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春阳

作品数:44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7篇动脉
  • 15篇动脉内
  • 15篇颈动脉
  • 14篇动脉内膜
  • 14篇内膜
  • 14篇颈动脉内
  • 14篇颈动脉内膜
  • 13篇切除
  • 13篇切除术
  • 12篇动脉内膜切除...
  • 12篇膜切除术
  • 12篇内膜切除
  • 12篇内膜切除术
  • 11篇颈动脉内膜切...
  • 11篇颈动脉内膜切...
  • 10篇再狭窄
  • 9篇血管
  • 9篇手术
  • 8篇细胞
  • 7篇术后

机构

  • 30篇北京军区总医...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东直门...

作者

  • 44篇梁春阳
  • 25篇沈春森
  • 22篇罗永春
  • 21篇徐如祥
  • 17篇戴宜武
  • 15篇何江弘
  • 14篇李运军
  • 14篇魏群
  • 13篇周定标
  • 12篇余新光
  • 11篇秦家振
  • 9篇许百男
  • 7篇赵春平
  • 7篇王世波
  • 7篇章文斌
  • 7篇张强
  • 6篇魏少波
  • 4篇何子骏
  • 4篇张远征
  • 4篇马尚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对象:选择持续性植物生存患者45例,年龄3.5-56.0岁,男28例,女17例。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意识指数评分、各项术前常规检查、脑电图、听觉诱...
戴宜武沈春森魏群徐如祥赵春平罗永春秦家振李培建刘志良梁春阳何江弘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及其术后再狭窄的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导致[2]。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置入术(percutanc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stenting,PTAS)均存在再狭窄的并发症,本文就其再狭窄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吴月奎梁春阳戴宜武
关键词:术后再狭窄外科治疗颈动脉狭窄基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血管病患者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6例,Ⅲ级5例,Ⅳ级9例,V级3例。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5例(75.8%);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4例(12.1%),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4例(12.1%),死亡原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因口服“双抗”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未增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性,且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对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李益萍罗永春何子骏沈春森毛锦龙孟景山袁春涛马尚张强梁春阳徐如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早期治疗
普罗布考抑制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再狭窄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内膜气体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新西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在此动物模型基础上行CEA,实验组在术前14天开始用普罗布考(0.6 g.kg-1.d-1)胃管灌入,连续用药,运用超声、病理等方法从影像学和组织学的角度,观察其在CEA后对新内膜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术后新内膜的厚度和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内膜与中膜的比例显著降低,血管残腔面积增加,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双功超声及术后病理测量均证实上述结果。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可能通过其复杂的结构和多方面的作用机制,起到抗再狭窄的作用。
梁春阳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魏少波章文斌王世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颅内神经鞘瘤2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了解颅内神经鞘瘤的发病水平 ,对 1993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颅内神经鞘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治的 2 6 8例颅内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颅内神经鞘瘤占同期住院患者 1.42‰ ,男性∶女性为 1∶ 1.0 6 ,从发病年龄看 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达2 8.5 % ,颅内神经鞘瘤在左侧发病率偏高占 6 6 .4%。结论 提高对颅内神经鞘瘤的诊断认知水平 ,将有助于对颅内神经鞘瘤的治疗。
梁春阳张西峰余新光张军
关键词:流行病学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及对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新西兰兔模型 ,观察纳米级全氟碳治疗前、后及各组各时间点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肝肾功能等各参数及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 12h存活率比对照组高 ,呼吸较对照组深大 ,次数加快 ,监测结束时血压较对照组为高 ,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CO2 排泄较对照组增强 ,瞳孔对光反射较对照组灵敏 ,肝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 ,脑皮质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对照组血气呈现明显变酸趋势。结论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具有明确的抗出血性休克作用 ,无肝肾毒性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梁春阳余新光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魏少波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出血性休克神经保护剂
蝶窦内间隔的判读对经蝶-鞍区手术的重要性
目的与方法对2008年以来完成的107例经蝶-鞍区肿瘤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对照术前MRI或CT显示蝶窦内间隔的形态、数量、走行特点,与术中对鞍底暴露及切除肿瘤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魏群李运军沈春森何江弘秦家振罗永春梁春阳徐如祥
2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治疗方式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动脉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采用动脉内治疗的5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病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发病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8±1.3)岁,术中采用动脉溶栓25例和多模式溶栓治疗34例,2组患者平均入院NIHSS分别为12.6±4.3、18.3±4.2,发病时间分别为(5.3±0.9)h、(5.8±1.4)h,再通率分别为56.0%、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3个月后残障程度与年龄、初治时间、出院NIHSS评分和良好再通率相关。结论相比于动脉溶栓,多模式溶栓适用于较为严重或入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且再通率高。良好的血管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杨阳梁春阳张强沈春森罗永春马尚徐如祥
关键词:脑卒中前循环
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动态表达对早期血管再狭窄形成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1只,体质量3.0kg左右,其中36只用于制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方法:将41只新西兰兔分为2组,对照组(n=5):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n=36):于造模后4h,1,3,7,30,90d6个时间点各取6只,以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行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术前即刻、术后1,3,7d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在早期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内膜修复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血栓形成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内皮修复阶段,血管平滑肌增殖阶段,基质形成、堆积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水平在术后1d开始表达,术后3d达峰值,术后7d显著回落。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对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梁春阳戴宜武沈春森魏群李运军罗永春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再狭窄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伤情特点与预后的关系(附57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伤情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7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评分:轻型(13~15分)25例,中型(9~12分)22例,重型(3~8分)10例。本病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及头颅CT扫描提示有无脑积水密切相关,小儿患者的预后好于成年患者。结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入院时GCS评分对于判断病情、及时诊治有重要意义,评分较高者可以暂时选择保守治疗。小儿患者预后好于成年患者,头颅CT扫描提示脑积水者病情危重。
李运军梁春阳沈春森戴宜武秦家振魏群徐如祥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