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桑明旭

作品数:38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主义
  • 8篇唯物
  • 6篇哲学
  • 5篇唯物主义
  • 4篇社会
  • 4篇社会主义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4篇逻辑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公共性
  • 4篇恩格斯
  • 3篇资本
  • 3篇资本逻辑
  • 3篇唯物史观
  • 3篇文本
  • 3篇立场
  • 3篇罗兰·巴特
  • 3篇辩证
  • 2篇哲学基础
  • 2篇正义

机构

  • 2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2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高等职业...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 1篇中共宿迁市委

作者

  • 38篇桑明旭
  • 3篇王小虎
  • 2篇郭湛
  • 2篇姚蓓
  • 1篇罗龙祥
  • 1篇朱信凯
  • 1篇张晓波
  • 1篇王文亮
  • 1篇张永杰

传媒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求索
  • 2篇实事求是
  • 2篇中共南昌市委...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者的死亡”与“能指的狂欢”——罗兰·巴特文本意义理论批判
罗兰·巴特的文本意义理论一直是以絮语的形式映入读者的眼帘的,他认为自己的文本只是一种不可理解的絮语。尽管他的文章看起来是各不相关的文字碎片的组合,但是我们认为,巴特的文本依然是可以解读的,我们可以从他的文本中把握他的文本...
桑明旭
关键词:罗兰·巴特写作方式
文献传递
罗兰·巴特文本意义理论批判
2016年
罗兰·巴特文本意义理论是他解构和建构作者、写作、文本、意义、读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在作者与写作的关系上,巴特主张"间离"作者,让写作成为不及物的"直陈式"写作;在作者与文本的关系上,强调"作者之死",试图拓开文本的多维空间;在文本和意义的关系上,宣称文本是能指的编码、排列、组合,意义是一种无固定内涵的"神话",能指创造意义;在文本和读者的关系上,提出读者通过"抬头而读"创造文本和意义。巴特文本意义理论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对于这一理论,巴特本人也表现出了彷徨和迷茫。这一理论不符合人类理解实践的事实,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会使理解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桑明旭
关键词:罗兰·巴特写作文本
异地办学中母体精神传承模式与选择——以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高校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出现了校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师生认同感不足和学生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在探索传承母体精神的过程中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模式,即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行动纲领、战略规划、办学目标作为苏州校区校园文化的主体,以姑苏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和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的世界文明作为两翼,使母体精神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扬和创新。
王小虎桑明旭张晓波
关键词:异地办学
论《了凡四训》的“立命”观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了凡四训》是明代影响很大的一部劝善书,该书的《立命篇》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思想。这一"立命"观的思想基础是传统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它强调因果报应、端庄态度、清净本心,教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在当今社会,这一"立命"观对当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个人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姚蓓桑明旭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2015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战略性和指导性的重要观点,为党和国家改革和发展工作的继续推进指明了方向。改革是指主体对事物发展产生变化作用的能动性行为,是指在现有政治体制之内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实行的改良革新。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当前,部分人存在着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盘否定、全盘革命相混淆的错误观念,必须予以澄清。
桑明旭张永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场语境、理论根基与时代价值——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解读被引量:7
2016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对其出场语境、理论根基与时代价值进行深度阐释。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看,从主体性向公共性转向的新全球化时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场语境,资本的空间结构和本体形态、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人的存在和交往方式的深刻变化是"一带一路"战略出场的必要条件。蕴含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根基,民族主义或世界主义不能作为诠释该战略的理论思潮。构建良好的公共性,实现全球公正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旨趣和时代价值,全球发展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性水平,必将在这一战略的实施中得到不断提升。
桑明旭
关键词:理论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解释学与“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立场被引量:3
2016年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桑明旭
关键词:解释学理解马克思绝对主义主观主义客观主义
面向未来的公共主义发展观被引量:7
2016年
公共主义发展观是以积累和创造社会公共性为目标,以符合公共性的标准为尺度的社会发展观念,强调发展的主体、动力、过程、目的、方式的公共性。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迫切需要公共主义发展观。公共主义发展观是在超越现代主义发展观和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意味着发展范式由主体性向公共性的转换。在当代,公共主义发展的现实基础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公共性水平的提升。其实现途径在于立足市场经济发挥资本能动作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保持市场和国家之间平衡的张力。中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公共主义发展观的时代表达,既具有鲜明的中国意义,也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郭湛桑明旭
关键词:发展观范式转换
葛兰西“实践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走近与远离——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批判性解读
2015年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中,葛兰西是一个重要和特殊的人物。他用"实践哲学"来指称马克思哲学,认为马克思哲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而是超越唯物、唯心的更高哲学。葛兰西"实践哲学"在强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根本观点"、"马克思哲学的主题是人或人类社会历史"、"意识的现实对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等方面走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否认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性质"、"否认思维和存在关系是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否认马克思哲学物质本体论基础"等方面远离了马克思哲学。
桑明旭
关键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
论当代高考改革的正义性问题被引量:4
2017年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学生从基础教育迈人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机制.高考与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因而高考制度长期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高考改革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对高考制度进行内省、优化和自我革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高考制度的合理化发展。在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但同时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按照一定的发展趋势和主导逻辑深入推进。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和高考改革的现状,我们认为,这一主导逻辑就是提倡公开、公正、公平的正义逻辑。
王小虎桑明旭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考制度主导逻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