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赞
- 作品数:81 被引量:36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用基因芯片预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进展
- 2014年
- 骨肉瘤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原发灶肿瘤组织坏死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寻找有效的检测手段或检测指标在手术前预测化疗疗效,并在术前及时调整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基因芯片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 李洪涛沈赞
-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坏死率基因芯片
- 18F-FDG PET-CT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坏死率预测效果荟萃分析
- 本文通过荟萃方法分析18F-FDG PET-CT检查方法预测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肿瘤坏死率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通过18F-FDG PET-CT检测,SUV2≤2.5和SUV 2:1≤0.5对预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肿瘤...
- 李洪涛赵晖沈赞姚阳
-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显像检查
- 文献传递
- p21活化激酶5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为PAKs家族中新近发现的成员,在细胞骨架重组,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PAK5参与了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PAK5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骨肉瘤活检样本石蜡组织中PAK5蛋白的表达,33例骨巨细胞瘤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分析PAK5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参数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PAK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7%(66/92),骨巨细胞瘤中未见PAK5表达(0/33)。PAK5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局部复发等无关,而与Enneking分期、肿瘤坏死率和肺转移相关,且PAK5高表达能降低化疗的有效率。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局部复发、肺转移及PAK5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AK5表达水平(P=0.001)及肺转移(P=0.015)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相关的独立的重要因素。结论:PAK5表达水平与Enneking分期、肿瘤坏死率和肺转移相关;PAK5的表达可作为骨肉瘤预后预测的指标;PAK5高表达能降低化疗的有效率。
- 田聪汤丽娜林峰沈赞陈杰姚阳闵大六
-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伊马替尼联合依维莫司对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的作用研究
- 2016年
- 目的垂体瘤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针对泌乳素腺瘤和生长激素腺瘤,对于其他类型垂体瘤疗效差,因此新的治疗药物亟待发现。文中探讨伊马替尼联合依维莫司对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的作用效果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单独使用伊马替尼、依维莫司以及联合作用于AtT-20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伊马替尼与依维莫司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t T-20细胞增殖,但两者联合作用效果为相互拮抗[联合指数CI分别为(1.13±0.06)、(1.12±0.03)和(1.07±0.03)];单独和联合用药对AKT、ER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伊马替尼和依维莫司均可上调AKT、ERK的磷酸化水平,联合用药对p-AKT、p-ERK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单药(P<0.05)。结论伊马替尼和依维莫司对AtT-20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联合用药表现出了拮抗效应。推测其机制为伊马替尼与依维莫司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时均负反馈活化AKT、ERK,从而在联合用药时相互拮抗。
- 李浩王凯民李志强沈赞
- 关键词:伊马替尼依维莫司拮抗作用
- 肿瘤干细胞的多样性起源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绝大多数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且只有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和体内外形成异质性肿瘤的能力,然而关于肿瘤干细胞的起源仍有争论。目前的研究提示肿瘤干细胞的起源或许是多样性的,可以起源于组织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不同程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甚至非成瘤的普通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成肿瘤干细胞。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的多样性起源及其相应机制作一综述。
- 刘增军沈赞姚阳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缺氧
- 体部伽马刀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疗效观察
- 目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S)能够将射野聚焦到病灶,在给予病灶较高的剂量同时,周围的正常组织只受到较低剂量照射.我国自主创新的体部伽马刀在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方面获得了与...
- 余文熙汤丽娜郑水儿林峰姚阳沈赞
- 核糖体蛋白L7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不仅作为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且还参与其他各种细胞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表达低下、功能不全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核糖体蛋白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L7A(ribosomal proteinL7a,RPL7A)与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且其所在9号染色体往往在骨肉瘤中缺失。本研究探讨RPL7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47例骨肉瘤组织和8例正常骨组织(取自非癌症患者矫形手术)中RPL7AmRNA的表达。骨肉瘤组织中RPL7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肺部转移及生存状况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肉瘤组织中RPL7A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P<0.001)。RPL7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LP水平明显相关(P=0.008),但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表明在初治肺转移的高级别骨肉瘤患者中RPL7A mRNA低表达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P=0.039)。结论:RPL7A的低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RPL7A可以用于判断初治肺转移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 郑水儿林峰沈赞汤丽娜姚阳
- 关键词:骨肉瘤MRNA预后
- 骨肉瘤面面观
- 2018年
- 小王今年33岁,一次出差回家后发现自己下蹲的时候左膝关节外侧疼痛,三天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要求其进行磁共振检查,考虑到工作繁忙,拍摄片子需要排队,小王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一个月后,小王因为腿痛选择了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就诊,接受了磁共振检查,看到医生把陪同前往的姐姐拉到一边说话,预感到事情不妙,回家后再三追问才知道医生怀疑他患上了“骨癌”,要他接受截肢手术!
- 李洪涛沈赞
- 关键词:骨肉瘤磁共振检查医院就诊左膝关节截肢手术医生
- Id1基因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所收集的114例标本中选取1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1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采用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d1基因和Id1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其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小片段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Id1基因在NQ-04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Id1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n=15,t=2.725,P=0.013);干扰Id1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结论 Id1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可能与其侵袭性相关.Id1有望成为评估垂体腺瘤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 马勃李志强沈赞
- 关键词:垂体腺瘤侵袭性
- 贫血让肿瘤患者“雪上加霜”
- 2013年
-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指恶性肿瘤本身以及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欧洲癌症贫血调查对15367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在各种实体瘤患者中都存在着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如妇科肿瘤为81%,肺癌为77%等)。调查结果还显示:61.1%合并贫血的肿瘤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抗贫血治疗,
- 沈赞
- 关键词:肿瘤相关性贫血肿瘤患者恶性肿瘤伴随疾病妇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