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建

作品数:34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专利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性状
  • 9篇小麦
  • 8篇表型
  • 8篇表型性状
  • 7篇性状表达
  • 7篇品种性
  • 7篇品种性状
  • 7篇SSR标记
  • 6篇白菜
  • 6篇大白菜
  • 5篇指纹
  • 5篇小麦品种
  • 5篇基因
  • 5篇谷子
  • 5篇SSR
  • 4篇电泳
  • 4篇遗传多样性分...
  • 4篇引物
  • 4篇指纹图谱
  • 4篇凝胶

机构

  • 34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省种子管...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作者

  • 34篇王东建
  • 33篇张晗
  • 30篇李汝玉
  • 26篇孙加梅
  • 25篇王雪梅
  • 25篇郑永胜
  • 25篇李华
  • 24篇段丽丽
  • 13篇王玮
  • 13篇王秀娟
  • 8篇许金芳
  • 8篇姚凤霞
  • 4篇宋国安
  • 3篇杨延兵
  • 2篇王晓宇
  • 2篇张文兰
  • 2篇刘永杰
  • 2篇张洪瑞
  • 1篇李群
  • 1篇李立会

传媒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种子科技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落粒基因SH8的精细定位与克隆被引量:2
2022年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性状之一,是野生稻种子传播和后代繁衍的重要保障,但是容易落粒在栽培稻的生产中会造成产量损失。目前,在水稻中已经克隆了一些落粒相关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并不能解释水稻落粒的全部表型变异。本研究从白谷(Pei-kuh)和普通野生稻(W1944)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中选取落粒性强且不含有SH4基因的材料E6-5,与Pei-kuh进行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以前检测到位于8号染色体的落粒QTL精细定位于26.4 kb的区间内,并把该位点的落粒基因命名为SHATTERING8(SH8)。该区段共有4个编码基因,Pei-kuh和E6-5的测序比对发现LOC_Os08g41950基因在编码区有3个碱基的差异,同时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离层部位表达,因此我们把LOC_Os08g41950作为SH8的目标候选基因。为了验证LOC_Os08g41950是否参与水稻落粒的调控,我们利用来自E6-5的LOC_Os08g41950编码序列构建了过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Pei-huh。落粒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与Pei-huh相比,转基因植株的落粒性明显增强,不仅种子脱落所需的拉力值显著降低,而且还具有更光滑的离层断裂面。本研究有助于促进水稻驯化和水稻落粒调控机制的研究。
王穆穆何艳芳郑永胜王晖王丽媛王东建张晗李汝玉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落粒性离层基因克隆
谷子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和标记开发被引量:11
2013年
对从Phytozome数据库中获取的谷子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在21150.78kb序列中发现2872个SSR,平均每7.36kb就有一个SSR;共发现126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类型分别占63.41%和31.86%。初步设计了74对SSR引物,其中64对引物可以稳定扩增。利用40对引物对27份谷子品种进行多态性检验,27对引物扩增良好且多态性丰富,共扩增出22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8.15个。
张晗王雪梅王东建孙加梅杨延兵段丽丽李华宋国安王晓宇李汝玉
关键词:谷子基因组序列SSR多态性
基于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核心引物组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核心引物组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核心引物组,包括30对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60所示。上述引物具有分布均匀、扩增稳定、电泳条带清晰、...
李汝玉张晗王雪梅王东建姚凤霞许金芳孙加梅郑永胜段丽丽李华
文献传递
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谷子基因组序列开发出SSR引物205对,其中171对可以稳定扩增出目的条带,149对有多态性。利用3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9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9.7个。谷子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907,育成品种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1。对41个谷子品种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64时聚为6组,与生态型基本一致。
孙加梅王雪梅王东建杨延兵李华段丽丽王晓宇张晗
关键词:谷子SSR标记聚类分析
大白菜高通量SSR标记鉴定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大白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准确鉴定大白菜品种对于大白菜种质资源管理、新品种测试、种子质量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已定位到大白菜10个连锁群的205个SSR标记中,筛选出30个在连锁群上分布均匀、PCR扩增稳定、带型简单的标记,用于大白菜品种DNA指纹鉴定。对入选的引物用4种荧光染料进行了标记,利用基于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的DNA分析仪对SS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分析2种不同型号的3台DNA分析仪的扩增片段检测数据,明确了不同DNA分析仪的检测数据间一般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引物,一般在1~4 bp之间。使用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对各SSR位点的不同等位变异进行命名。通过使用一组参照品种,消除了不同批次、不同DNA分析仪型号间的系统误差,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在此基础上,对184份大白菜品种进行了DNA分子数据采集。
张晗王东建孙加梅郑永胜姚凤霞许金芳宋国安段丽丽李华王雪梅李汝玉
关键词:大白菜SSRDNA指纹
一种利用SSR分子标记筛选小麦近似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SSR分子标记筛选小麦近似品种的方法。它首先提取供试品种DNA;然后利用如序列表SEQ?ID?No.1~42所示的21对基本核心SSR荧光标记引物和如序列表SEQ?ID?No.43~84所示的21对扩...
张晗郑永胜李汝玉段丽丽孙加梅王东建李华仙丽娜王雪梅王秀娟王伟王穆穆
文献传递
谷子SSR标记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谷子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谷子是二倍体自花授粉作物,基因组较小,与水稻基因组存在明显的共线性,是开展基因组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SSR标记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本文对谷子SSR标记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谷子分子遗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谷子分子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孙加梅王雪梅王东建杨延兵段丽丽李华张晗
关键词:遗传连锁图谱基因定位
利用SSR标记进行小麦品种鉴定和新品种保护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了8个SSR位点在71份中国育成小麦品种(系)中的多态性,确定了各SSR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大小。在71份小麦品种(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75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个数最少为6个(gwm186),最多为15个(gwm174),平均9.4个。PIC值最高为0.8739(gwm174),最低为0.6552(gwm186),平均为0.7968。利用少数几对高PIC值的SSR引物,能够将全部71份品种(系)区分开来,供试材料间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对SSR标记应用于小麦品种鉴定和品种保护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李汝玉李群张文兰张晗宋国安王东建
关键词:小麦SSR标记新品种保护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中、外高粱遗传变异水平比较(英文)被引量:23
2011年
利用32个高粱(Sorghum bicolorL.)核基因组多态性SSR(simple sequencere peats)位点,以69份国外品种为对照,对12个地区的184份中国高粱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粱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国外高粱。中国高粱和国外高粱的等位基因丰度(Rs)和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9.81、0.629和11.52、0.745。中国高粱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东非(He=0.732)、北美(He=0.707)和南亚(He=0.712)高粱,与南非高粱相当(He=0.609)。不同地区中国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变异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2个地区高粱种质等位基因丰度在3.644.88之间,基因多样性值在0.5170.714之间。吉林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变异最为丰富(He=0.714),与北美、南亚高粱相当。中国高粱与国外高粱之间遗传分化明显,而中国高粱地方品种地区间和类型间分化极弱。主成分分析(PCA)能够明显区分中外高粱种质但不能将中国高粱按地区或类型分开。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中外高粱间的遗传变异占全部参试材料遗传变异的20.43%。中国高粱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材料间(占总变异91.94%)或生态区内材料间(占总变异94.97%)。在品种类型方面,中国高粱绝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穗型内材料间(占总变异97.93%)。本研究支持中国高粱外来说的观点。
张晗王建成王东建姚凤霞许金芳宋国安管延安李汝玉
关键词:中国高粱微卫星
EST-SSR标记在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为研究EST-SSR标记在应用于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21对小麦EST-SSR引物对45份黄淮海地区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23份新育成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8个,平均2.9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38。23份新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12~0.69,平均为0.40。在23份亲本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7个,平均3.0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43;23份亲本品种的的遗传距离为0.09~0.81,平均为0.46。新育成品种遗传变异水平低于其亲本品种。聚类分析表明,45份品种可分为6个类群,部分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聚在一起,但其他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并未聚在一起,其中有些甚至距离较远。据此认为,EST-SSR标记用于DUS测试中近似品种的选择是可行的。
张晗姚凤霞刘永杰宋卫华许金芳王东建李汝玉
关键词:小麦EST-SSR聚类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