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毓楠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叙事
  • 1篇人类学
  • 1篇山上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特征
  • 1篇他者
  • 1篇匹克
  • 1篇奇葩
  • 1篇人称
  • 1篇周易
  • 1篇文化阐释
  • 1篇文学
  • 1篇现代性叙事
  • 1篇小说
  • 1篇美学思想
  • 1篇名字
  • 1篇镜像
  • 1篇举隅
  • 1篇风筝
  • 1篇改革文学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汪毓楠
  • 1篇吴景明
  • 1篇于文夫

传媒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身体维度中的“畅”之美——《周易》美学思想举隅
《周易》经传正文中“美”字共出现五次,其中《易传·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一句就占了两个“美”字。张善文将此句译为:君子内在的美好品质好比黄色中和、通达文理,他身居...
汪毓楠
文献传递
改革文学与中国“新现代性”叙事被引量:1
2008年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现代性中,人们唯独忽略掉了人的本质层面的"新现代性"。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中的"改革文学",是中国"新现代性"的第一声号角。改革初期,人们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速度和数字",其背后深藏着时间焦虑,在过于关注时间的同时,忽略了空间维度的思考,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利益、权力的空间冲突逐渐凸显。《乔厂长上任记》作为"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和经典文本,在一开始就暗示了"新现代性"的发生和现代化建设即将要走的全部之路。
于文夫汪毓楠
关键词:改革文学
人类叙事中的人称问题——以莫言的长篇小说《十三步》为例
2008年
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长期以来被评论界遗忘。实际上,其中的人称叙述很值得研究。在人类学的视野下。获得了深刻的阐释意义。
汪毓楠
关键词:人称人类学
奥林匹克山上的奇葩——“奥运电影”审美特征的文化阐释被引量:5
2008年
奥林匹克精神是'奥运电影'的文化内核,包含健康、竞技、合作、人性、民族等诸多元素。'奥运电影'是一种独特存在,奥林匹克文化用影像加以表述,相对于一般的大众电影,'奥运电影'的审美特征,体现为理想主义的叙事基调和抒情风格的浪漫主义两个方面。2008北京'奥运电影'将使奥林匹克文化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与阐释。
吴景明汪毓楠
关键词:奥林匹克文化审美特征
名字、镜像与他者——对李渔《风筝误》的精神分析
2008年
《风筝误》是清代李渔的一部喜剧,相关评论大多围绕李渔的创作观分析其喜剧艺术的特色,本文试图在古典文学研究里引进精神分析,并结合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其进行了文本分析。
汪毓楠
关键词:镜像他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