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玉松

作品数:20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地震
  • 5篇反演
  • 3篇面波
  • 3篇接收函数
  • 2篇地表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波场
  • 2篇地震目录
  • 2篇地震台
  • 2篇地震台网
  • 2篇噪声
  • 2篇震波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台网
  • 2篇谱元法
  • 2篇联合反演
  • 2篇快速反演
  • 2篇互相关

机构

  • 13篇广东省地震局
  • 10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深圳防灾减灾...

作者

  • 20篇沈玉松
  • 11篇康英
  • 8篇徐果明
  • 5篇刘军
  • 5篇黄文辉
  • 5篇朱良保
  • 4篇吕作勇
  • 4篇杨选
  • 4篇苏柱金
  • 2篇倪四道
  • 2篇黄元敏
  • 2篇吴永权
  • 2篇吴叔坤
  • 1篇林伟
  • 1篇谢剑波
  • 1篇吕金水
  • 1篇姚华建
  • 1篇杨马陵
  • 1篇刘锦
  • 1篇陈贵美

传媒

  • 4篇中国地震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谱元法计算地震波场
本文设计了二维空间中的谱元法的弹性波传播的计算程序.包括存在内界面和衰减的和速度随深度连续变化的介质中激发的地震波,得到了地震波场波场和地震剖面图,包括纵波、横波、面波、直达波、反射波和转换波等。
徐果明沈玉松朱良保翟永波
关键词:地震波场谱元法弹性波传播
文献传递
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系统被引量:1
2022年
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是实现我国地震观测系统数据汇集处理工程化、运维管理智能化以及地震监测服务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新升级研发的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系统实现了地震监测数据的实时波形数据流服务,其具有丰富的适配器用于汇集地震监测台站或数据中心的实时地震波形或触发信息数据流。新系统支持快流/慢流混合传输和预警数据低延时传输,支持实时数据流智能监控和冗余热备。新系统流服务客户端为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波形数据归档等服务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流服务。新系统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大规模、多层级、不同类型地震监测台站和数据中心的实时数据流传输汇集共享问题,是我国地震监测事业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键。
欧阳龙斌黄文辉康英吕作勇吕作勇苏柱金刘军
关键词:适配器
广东及其邻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广东及其邻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台湾共8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的远震资料,计算获得了所有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并通过接收函数H-κ搜索叠加方法反演了这些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厚度为26.8~33.6km,平均为29.5km。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变薄,表现出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的缓慢过渡过程。珠江三角洲、粤西、粤桂琼交界、广西南宁、广东南澳等地区地壳厚度较薄,为25.0~28.0km;海南的翁田、广东的湛江、上川岛等地壳厚度最薄,在26km左右;福建明溪、湖南永州周边地区地壳厚度较厚,为31.0~34.0km。研究区域内地壳泊松比为0.20~0.29,海南岛的东南部、粤东和闽西的沿海地区以及江西南部具有明显的高泊松比,这可能与这些地区具有广泛的温泉分布和高热流值的特性有关。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的分块特征明显,并与断层和历史地震的分布有关。
沈玉松康英徐果明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泊松比
2012年广东东源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在我国,较大地震的震源波裂过程往往是震后几小时由研究机构发布。经过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从地震应急及地震预警的角度,需要从地震台网快速产出地震的矩张量解,得到地震的破裂面及破裂过程,以对地震造成的破坏及震情判断提供依据。早期的地震矩张量解大都是由P波初动符号确定的,由于受台站的分布和初动清晰度所限,只有部分地震的断层面解才能得以确定,且断层面的不确定度较大。
康英沈玉松杨选郑斯华
关键词:震源机制矩张量解断层面解地震预警
地表初动数据快速反演浅层结构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浅层地层的地震波速度分布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数据.特别是在做静矫正时要用到它.当前利用地震剖面观测资料的初动数据来得到地层的地震波速度是一个业界的手段,目前使用计算正演走时追踪再反演速度分布,计算中要进行...
徐果明沈玉松何琳
关键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反演分析
用谱元法计算地震波场
<正> 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可通过不同途径归结为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在涉及地震波的正演计算领域,则往往归结为波动方程的求解。对于简单的介质模型和地震源有解析解,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则要靠数值解法。问题的求解或是表现...
徐果明沈玉松朱良保翟永波
文献传递
传统地震目录中增加矩震级及震源机制解的必要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梳理了我国地震目录的产出现状,对于我国近几年应急机构和区域台网产出的震源机制解、矩震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于国内陆地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的产出率为100%,5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产出率为81%。这两个研究所给出的3种矩张量结果和GCMT给出的矩张量结果较为一致,类型统计一致率分别达到71%、86%和66%,其中P、T轴空间夹角优势分布在15°左右。产出的矩震级和GCMT解得到的矩震级相差不大,偏差在0.1以内的比率分别为46%、86%和71%,偏差在0.3以内的比率分别为85%、100%和97%。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内陆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这两个研究所产出率较高、结果较为一致。而由各台网据震源参数得出的5级左右地震的矩震级和GCMT求解的矩震级比较起来明显偏小。由此探讨了在传统地震目录中增加震源机制解及矩震级的必要性。
康英杨选沈玉松
关键词:矩震级震源机制解地震目录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定位结果评估被引量:7
2011年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自动实时处理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之内自动确定出地震的3要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自动定位结果后发现,282个4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的人机交互速报结果(CC)匹配;70%的地震震级误差≤0.3;69%的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20km,73%的国外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50km;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平均速报时间为3.5min,国外地震平均为11.1min,该系统速报速度明显高于人机交互速报速度。全球6级以上地震中有284个的定位结果与欧洲-地中海地震学中心(EMSC)的实时定位结果匹配,其中49%的地震震级误差≤0.3;73%的地震水平误差不超过50km,68%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50km,对于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深源地震,90%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不超过50km。另对未匹配及误差较大的地震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沈玉松康英黄文辉刘军
广东及其邻域噪声面波层析成像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收集广东及其邻域104个固定地震台站近10个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资料,使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方法,获得了大部分台站对的背景噪声互相关曲线.基于这些对称叠加的互相关曲线,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取了该地区周期为5—40s的基阶瑞雷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其噪声来源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及其邻域的噪声场来源有很强的方向性,短周期(5—10s)噪声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范围基本与海岸线分布一致,可能是由于近海水陆相互作用产生的;较长周期(15—30s)噪声主要来自三大洋的方位.以这些提取的噪声面波资料为基础,采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该地区周期为5—28s的瑞雷波群速度层析成像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广东及其邻域地下结构的横向变化总体较小,沉积层厚度较薄,地壳中可能普遍存在一个低速层;从研究区历史地震的分布及其表层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来看,地震主要分布在高、低速过渡带附近,表明面波群速度与地震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从群速度的低速异常特征来看,广东及其邻域普遍分布的温泉和高地热主要受深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
沈玉松康英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
中国西部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被引量:51
2007年
本文首次采用Rayleigh面波双台法研究中国西部及其邻域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共处理了超过3000条双台资料,经仔细挑选共获得110条高质量的双台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资料.采用Tarantola的概率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域内15-120 s的Rayleigh相速度分布图像.采用Tarantola非线性问题的最小二乘反演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域内2°×2°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利用不同周期的Rayleigh面波相速度大致对λ/3波长附近深度的横波速度最为敏感这一物理特性,在反演过程中引入一种层速度自适应调整的技巧,可以较好地加快收敛和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反演得到的横波速度结构的主要结论为:(1)青藏高原的西部地区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很高,软流层不发育;而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速度明显偏低,很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壳低速物质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向南运动、形成经川滇地区连接缅甸北部低速区的低速物质运移通道;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区,下地壳的速度明显低于中地壳的速度;(2)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具有较高速度的上地幔顶盖层,从南向北拉萨地块的软流层埋深约从130 km减至100 km,软流层厚度约从40 km增至80 km;北部羌塘地块的下地壳速度偏低,上地幔顶盖层缺失,速度很低,软流层的厚度较大;(3)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表现出较高的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软流层不明显,准噶尔盆地下地壳的厚度和速度都比塔里木盆地的高;(4)蒙古高原西部的下地壳上地幔顶部速度明显低于蒙古高原东部地区的,且在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厚的低速软流层.该软流层越往蒙古高原东部厚度越小,上覆顶盖层的速度和厚度越大.对上述反演结果作了地质解释.
徐果明姚华建朱良保沈玉松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面波反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