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华峰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畸
  • 2篇天冬氨酸
  • 2篇天冬氨酸转氨...
  • 2篇转氨酶
  • 2篇龈沟液
  • 2篇螺旋CT
  • 2篇氨酸
  • 1篇第一前磨牙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骨量
  • 1篇牙矫治
  • 1篇正畸治疗
  • 1篇植入
  • 1篇酸酶
  • 1篇前磨牙
  • 1篇青少年患者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植入
  • 1篇微螺钉种植体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市口腔医...

作者

  • 5篇柯华峰
  • 4篇王春玲
  • 3篇郭新星
  • 3篇魏福兰
  • 2篇刘东旭
  • 1篇郭杰
  • 1篇董作英
  • 1篇张勇
  • 1篇刘莉
  • 1篇刘莉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与快速扩弓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快速扩弓的患者(10.5-12.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加力组(20例)。利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快速扩弓前,快速扩弓24h、7d,及保持7d、14d、28d的龈沟液AST、ALP水平的变化,结果以酶总量/牙表示。采用SAS(r)Proprietary Software Version 9.00对数据进行配对t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加力组AST水平在快速扩弓24h后开始升高(P<0.05),对照组在快速扩弓7d后开始升高(P<0.01),2组AST水平至保持28d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扩弓24h至保持28d,加力组与对照组AS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加力组和对照组ALP水平在快速扩弓7d后开始升高,至保持28d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从扩弓7d至保持28d,加力组与对照组AL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龈沟液AST、AL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快速扩弓后牙周组织的改建。
魏福兰王春玲刘东旭郭杰柯华峰郭新星
关键词:快速扩弓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
颅面部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的准确性评价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研究颅面部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实测距离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2个干燥头颅,采用GE公司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将头颅数据转至工作站,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选择正畸常用的16个颅面骨性解剖标志点,分别使用DisplayTools测量工具和游标卡尺进行20个项目测量。采用SAS9.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实测距离的一致性。结果: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游标卡尺实测结果相比,P值范围为0.0995~0.9812,所有测量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体绘制图像颅面解剖标志点间线性距离与实测距离具有一致性,螺旋CT三维测量有望替代实际测量,用于头影测量分析。
刘东旭王春玲刘莉董作英柯华峰于朝阳
关键词:螺旋CT颅面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后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拔牙和32例非拔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用U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倾斜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和第二磨牙长轴交角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治疗前后上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和第二磨牙交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牙组,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比上颌第三磨牙更直立。结论拔除前磨牙的正畸治疗能够改善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
柯华峰王春玲刘莉魏福兰郭新星
关键词:正畸治疗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
指导微螺钉种植体植入的牙槽骨安全区域研究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重建颅颌面图像测量上下颌牙槽骨不同高度的骨量,建立本地人群牙槽骨不同高度骨量的CT测量参考值,为帮助临床医生在牙根之间的安全位置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提供一个解剖图。 材料与...
柯华峰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牙槽骨骨量螺旋CT
文献传递
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患者龈沟液中AST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来评价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34例青少年患者、36例成人患者,测定矫治前后1个月时间内11、13、31、33颊舌侧及23近远中侧龈沟液中AST的活性,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在两个年龄组变化的差异。结果:1)成人组13、31、23近中及23远中牙位在矫治开始前和四周后AST活性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3牙位AST活性的比较均为成人组高于青少年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成人4周后和青少年4周后AST活性的比较(P<0.01)。3)青少年组矫治1个月之后,龈沟液中AST活性略有升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成人组矫治1个月之后,龈沟液中AST活性有明显升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患者龈沟液中AST活性的影响不同,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起始阶段对正畸力的反应存在着增龄性差异。
郭新星王春玲张勇柯华峰魏福兰汤永萍
关键词:天冬氨酸转氨酶龈沟液正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