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磊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4D-CTA联合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动态四维CT血管造影(four-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灌注成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通过灌注原始数据重建获得4DCTA,对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灌注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4D-CTA与常规CTA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67±0.48)和(2.81±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与常规CTA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一致,3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4D-CTA显示侧支循环较常规CTA多2例,而且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显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患者。CTP发现34例患者灌注异常,8例灌注正常。CTA责任血管狭窄者CTP阳性率(71.43%)明显高于无责任血管狭窄者(9.52%)。结论 4D-CTA联合CTP不仅可用于动态观察全脑血流状态,还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异常变化,可以替代常规头颅CTA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 蔡培徐凯牛磊牛磊袁璞王永康顾刚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灌注成像
- 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析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3D CE-MR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头颈部血管检查的11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arebolus法3D CE-MRA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病症检查结果,同时分析图像质量。结果:112例患者中,阴性36例,占有比率为32.14%,动脉扭曲32例,占有比率为28.57%,颈动脉狭窄20例,占有比率为17.86%,颅内动脉瘤20例,占有比率为17.86%,脑动静脉畸形4例,占有比率为3.57%。112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优者88例,良者22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8.21%。结论:在头颈部血管3D CE-MRA检查中,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的优势,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损伤,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崔文崔文牛磊王明皓朱春霞
-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
- 肝细胞癌的双期增强螺旋CT诊断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15 2例HCC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 ,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 :15 2例共发现 2 0 6个病灶。HCC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或病灶内结节状、片状、环状强化 ,并可见肿瘤血管影 ,强化部分在静脉期迅速呈低密度影 ,本组共有 74% ( 15 3/2 0 6 )病灶有此典型表现。结论 :双期增强螺旋CT能获取HCC的特征性表现 。
- 刘宏良龚健陆召阳牛磊
- 关键词:肝细胞癌双期增强螺旋CTHCC病灶
-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肝胆期对浸润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估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胆期对浸润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1例患者共33枚经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肝细胞癌病灶,均行T2WI、DWI、T1WI同反相位、Gd-EOB-DTPA动态增强及肝胆期扫描。由两位阅片者分别对有、无肝胆期图像两种成像方法独立阅片。比较阅片者诊断浸润型肝细胞癌的信心评分、一致性、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增强肝胆期图像:1)两位阅片者诊断浸润型肝细胞癌的信心评分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位阅片者诊断浸润型肝细胞癌的一致性提高;2)两位阅片者诊断浸润型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位阅片者诊断浸润型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胆期可提高阅片者对浸润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信心及敏感性。
- 袁永胜何健牛磊乔风雷马俊
- MRI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磁共振T1WI、T2WI、FLAIR、SWI、DWI、MRA及T1WI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CVM位于幕下5例,幕上13例,18例均呈典型的"海蛇头"征。MRI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短T1稍长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引流静脉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SWI及DWI上髓静脉和引流静脉均为低信号。增强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T1WI增强扫描及SWI均较敏感。SWI对CVM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
- 牛磊朱蒙蒙王明皓崔文刘圆圆朱斌
- 关键词:脑静脉畸形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 PACS下PBL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图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下以问题为民向(PBL)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单双号随机化分组法将40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ACS下PBL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水平、基础理论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喜欢影像专业、愿意从事影像工作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S下PBL教学用于影像实习生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 蔡培蔡培马俊周晶晶牛磊
- 关键词:PBL教学医学影像学
- CT及磁共振成像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均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及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RPF的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软组织影或肿块,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MRI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病变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增强无强化。结论 CT及MRI对腹膜后纤维化的分期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价值。
- 张峰牛磊孟凡来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磁共振成像
- 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及DSA、MRI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9髋)成人早期NFHA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患髋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灌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20~4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80 mL,结合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及钙尔奇D等药物综合治疗。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并避免负重3个月,同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DSA检查见动脉主干闭塞5髋中,3髋再通;动脉分支闭塞9髋中,6髋再通;毛细血管闭塞6髋中,5髋股骨头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静脉淤滞3髋,3髋血液回流加速;混合型16髋中,14髋血供明显改善。MRI检查见髋关节积液吸收好转23例,坏死骨基本吸收2例、部分吸收12例、新骨形成4例,无1例进展。术后随访3~41个月,失访7例,术后疼痛缓解占95.8%(23/24),疼痛消失占50.4%(13/24),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活动度改善占96.5%(23/24),运动能自如行走者占61.2%(15/24),步行距离延长者占94.6%(18/24)。本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2例血管痉挛,未发生夹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ANFH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DSA、MRI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惠本军陈东民朱蒙蒙牛磊杨春蔡明诚凌冰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对肺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着重探讨肺栓塞的好发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ce iCT对我院70例疑似PE的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肺栓塞24例,共发现栓子125个。栓塞部位主要位于两下肺动脉(占72.00%),以肺段动脉栓塞最多见(占56.00%),栓塞类型以偏心型肺栓塞(占52.00%)为主。间接征象中,胸腔或心包积液5例,肺梗死7例,肺动脉高压9例,马赛克征或肺少血征11例,心功能不全3例等。双侧肺栓塞21例,仅右肺栓塞3例,7例PE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CT,血栓均有减少或消失。结论256层螺旋CT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同时配合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准确、快速的诊断肺动脉栓塞,成为临床首选方法。
- 顾刚徐凯牛磊蔡培夏琨乔风雷
-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造影
- 腹膜后纤维化的MSCT及MRI诊断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MS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例RPF的CT及MRI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MS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处理;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CT及MRI平扫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肌肉样密度或信号软组织病变,6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7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后,病变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 MSCT及MRI检查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综合分析图像,有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
- 徐峰朱蒙蒙牛磊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