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衰竭
  • 2篇抢救
  • 2篇慢性
  • 2篇急诊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多样性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序贯
  • 1篇院内抢救
  • 1篇院前
  • 1篇院前抢救
  • 1篇伤患者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治疗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症
  • 1篇外伤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海荣
  • 3篇曹婷
  • 2篇刘长青
  • 1篇杜小琴
  • 1篇谢丽

传媒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鼻高流量吸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gen therapy,HFNC)在慢性呼吸衰竭拔管后序贯氧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EICU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拔管后予以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照组拔管后予以无创面罩吸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发生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EICU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拔管后不同时相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R)水平。结果观察组首次机械通气时间(85.54±6.49)h、再插管发生率3.85%及病死率3.85%较对照组首次机械通气时间(88.61±7.02)h、再插管发生率14.81%及病死率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22.22%,EICU时间(3.57±0.71)d及住院时间(13.14±2.61)d短于对照组EICU时间(4.25±0.64)d及住院时间(18.42±3.22)d(P<0.05)。拔管后1 h及48 h,观察组PaO_(2)/FiO_(2)水平(256.46±29.43)、(290.18±33.01)高于对照组(245.52±23.99)、(267.43±30.62)(P<0.05)。拔管前、拔管后1 h、48 h,两组PaO_(2)/FiO_(2)水平依次升高(P<0.05)。拔管后1 h、12 h、24 h,观察组PaCO_(2)及R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 h、12 h、24 h,对照组PaCO_(2)水平依次降低;拔管后24 h,观察组RR水平低于拔管后1 h、12 h(P<0.05);拔管后24 h,对照组RR水平(23.28±3.53)次/min低于拔管后1 h(25.92±5.12)次/min(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状态,降低肺感染发生风险。
曹婷刘长青海荣程明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
紧急抢救和临床处理配合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5年
探究紧急抢救与临床处理配合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意识恢复及病情稳定的作用,分析救治模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的潜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择均在我院治疗,共100例。进行为其一年研究(2023年1月-12月),通过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共计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取紧急抢救和临床处理配合的治疗方式。通过收集详细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其不同治疗方式在急诊内科上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救治后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等意识状态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救治后心率稳定率、血压稳定率、呼吸频率稳定率等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救治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紧急抢救和临床处理配合显著提升了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稳定性,还显著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值得在急诊内科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海荣
关键词:紧急抢救急诊内科昏迷
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50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CHF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标(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肠道菌群β多样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胆汁酸(B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记录CHF患者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HF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及其代谢产物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Chao指数、Ac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对照组与CHF组样本基本分别聚集在不同象限,且样本间多样性差异较大(32.91%比11.93%;R^(2)=0.276,P=0.026)。CHF组TMAO、BA水平高于对照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Chao指数、Ace指数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正相关(P<0.05);CHF患者TMAO、BA水平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负相关(P<0.05);CHF患者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减少,多样性差异增大,肠道菌群代谢异常,且肠道菌群物种减少及其代谢产物异常均会加重患者心功能损伤。
曹婷刘长青海荣杜小琴
关键词:心力衰竭代谢产物心功能
桌面推演式情景演练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年
分析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引入桌面推演训练方式对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19.05-2022.05于急诊科实习的学员共计100名。参照教学方式的不同进行组别分设。参比组(传统教学方式,n=50),分析组(桌面推演式情景演练教学方式,n=50)。比较两组教学后学员自评评分及考试成绩。结果 分析组学员对本次教学多维度自评评分(学习自主性、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及教学内容掌握度)均显著高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教学前两组理论成绩及考核成绩比较,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教学后分析组理论成绩及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引入桌面推演训练方式可利于实习医师理论及实践成绩提升,也可提升学员对教学的评价质量,可推广。
曹婷海荣
关键词:急诊教学
比较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抢救与院内抢救的效果
2013年
比较不同时间内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年内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治疗的时间差异分为抢救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间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早期对症处理,适当用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
海荣谢丽
关键词:院前抢救院内抢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