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乃江

作品数:75 被引量:785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黄土高原
  • 10篇抗旱
  • 10篇抗旱性
  • 9篇玉米
  • 9篇扁杏
  • 9篇大扁杏
  • 8篇土壤
  • 7篇夏玉米
  • 6篇油松
  • 6篇育苗
  • 6篇造林
  • 6篇人工林
  • 5篇盐碱
  • 5篇油松人工林
  • 5篇幼苗
  • 5篇光合作用
  • 4篇性状
  • 4篇树种
  • 4篇水分
  • 4篇种子

机构

  • 6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 5篇西北林学院
  • 4篇扬州大学
  • 3篇国际竹藤网络...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杂交油...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作者

  • 75篇王乃江
  • 17篇赵忠
  • 9篇冯浩
  • 8篇高佩玲
  • 7篇党鹏
  • 6篇王娟婷
  • 6篇黄耀
  • 5篇刘建军
  • 5篇张文辉
  • 4篇丁奠元
  • 4篇周玲
  • 4篇赵连东
  • 4篇刘小媛
  • 3篇孙晓俊
  • 3篇陆元昌
  • 3篇崔卫军
  • 3篇石文峰
  • 3篇高德强
  • 3篇白黎琼
  • 3篇刘增文

传媒

  • 12篇西北林学院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陕西林业科技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节水灌溉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种子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7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油菜性状和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为量化描述和分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性状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连续10年品种选育所得的168组产量和相关性状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密度下相关性状和产量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且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单株产量,但总产量呈上升的趋势。研究所选各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效应为: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数>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数>主花序有效长>每果粒数。因此,在培育更具有耐密性和对环境适用性的品种的同时,要选育拥有更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品种以稳定单株产量,综合提高油菜总产量。
毛鑫杨建利周翔王乃江王乃江冯浩冯浩
关键词:油菜性状种植密度结构方程模型
天然油菜素内酯对沙棘种子萌发和下胚轴伸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02年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 (NBR)处理贮藏 4年的沙棘种子后 ,发现天然油菜素内酯对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平均发芽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 ,发芽率提高了 18.5 2 %~ 2 4 .6 3% ,发芽势提高了 2 5 .4 8%~ 6 5 .6 1% ,平均发芽速度提高了 2 0 .6 0 %~ 2 8.79% ,发芽时间缩短了 1.5 1~ 2 .11d,其中质量浓度为 0 .0 5 mg/ L 的处理促进发芽效果最好。NBR处理对沙棘种胚下胚轴伸长生长也有促进效应 ,在处理的第 2天到第 4天 ,下胚轴伸长生长比对照高出 8.8%~ 2 8.4 % ,其中质量浓度为 0 .1mg/ L 的处理促进下胚轴伸长效应明显。
李凯荣贺秀贤王乃江
关键词:天然油菜素内酯沙棘种子下胚轴发芽势
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乔木层14种主要种群、灌木层23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24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柴松森林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柴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的总体关联性均为正相关。(2)乔木层中柴松与辽东栎、山杏、山桃,辽东栎与山杏、山桃,白桦与山杨之间有明显的正联结;山杏与山桃之间有明显的负联结。(3)灌木层中灰栒子和五加、陕西荚蒾与野葡萄、陕西荚蒾与蒙古荚蒾、盘叶忍冬与忍冬以及草本层中凤毛菊与黄芩、铁杆蒿与地榆、悬钩子与薯蓣、荩草与油芒、菝葜与糙苏、防风与黄花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联结。(4)根据种间联结特征,将14个主要乔木树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其中柴松和辽东栎为第1生态种组,山楂、白桦、白蜡和山杨为第2生态种组,山桃、茶条槭、毛梾和侧柏为第3生态种组,杜梨、山杏、山荆子和盐肤木为第4生态种组。
王乃江习世红周秦生高战雄王庆伟张文辉屈伟马勤
关键词:柴松种间联结性生态种组
秸秆细胞壁中阿魏酸和香豆酸与其它组分间化学键的研究
孙润仓王姝清朱玮肖斌刘建朝汪玉秀孙晓峰耿增超王乃江
《秸秆细胞壁中的阿魏酸和香豆酸与其它组分间化学键的研究》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是木材化学和农业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理论研究。本研究采用多种现代分离和检测技术,对小麦、黑麦、大麦秸秆、水稻秆、玉米秆及速生杨木细...
关键词:
关键词:秸秆阿魏酸
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人工林林下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人工林林下主要种群的生态位,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应用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标及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等对陕西淳化县油松人工林林下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油松人工林林下主要种群中,披针苔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宽为0.962 3,水栒子的生态位宽度最窄为0.158 1;2在草本层中,优势种披针苔草和其他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并没有非常高的,一些亚优势种之间的重叠值比较高,如龙牙草和多花木兰,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值为0.962 7;3在灌木层中,各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小于草本层,物种间的竞争压力更小。结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拥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森林环境。
黄耀王乃江党鹏裴乔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起垄覆膜条件下夏玉米农田耗水过程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起垄覆膜是西北地区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是其增产是否导致了过度消耗土壤水分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探究起垄覆膜增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陕西杨凌开展了连续3年(2014—2016)的夏玉米种植试验,设置起垄覆膜(RM)和平作不覆盖(NM)两个处理,在试验数据基础上,结合HYDRUS-2D模型分析起垄覆膜对夏玉米蒸腾、土壤蒸发及深层渗漏等田间耗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HYDRUS-2D模型率定和验证的R^2在0.65~0.85之间,RMSE在0.014 7~0.021 3 cm^3/cm^3之间,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变化过程。RM处理下夏玉米3年平均蒸腾速率比NM处理大18.2%,蒸腾量高15.6%;蒸发速率比NM处理小33.3%,土壤蒸发量低29.6%;蒸腾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使RM处理蒸发量占总蒸发蒸腾量的比值比NM处理小25.5%。RM处理的深层渗漏3年分别为82.5、46.0、9.0 mm,平均是NM处理的1.3倍。RM处理3年平均增产5.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2%,并且田间耗水量减少了2.8%。本研究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能增大作物蒸腾量,减小土壤蒸发量,促使无效水转化为生产性用水,因此减小了田间水分消耗,具有节水增产效应,适合在当地推广。
冯浩王杰王乃江王乃江褚晓升董勤各
关键词:夏玉米起垄覆膜耗水蒸发蒸腾深层渗漏
苗圃使用草甘膦、克芜踪化学除草剂效果初探被引量:6
1991年
在侧柏、油松和杨树育苗地,采用草甘膦和百草枯进行化学除草试验的结果表明,除草效果均达90%以上。草甘膦持效时间在60d以上,百草枯为30d。同人工除草相比,节省费用54.6%~71.2%、用工73%~90%。
赵忠罗仁仙王乃江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草甘膦苗圃
基于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AquaCrop模型优化模拟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2013—2018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数据,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特征,估算黄土高原南部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系数的值域范围,分析利用模型自带参数(方法一)和覆膜积温补偿系数(方法二)两种方法在AquaCrop模型中引入覆膜积温补偿效应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播种至越冬期,覆膜处理主要表现出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在返青期至成熟期,覆膜处理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逐步消失,随之出现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冬小麦生育期内覆膜积温补偿效应在越冬后期出现一定的作用时间阈值。冬小麦播种~出苗阶段覆膜积温补偿系数平均值为1.08,出苗~越冬期阶段平均值为0.54;夏玉米播种~出苗阶段覆膜积温补偿系数平均值为0.81,出苗~抽雄期阶段平均值为0.63;在作物生长前期,覆膜增加地温加速作物生长的效果较好,覆膜积温补偿效应更明显。在AquaCrop模型中,相比方法一,方法二在冠层覆盖度、地上部生物量、作物产量和土壤贮水量模拟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且其能更好地解释覆膜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作物发育进程的影响。
丁奠元丁奠元陈飞宇董文俊仲志成彭佳雯蒋世杰穆奎严惠敏王乃江王乃江邹宇锋
关键词: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冬小麦夏玉米
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
吴发启赵晓光赵忠朱首军张保军朱德兰王进鑫王忠林马惠玲肖斌刘增文李光录刘秉正周志敏张俊玉张小鹏王健王乃江姚军李会科吕家龙
开展了南部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首次对矮化红富士幼树进行了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得出平水年降水不是限制因子,科学施肥对生长和成花作用明显。系统研究了高原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环境、能量及生产力等问题。继续完...
关键词: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垄作覆膜种植对夏玉米生长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旨在探索垄作覆膜对夏玉米动态生长过程、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试验设置垄作覆膜(RM)和平作不覆膜(NM)处理,在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方程及其修正方程分别拟合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生长动态,结合数值模型HYDRUS-2D模拟典型降雨过程的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拟合下,垄作覆膜与平作未覆膜处理夏玉米株高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分别为5.1,5.2cm/d和播种后39,41天(3年均值),同时垄作覆膜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最大增长率较平作未覆膜提高了14.6%,增长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了2天;垄作覆膜夏玉米穗长、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平作未覆膜分别增加了7.8%,15.4%,1.3%,6.0%和3.1%(3年均值)。HYDRUS-2D模型对典型降雨后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垄作覆膜能增加降雨入渗,增大0—20cm土层和0—200cm剖面平均含水量。垄作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保墒效应,但其增产效应与生育期气象条件有关,生育季降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增产效应。
王杰冯浩冯浩王乃江褚晓升董勤各
关键词:夏玉米LOGISTIC方程土壤水分动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