岁).疾病急性期口服泼尼松2 mg/(kg·d),4周减停,6MP同时开始口服,60 ms/(m2·d),维持治疗3年.结果 多数患儿由于起病症状不典型而被延误诊断,延误的时间是2周~108个月(中位8个月).所有病例经治疗后都能缓解并成功撤除激素.随访2.5~9.5年(中位6年),15例患儿在6MP维持治疗期间有相对低白细胞血症(3×109/L~6×109/L)的患者8例中只有1例复发,而另外7例有5例复发(P〈0.05).复发的5例将6MP剂量上调使白细胞降低后4例未再复发.结论 诊断延误仍然是突出的问题.本组多数IPH患儿对6MP维持治疗耐受好且获长期缓解,提示有可能避免长期依赖激素治疗及因此对生长发育带来长远的不良影响 6MP代谢个体差异大,剂量个体化治疗可避免部分病例未得到足够治疗剂量或治疗过度,有助于改善预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衡量指标.
罗学群柯志勇黄礼彬官晓清张晓莉林苑张映川张婷婷
关键词: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儿童
儿童高危和超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治疗和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5月-2007年3月在我院儿科初诊符合HR-ALL的患儿76例,其中VHR-ALL组41例。治疗上非VHR-ALL用蓉城98高危或ALLIC BFM2002MR方案化疗,VHR-ALL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方案化疗。【结果】总放弃治疗率25%,总预期6年无事生存率(EFS)49.3%,坚持治疗者EFS64.7%,非VHR-ALL组坚持治疗者EFS78.8%。Cox模型分析显示诱导33d不缓解或BCR-ABL阳性是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高强度化疗不能改变其预后差的特性,而泼尼松不敏感与其它任一项高危因素并存时复发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放弃治疗和复发是本组治疗失败的前2位原因,多数HR-ALL如能坚持合理治疗应有信心获得较好的预后,诱导33d不缓解或BCR-ABL阳性患者应争取造血干细胞移植,2项或以上高危因素并存对预后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罗学群柯志勇黄礼彬官晓清张婷婷张映川林苑张晓莉朱佳刘全梁
关键词:儿童高危预后因素
血液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提高对血液病患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血液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经过。结果血液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多表现为咳嗽、气促(不能用发热等原因解释),肺部啰音不明显,动态胸片提示进行性肺部斑片状影。5例均采用两联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治疗,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吸氧,用血浆、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2例采用早期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综合疗法的患儿治愈,3例死亡。结论重视常规体格检查,血液病患儿发现不能用发热等原因解释的气促应早期并动态行胸片检查,以早期诊断,采用早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呼吸的综合疗法治疗患儿,提高治愈率。
陈美姬冯卫民张映川詹国媛林苑
关键词:血液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