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浦龙娟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阻燃
  • 2篇阻燃应用
  • 2篇纳米
  • 1篇电池
  • 1篇电池成本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性能
  • 1篇电极
  • 1篇三聚氰胺甲醛
  • 1篇三聚氰胺甲醛...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粉
  • 1篇树脂
  • 1篇图案
  • 1篇膨胀石墨
  • 1篇谱学
  • 1篇燃料电池
  • 1篇阻燃性
  • 1篇阻燃性能
  • 1篇微胶囊红磷

机构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5篇浦龙娟
  • 3篇杨绪杰
  • 3篇蒋文俊
  • 2篇杨辉
  • 2篇陆路德
  • 2篇邹志青
  • 2篇方劲
  • 1篇张海峰
  • 1篇张校刚
  • 1篇蒋晶晶
  • 1篇张春祥
  • 1篇周毅
  • 1篇李雪梅
  • 1篇何卫
  • 1篇熊丽媛
  • 1篇赵春宝
  • 1篇袁婷
  • 1篇黄庆红
  • 1篇许建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谱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石墨粉(≤30μm)为原料,硫酸与高锰酸钾为氧化剂,以及磷酸为辅助插层剂制备出具有高膨胀体积的可膨胀石墨(EG)。通过XRD、Raman、SEM、EDS、FT-IR以及TG-DT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谱学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与磷酸体积比为2∶1时,EG氧化-插层效果最好,在400℃时膨胀体积达102ml/g。同时EG片层中含有P、S、Mn等元素,表明可能插入了磷酸、硫酸以及Mn的磷酸二氢盐、硫酸盐等物质。TG-DTA显示,EG的起始膨胀温度在160℃左右,且石墨在氧化-插层后,有序结构没有被完全破坏,部分石墨仍具有很好的耐热氧性。另外,探讨了EG可能的形成及膨胀机理。
蒋文俊方劲李哲曌杨绪杰陆路德查培法浦龙娟
关键词:可膨胀石墨
还原态氧化石墨烯载Pd纳米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氧化石墨后,对其超声剥离成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继之通过乙二醇还原Pd金属离子和氧化石墨烯,得到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RGO)负载Pd纳米催化剂,并用于甲酸的电催化氧化.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负载于RGO上的Pd粒子平均粒径为3.8nm,其优先在RGO的褶皱和边缘处生长.电化学测试表明:RGO上残存的含氧基团降低了Pd催化剂受CO毒化的程度,Pd/RGO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商业化Pd/C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何卫浦龙娟周毅黄庆红邹志青张校刚杨辉
关键词:PD纳米粒子甲酸氧化
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有序纳米结构膜、有序纳米结构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压印技术制备有序纳米结构膜、有序纳米结构膜电极的方法,以及前述制备技术在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制备中的应用。本发明在外加温度、压力的作用下,采用表面具有有序纳米结构图案的硬模板对高...
杨辉浦龙娟李雪梅蒋晶晶袁婷邹志青张海峰
文献传递
改性层状双氢氧化镁铝的制备及在PA6中的阻燃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以九水合硝酸铝、六水合硝酸镁、硬脂酸钠以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改性层状双氢氧化镁铝(LDH),通过FTIR、XRD及TG-DTA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硬脂酸钠与九水合硝酸铝的摩尔比为1∶1时,C18H35O2-插层基本达到饱和,层间距由0.80 nm增加到2.98 nm。TG-DTA结果显示,由硬脂酸根插层的改性层状双氢氧化镁铝热稳定性好。以熔融挤出法制备PA6/LDH、PA6/MRP(微胶囊红磷)以及PA6/MRP/LDH复合材料,用LOI与UL-94垂直燃烧测定其阻燃性能,发现LDH与MRP有很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加入8份LDH与12份MRP时,复合材料能达到V-0级且极限氧指数为28.5%。
蒋文俊许建赵春宝杨绪杰浦龙娟熊丽媛
关键词:复合材料协同阻燃
微胶囊红磷的制备及在PP中的阻燃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以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MFP)与红磷粉末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催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出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微胶囊红磷(MRP)。通过DSC,SEM,FTIR及XP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红磷微胶囊化效果。结果表明,KPS的加入有助于提高MFP的反应活性,使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有效地包覆在红磷颗粒表面,缩短了反应时间,且此时制备的MRP包覆效果最佳,其氧化反应峰温为480℃,较红磷原料要高出很多,可使用范围变宽。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组不同配方的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发现,MRP或氢氧化镁(MH)单独使用时阻燃效率低,将它们复配使用后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PP∶MRP∶MH=100分(phr)∶15(phr)∶50(phr)时,MRP/MH/PP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26%,垂直燃烧达到UL-94标准的V-0级。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阻燃机理。
蒋文俊李哲曌张春祥方劲杨绪杰陆路德浦龙娟
关键词:过硫酸钾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红磷阻燃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