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有梁
- 作品数:201 被引量:77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 和谐教育与和平教育被引量:12
- 2005年
-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是同步发展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才是和谐教育。和平教育与发展教育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课程都应当渗透和平教育。和平教育原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是人类共同必修的终身课程。
- 查有梁
- 关键词:和谐教育和平教育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人文精神
- 西部人才战略之我见
- 2011年
- 一、西部人才战略应当整合"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整体。西部人才战略应当将三者整合起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两者紧密联系。西部人才战略,应当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必须将这两大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
- 查有梁
-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科教兴国战略技术工人队伍高级技师
- 谈教育的整体性
- 1990年
-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系统论的一种原型。五行学说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五个子系统(或五个要素),这五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如相生、相克、抑制、掩蔽、促进,等等。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五”,是泛指系统的要素的多样性,“行”,是指运动,流动,关系。五行学说的精华正在于强调系统是整体流动、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 查有梁
- 关键词:五行学说神经系姿态美
- 牛顿力学的方法——纪念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发表300周年(1687~1987)被引量:3
- 1987年
- 本文分析了牛顿力学的方法,同时又分析了牛顿关于科学方法的一般原理。指出只有充分理解牛顿关于科学方法的一般原理,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牛顿力学的方法。给出了一个牛顿力学科学方法论的结构。
- 查有梁
- 关键词:万有引力定律科学方法论公理化方法假说物理方法
-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及其对于教育科学的意义(上)被引量:4
- 1984年
- 本文根据科学发展史论述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三论”)的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综合“三论”,概括出主要原理,并阐述了从“三论”中抽出的哲学范畴。最后论述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对于发展教育科学的意义。
- 查有梁
- 关键词:教育科学系统论哲学范畴
- 恩格斯论物理学研究的抽象与假设方法
- 1999年
- 恩格斯对科学的抽象法和假设法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否定科学抽象和科学假设的经验论、形而上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充分论证了科学抽象和科学假设的基本原则、操作方法,指明把抽象和假设推向极端、脱离客观事实就会变成谬妄。
- 查有梁
- 关键词:恩格斯物理学研究方法
-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新思考被引量:22
- 2006年
- 一个地区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至少要统计和比较以下5种数据:a.人均GDP;b.人均国民收入(纳税之后的可支配收入);c.生均教育经费(政府投入);d.人均教育支出(家庭支付);e.人均受教育年限。这5种数据是“相生相克”的,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是否处于“良性循环”。“对分点定理”、“中位线定理”、“教育投入定理”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定量的、可操作的数学模式。
- 查有梁
-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投入
- 读钱学森先生的三封来信
- 2009年
-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为怀念钱学森先生,我刊特邀著名教育家查有梁先生讲述他与钱先生之间的鸿雁往来,以示怀念。祝先生一路走好!
- 查有梁
- 关键词:一路走好星际航行教育科学
- 十年新课程改革的统计诠释被引量:35
- 2012年
- 通过对《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和《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中的主要调查数据的系统分析,作出统一、自洽的统计诠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必须经过实践的证实或证伪,才能判断其正确与否。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十年课改,基本失败,其逻辑分析与经验证实的结论一致;逻辑分析和经验证实,"不可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大转型";"自主、合作、探究"不可能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培训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国的课程改革必须走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 查有梁
- 关键词: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知识论
- 钱学森的成才之道被引量:1
- 2013年
-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贡献巨大。他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为怀念钱学森先生,我特撰写此文。钱学森的成才之道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志向远大,博学深专;其二,超越名师,重在贡献;其三,理工结合,全面发展。研究钱学森是怎样成为创新杰出人才的,对于我们探讨创新杰出成才之道,富有启发,也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之一。
- 查有梁
- 关键词:成才中国航天知识分子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