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锦玉

作品数:358 被引量:1,476H指数:21
供职机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102篇专利
  • 55篇会议论文
  • 1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9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23篇医药卫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6篇免疫
  • 64篇病毒
  • 53篇单胞菌
  • 50篇气单胞菌
  • 39篇养殖
  • 39篇试剂
  • 39篇试剂盒
  • 38篇草鱼
  • 37篇沼虾
  • 34篇疫苗
  • 33篇病原
  • 32篇罗氏沼虾
  • 32篇检测试剂
  • 32篇检测试剂盒
  • 31篇嗜水气单胞菌
  • 29篇中华鳖
  • 27篇水产
  • 27篇克隆
  • 26篇草鱼呼肠孤病...
  • 21篇抗体

机构

  • 346篇浙江省淡水水...
  • 1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2篇浙江大学
  • 10篇宁波大学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浙江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杭州千岛湖鲟...
  • 1篇杭州大学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355篇沈锦玉
  • 250篇尹文林
  • 243篇潘晓艺
  • 203篇姚嘉赟
  • 164篇郝贵杰
  • 161篇徐洋
  • 113篇蔺凌云
  • 104篇曹铮
  • 89篇袁雪梅
  • 35篇钱冬
  • 35篇吴颖蕾
  • 34篇沈智华
  • 29篇林锋
  • 27篇盛鹏程
  • 19篇张念慈
  • 13篇刘莉
  • 10篇陈月英
  • 10篇叶金云
  • 10篇刘问
  • 9篇余旭平

传媒

  • 15篇水生生物学报
  • 12篇水产学报
  • 9篇水产科学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浙江海洋学院...
  • 7篇中国水产
  • 7篇海洋与湖沼
  • 7篇水产养殖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淡水渔业
  • 5篇科技通报
  • 5篇中国动物检疫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4篇生物学杂志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4篇农业灾害研究
  • 4篇第十二届中国...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7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14篇2020
  • 8篇2019
  • 16篇2018
  • 19篇2017
  • 18篇2016
  • 33篇2015
  • 19篇2014
  • 20篇2013
  • 17篇2012
  • 19篇2011
  • 38篇2010
  • 21篇2009
  • 14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3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水气单胞菌黏附素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PCR方法对江浙一带淡水鱼类暴发病病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血清型O:9和O:97代表菌株TPS-30和BSK-10的黏附素基因(Al)进行扩增,并分析不同血清型和不同来源菌株Al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与BSK-10株相比较,Al序列在N端有个突变区,TPS-30株的Al基因突变区较BSK-10株短;通过pET28a(+)载体构建TPS-30株黏附素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8a-AHa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显示与预期大小约41ku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诱导6h后目的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4.0%;通过免疫攻毒试验发现,免疫银鲫后血清效价在第5周达到峰值,重组表达的蛋白对同源菌株TPS-30和异源菌株BSK-10都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到94.7%和77.8%.这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潘晓艺沈锦玉郝贵杰姚嘉赟徐洋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原性保护性抗原血清型
一种高通量快速筛选罗氏沼虾免疫增强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快速筛选罗氏沼虾免疫增强剂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待筛选免疫增强剂的处理、罗氏沼虾血淋巴细胞的采集与培养以及罗氏沼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检测与分析三大步骤。本发明能够在体外快速、高通量的进行罗氏沼虾免疫增强...
林锋沈锦玉刘莉曹铮郝贵杰盛鹏程
文献传递
GCRV及其细胞灭活苗对草鱼4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G1组1×106TCID50/mL、G2组1×103TCID50/mL两种不同浓度草鱼呼肠孤病毒通过腹腔注射感染草鱼,G3组用草鱼呼肠孤病毒细胞灭活苗注射免疫草鱼,并设计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草鱼,分别在注射后1、2、7、14 d取血清及肝脏,测定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通过各项酶活力变化规律来研究病毒感染及疫苗免疫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C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各处理组变化不显著,肝脏中大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KP活性,血清中G1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2、G3组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肝脏中G1、G2组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3组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MPO活性,血清中G1组呈上升趋势,G2组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G3组呈现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肝脏中G1组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2组与G3组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SOD活性,血清中G1组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2组呈现升高的趋势,G3组呈现先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肝脏中G1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2组呈现降低的趋势,G3组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果显示:MPO及SOD两种酶活性在G1、G2及G3血清中变化趋势不一,说明这两种酶活性跟刺激物浓度及种类存在一定关系。
袁雪梅沈锦玉蔺凌云潘晓艺姚嘉赟徐洋尹文林郝贵杰
关键词:草鱼草鱼呼肠孤病毒细胞灭活苗酶活性
利用重楼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系统溶剂极性法提取重楼,制备粗提物,以寄生罗氏沼虾上的纤毛虫(聚缩虫和靴纤虫)为指示寄生虫,进行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药效活性追踪试验,初步确定重楼杀灭纤毛虫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重楼提取物对纤毛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重楼甲醇提取物对纤毛虫的杀灭作用最强,其浓度为45mg/L时,对纤毛虫杀灭率为100%,确定其含有杀灭纤毛虫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对罗氏沼虾仔虾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甲醇提取液对仔虾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272mg/L,其安全浓度为111.5mg/L,表明重楼是一种比较安全、杀虫效果良好的水产用中草药。
姚嘉赟沈锦玉杨国梁王军毅尹文林徐洋
关键词:重楼纤毛虫罗氏沼虾活性成分
草鱼呼肠孤病毒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873毒株为试验材料,建立了GC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GCRV873株感染CIK细胞及草鱼,通过对病毒RNA复制水平、子代病毒含量以及细胞病变等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其在CIK细胞及草鱼体内的生长特性。在CIK细胞中,GCRV感染后12 h即可检测到子代病毒,36 h时,所有细胞被感染;72 h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10^(6.75) TCID_(50)/mL。在草鱼的肝、脾、肾中,均能检测到GCRV RNA,其中肾脏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脾脏中最少。本试验为研究GCRV致病机理及制备细胞灭活疫苗奠定了试验基础。
袁雪梅姚嘉赟郝贵杰蔺凌云徐洋潘晓艺尹文林沈锦玉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PCR增殖规律
草鱼呼肠孤病毒衣壳蛋白V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I-VP7的构建及鉴定
将编码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主要衣壳蛋白VP7 0.9kb基因片段连接至克隆载体pMD19-T中,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为正确序列,再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筛选得到...
郝贵杰沈锦玉潘晓艺姚嘉赟徐洋尹文林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转染真核表达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单抗的制备及其在红螯螯虾病毒病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将提纯的感染红螯螯虾的WSSV,免疫BALB/e小鼠,三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融合.间接ELISA进行筛选,阳性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7株针对WSSV的特异性单抗,分别命名为E2、C2、E3、G3、C4、D5...
郝贵杰沈锦玉徐洋曹铮潘晓艺王春琳
关键词:白斑综合症病毒红螯螯虾间接ELISA
哈维氏弧菌GYC1108-1胞外蛋白酶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
胞外蛋白酶(ECPase)是哈维氏弧菌GYC1108-1胞外产物的主要致病因子,经鉴定其为半胱胺酸蛋白酶,分子量约55KD,能够分解脱脂奶中的酪蛋白,命名为1108-ECPase。本实验建立了胞外蛋白酶活性平板法检测11...
郝贵杰沈锦玉潘晓艺尹文林曹铮
关键词: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免疫印迹免疫原性基因工程疫苗
文献传递
中华鳖细菌疫苗免疫佐剂的筛选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将分离自中华鳖Trionyxsinensis主要细菌性疾病——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病原菌,在体积分数为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 h。在灭活的4株菌中添加不同佐剂,充分混匀后分别制备成总含菌量为6×109个/mL的4价菌苗,分别免疫8只ICR小鼠,并设不加佐剂免疫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随机选3只小鼠抽血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4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效价为1∶1.6×104~1∶2.56×105,各免疫组的效价依次为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不加佐剂。另外5只小鼠用于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不加佐剂组免疫保护率为80%,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考虑到弗氏佐剂的成本较高且白油佐剂有副作用,故选择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备了中华鳖4价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接种50只体重为100~150 g/只的健康中华鳖,注射剂量为0.2 mL/只,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接种20只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后第20、30、40、50天随机采集3只受免疫的中华鳖和对照组的1只中华鳖血液并制备血清,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制备的针对中华鳖IgM的单抗3H3介导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当中华鳖免疫后40 d,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最高,为1∶6.4×104;免疫后50 d将受免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种菌株以5LD50(9×106个/mL)进行攻毒试验(0.5 mL/只),结果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100%。
郝贵杰潘晓艺姚嘉赟徐洋尹文林沈锦玉
关键词:中华鳖佐剂免疫预防单克隆抗体
大口黑鲈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2022年
利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和亲和柱层析法提取制备大口黑鲈血清的免疫球蛋白,进而通过常规方法4次免疫BALB/c小鼠,取脾脏组织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杂交瘤细胞筛选和单克隆化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抗体效价、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反应。制备甲醛灭活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疫苗进而免疫大口黑鲈,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制备获得2株大口黑鲈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A9E7和C9B9,其腹水抗体效价可达1∶2.187×10^(6)和1∶7.29×10^(5),两者对大口黑鲈免疫球蛋白的灵敏度为20ng和10ng,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A9E7和C9B9均能与大口黑鲈免疫球蛋白特异性结合,A9E7与花鲈血清可发生交叉反应,而C9B9可与鳜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且两者与鲫、草鱼、团头鲂、翘嘴鲌、黄颡鱼、光唇鱼、黄鳝、泥鳅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无交叉反应。免疫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后,大口黑鲈体内抗体水平显著增加并于35d时达到峰值,其抗体效价可达1∶1280。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大口黑鲈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大口黑鲈病害的早期病害监测、免疫应答规律研究和疫苗研发。
张成赛尹文林李明曹铮蔺凌云潘晓艺沈锦玉王春凤姚嘉赟姚嘉赟
关键词:大口黑鲈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抗体效价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