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云

作品数:23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入侵
  • 17篇莲子草
  • 16篇喜旱莲子草
  • 9篇植物
  • 8篇生物入侵
  • 6篇表型
  • 6篇表型可塑性
  • 5篇原产地
  • 4篇植物入侵
  • 4篇入侵植物
  • 4篇入侵种
  • 4篇侵种
  • 4篇外来入侵
  • 3篇食性
  • 3篇天敌
  • 2篇增温
  • 2篇遮荫
  • 2篇生态学
  • 2篇种群
  • 2篇外来入侵种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6篇教育部
  • 5篇西藏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园林科...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作者

  • 23篇潘晓云
  • 8篇李博
  • 7篇陈家宽
  • 3篇耿宇鹏
  • 3篇贾昕
  • 2篇拉琼
  • 2篇杨兴中
  • 2篇傅东静
  • 2篇张文驹
  • 2篇董慧琴
  • 2篇吴纪华
  • 1篇董欣然
  • 1篇张晴柔
  • 1篇李博
  • 1篇熊梦晓
  • 1篇李倬锴
  • 1篇刘焱文
  • 1篇徐海根
  • 1篇鞠瑞亭
  • 1篇张亦默

传媒

  • 1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陕西林业科技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旱莲子草茎叶解剖结构从原产地到入侵地的变异式样被引量:26
2006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外来种入侵及其危害是由于一个物种从原产地到入侵地其环境因子改变(如天敌压力的减弱等)而导致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生物入侵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现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种的快速进化过程,生物入侵的进化遗传学已成为入侵生物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作者比较了来自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中国和美国)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11个种群在茎、叶解剖结构方面的变异式样,发现所研究的19个性状在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中国和美国)的变异情况明显不同:在原产地种群中,共有9个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遗传率在49–89%之间,这9个性状是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茎直径、髓腔直径、维管柱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面积比、髓腔面积比和叶形指数;而在入侵地种群间,19个性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喜旱莲子草从原产地到入侵地其遗传多样性降低;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种群间的形态变异主要为表型可塑性。根据19个形态指标对喜旱莲子草11个种群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结果显示:所有入侵地种群和原产地的Ar1种群(SantaFé,59°49′W,29°16′S)聚为一类,原产地的Ar4(Tandil,59°03′W,37°11′S)单独聚为一类,原产地的其他4个种群聚为一类。表明Ar1种群可能与入侵中国的喜旱莲子草在基因型上更为接近。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喜旱莲子草入侵机理(如杂交适应性)和在原产地寻求对应天敌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潘晓云梁汉钊Alejandro Sosa耿宇鹏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生物入侵表型可塑性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被引量:76
2007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一百多年来,该物种通过压舱水或军马饲料被传播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入侵种。本文结合对喜旱莲子草在原产地的分布状况的考察、原产地和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比较研究,以及入侵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该物种在原产地的地理分布和种内变异、生活史特征、入侵机制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对这一外来入侵种的认识,为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潘晓云耿宇鹏Alejandro SOSA张文驹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生物入侵种内变异集合种群流域管理
莲草直胸跳甲对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取食喜好及生长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恶性杂草之一,给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原产地喜旱莲子草存在多个生态型,并且其专食性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Vogt)对几个生态型的取食偏好有明显差异。本实验从昆虫植食性的角度对收集自原产地(3个)以及入侵地(1个)共4个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进行研究。在选择性取食实验中,莲草直胸跳甲一对成虫对各生态型喜旱莲子草4 d的累积取食量依次为:A.philoxeroides f.angustifolia(0.54 cm^2)、A.philoxeroides“China”(0.34 cm^2)、A.philoxeroides“SantaFé”(0.31 cm^2)、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0.03 cm^2),即对原产地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的取食最轻,且与其它3个生态型差异极显著,其它3个生态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实验中,幼虫以4个生态型喜旱莲子草为食时都呈现出显著的逻辑斯谛式增长模式,但是,以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喂养的幼虫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幼虫期8 d可达最大体重约为9.5 mg(鲜重),达到最大体重一半时的时间为116.5-128.5 h,平均为121.9 h。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从原产地到我国的天敌昆虫释放效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傅东静贾昕杨兴中李博陈家宽潘晓云
关键词:生物入侵植食性生态型
空心莲子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2008年
目的建立空心莲子草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空心莲子草药材的品质差异。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磷酸水溶液系统,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建立了空心莲子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立了空心莲子草药材指纹图谱中的17个共有峰,计算了12批空心莲子草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能够用于空心莲子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范文乾熊梦晓李琼娅艾伦强潘晓云刘焱文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冠层恒定性: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遮荫、密度和干扰的生长反应
外来种入侵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危害,并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对我国境内重要外来入侵种一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国内外研究文...
潘晓云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种入侵喜旱莲子草植物生态学
专食性-广食性天敌比例影响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长防御策略
2023年
外来植物从原产地到入侵地通常会经历植食性天敌选择压力的变化,其生长防御性状的快速适应性进化是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植食性天敌按食性专一性分为专食性天敌与广食性天敌,并对植物生长防御性状产生不同的选择压力。然而,在自然群落中两类植食性天敌的相对比例可能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这些变化对入侵植物生长防御进化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条件下比较了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中国)种群在不同专食性-广食性天敌比例处理下生长防御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专食性-广食性天敌比例对喜旱莲子草生长防御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其与来源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生长性状中的贮藏根生物量与根冠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入侵地种群的贮藏根生物量与根冠比随着专食性天敌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原产地种群正好相反。通过对比原产地与入侵地种群生长防御相关性状发现,入侵地种群的总生物量(–21.4%,P=0.027)、地上生物量(–22.6%,P=0.026)、生长速率(–17.5%,P<0.001)和黄酮含量(–38.4%,P=0.010)显著低于原产地种群,分枝强度(+357.9%,P<0.001)、比茎长(+62.2%,P<0.001)、比叶面积(+13.6%,P<0.001)和叶毛密度(+221.9%,P=0.002)显著高于原产地种群。综上,入侵植物会通过改变生长性状而不是防御性状以响应专食性-广食性天敌比例的连续性变化。该结果为探究入侵植物生长防御进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证据。
孙尧初潘远飞刘木潘晓云
关键词:入侵植物
喜旱莲子草在青藏高原对模拟增温的可塑性:引入地和原产地种群的比较
2021年
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可通过关键性状的表型可塑性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增加。表型可塑性增强进化假说预测定植到新环境中的入侵植物种群具有演化出更强表型可塑性的潜力。此前对可塑性进化的研究涵盖了外来植物性状对水分条件、光照变化、土壤养分、邻体根系以及天敌防御等的响应,而较少有研究关注增温条件下植物重要性状的可塑性进化。已有的部分研究多集中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而较少关注入侵植物在高寒地区对增温的响应;且研究多集中在植物生长相关性状,较少关注功能性状和防御性状。本研究采用同质园实验比较了喜旱莲子草6个引入地(中国)种群和6个原产地(阿根廷)种群,在西藏拉萨模拟全天增温2℃处理下的适合度性状、功能性状和防御性状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高寒地区模拟全天增温显著提高了喜旱莲子草总生物量(+36.4%)、地上生物量(+34.5%)、贮藏根生物量(+51.4%)和毛根生物量(+33.6%),降低了分枝强度(–19.8%)和比茎长(–30.2%);(2)模拟全天增温使引入地种群的比叶面积和黄酮含量增加,而原产地种群则相反。这些结果表明高寒地区全天增温2℃对喜旱莲子草可能是一种有利条件。引入地种群的适合度性状对模拟全天增温2℃的响应比原产地种群更强,而其光能利用相关性状和防御性状的响应可能提升了其在高寒地区的适合度。因此,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寒地区温度升高可能更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引入地种群的定植和扩散。
邓铭先黄河燕沈诗韵吴纪华拉琼拉琼斯确多吉
关键词:增温表型可塑性植物入侵
中国南部基塘区农业模式的变迁与凤眼蓝的入侵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探究凤眼蓝(别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入侵中国南部基塘区的主要原因,对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凤眼蓝在中国大陆的出现早于1930年。1911年后,凤眼蓝曾入侵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水网河道。凤眼蓝也是1911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常见的水生植物。1911–1980年,基塘农业是浙江省的杭嘉湖地区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农业经营模式,凤眼蓝在这两个地区都曾被用作有机肥。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长江流域曾推广凤眼蓝栽培技术,对凤眼蓝进行了大规模的养植,但1950–1980年的广积肥运动控制了凤眼蓝的繁殖速度和规模。1980年以来,基塘地区成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区域,传统的循环农业经营模式普遍被废弃,同时,基塘区河网湿地水文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凤眼蓝入侵中国南部基塘区的主要原因。
周晴潘晓云
关键词:生物入侵凤眼蓝杭嘉湖平原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
上海市外来入侵物种被引量:10
2013年
对特定区域外来入侵种进行编目,分析其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是了解外来入侵种区域入侵过程及制定对应管理策略的先决条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外来入侵种的最新名录,共计212种,分属63目87科。在类群构成上,植物有138种(约占总数的65%)、动物61种(约29%)、微生物13种(约6%)。植物和动物外来入侵种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类群。在物种来源上,这些物种主要来源于美洲(108种,约占总数的51%)。在物种引入途径上,约有52%的植物属于有意引入,有82%的动物属于无意引入。在入侵的生境类型上,约有93%的入侵植物分布于"高养分、高干扰"类型的生境;约有76%的入侵动物种分布于仓储环境和田地。本文提供的外来入侵物种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信息,可为制定上海外来种相关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张晴柔蒋赏鞠瑞亭潘晓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入侵种
湿地草本植物冠层昆虫群落的中性理论验证
2009年
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Unified Neutral Theory of Biodiversity)对群落中物种共存机制和多度分布提出不同于传统生态位理论的另一种解释:由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物种构成的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在生态学上是等价的;物种多度的分布主要决定于随机过程,如物种灭绝和物种迁入/新物种分化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中性理论模型是否可以准确预测物种多度分布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论。本文对生长在天目山地区的湿地草本植物冠层的昆虫群落进行取样调查,分别采用中性理论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预测昆虫多度分布。采用置信区间、拟合优度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方法验证中性理论的预测。中性模型拟合的基本多样性指数θ=5.89,迁移率m=0.208 8。实测物种多度数据全部落入中性模型预测的95%置信区间内,说明中性模型预测的多度分布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Pearson相关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中性最优拟合曲线(200次中性模型模拟的平均值)的拟合优度与对数正态模型很接近,但中性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只在4%~14%的情况下(中性模型模拟200次)优于对数正态模型。因此,中性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天目山湿地草本植物冠层中的昆虫群落的多度分布情况,但其拟合优度并不优于对数正态模型。
张弘董欣然童盟孙旸董慧琴潘晓云
关键词:昆虫群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