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佩将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土壤
  • 6篇喀斯特地区
  • 5篇植被
  • 5篇坡面
  • 5篇降雨
  • 4篇低山丘陵
  • 4篇低山丘陵区
  • 4篇入渗
  • 4篇土壤侵蚀
  • 4篇坡面径流
  • 4篇丘陵区
  • 4篇人工模拟降雨
  • 4篇模拟降雨
  • 4篇径流
  • 3篇植被恢复
  • 3篇土壤入渗
  • 3篇裂隙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植被恢复过程
  • 2篇坡耕地

机构

  • 10篇贵州大学
  • 6篇吉林省水土保...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王佩将
  • 9篇戴全厚
  • 5篇张瑜
  • 5篇许晓鸿
  • 4篇程富东
  • 3篇丁贵杰
  • 3篇喻理飞
  • 3篇杨智
  • 3篇崔斌
  • 3篇胡奕
  • 2篇芦贵君
  • 2篇崔海锋
  • 2篇隋媛媛
  • 2篇郑海峰
  • 1篇欧洋
  • 1篇何兴元
  • 1篇阎百兴
  • 1篇申聪颖
  • 1篇彭旭东
  • 1篇沈国强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东北三省水利...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低山丘陵区土壤的入渗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土壤入渗性能对于削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刀法,研究了吉林省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入渗性能。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稳定入渗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蒙古栎>紫穗槐>落叶松>玉米>菜园>大豆>果园>杨树;不同植被土壤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落叶松>紫穗槐>玉米>菜园>大豆>果园>杨树,落叶松、蒙古栎、紫穗槐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好,杨树、果园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差。(2)Horton公式拟合的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Horton公式对本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比较适于描述本研究区的土壤入渗过程。(3)土壤初始入渗率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低山丘陵区要做好森林的保护和营造,从而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许晓鸿王佩将张瑜崔斌崔海锋隋媛媛申聪颖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入渗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土壤抗冲抗剪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土壤抗冲性和抗剪性是土壤抗侵蚀性能的重要方面,研究土壤抗冲性和抗剪强度有助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以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为研究区,在蒙古栎林地、杨树林地、落叶松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竹节梯田果园地设置样地,采集林地与坡耕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的抗冲性、抗剪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土壤抗冲性与抗剪性均好于坡耕地,土壤抗冲刷系数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
张瑜王佩将许晓鸿芦贵君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抗冲性抗剪强度影响因素
喀斯特坡耕地产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2年
选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黄壤为试验土壤,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坡面产流过程,探索其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与降雨强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孔(裂)隙度、岩石裸露率的变化均呈负相关;地下孔(裂)隙流与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及岩石裸露率的变化均呈正相关,但其相关性均较弱。随着坡度的增大,地表产流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而地下孔(裂)隙流则表现为持续减小。(2)岩石裸露率、降雨强度、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度等因子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降雨强度>坡度>地下孔(裂)隙度>岩石裸露率,其对地下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坡度>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岩石裸露率。(3)地表径流率随时间的变化总体特征为先迅速增大,然后缓慢减小,最后在50~60min以后趋于稳定,地下径流率总体呈现出随降雨历时增长而减小的趋势,但不同变化因素水平下地表及地下径流率随时间的变化差异都较大。
胡奕戴全厚王佩将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产流特征
一种用于研究坡面径流和地下孔裂隙流的模拟试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坡面径流和地下孔裂隙流的模拟试验装置,支撑架的一端有轴承和转轴,钢槽一端焊在转轴上;钢槽的上底板和围板焊接成一体,下底板和上底板呈活动连接,上底板和下底板均匀设有大小一致的裂隙孔,下底板的一端通过...
戴全厚喻理飞杨智王佩将
文献传递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林降雨截留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解林冠截留对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林水分循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以落叶松和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布设野外观测试验,对两种不同林分降雨截留特征进行分析。在15次降雨观测中,落叶松与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林下穿透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2.02%和67.42%,树干流占2.62%和2.74%,截留量占25.32%和29.80%,两种林分林冠截留率为8.93%~73.50%,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作用较佳。落叶松与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产生地表径流各8次,共计产流3.52和3.40mm。不同林分林下穿透雨和截留量随月份变化表现为8月〉7月〉6月〉5月〉9月,树干流为7月〉8月〉6月〉5月〉9月,9月截留率最高,分别为44.49%和49.02%,7月份截留率最低,分别为20.40%和25.17%。不同林种林下穿透雨、树干流及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且当降雨量〈30mm时,树干流增幅较小,降雨量〉30mm时,树干流迅速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稳。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则逐渐降低,当降雨量较小时(〈30mm),林冠截留率由73.50%降低到21.90%,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截留率变化幅度较小,并趋于稳定。两林分林下穿透雨与降雨强度呈显著线性相关(P〈O.05),树干流与降雨强度以对数拟合较好(P〈O.05),降雨强度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相关性不显著。当降雨强度≤2.65mm/h时,两林分林冠截留率均大于50%。
隋媛媛许晓鸿张瑜欧洋阎百兴王佩将崔海锋崔斌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树干流截留率
垄距和天气对玉米灌浆期开顶式气室(OTCs)增温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系统影响显著,利用OTCs增温装置模拟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作物生产系统在不同种植垄距下存在一定的水热交换差异,探明OTCs在不同垄距下的增温效果,尤其是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增温效果对分析作物生产系统响应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玉米灌浆期利用OTCs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野外田间开展了相同种植密度下垄距为55 cm、60 cm、65 cm和70 cm的模拟增温试验,利用Savitzky-Golay法和积分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垄距,尤其是不同天气状况下,玉米OTCs冠层内外日温度变化特征和OTCs的增温幅度、增温时长和增温强度。研究发现,该装置能够使各垄距玉米冠层温度升高,65 cm垄距的增温时长最长,增温强度最大,升温最为明显。就增温幅度而言,55 cm垄距最大,65 cm垄距次之。不同天气状况下,晴天的增温幅度和增温强度最大,多云次之,雨天最小;但是,雨天天气下的增温时长最长。总之,不同垄距和天气状况显著影响OTCs装置的增温效果,垄距65 cm的增温效果最优,且晴天和多云天气下增温效果优于雨天。
雷振锋郑海峰沈国强王佩将王佩将
关键词:增温玉米冠层温度灌浆期
城市森林土壤的入渗特征研究
王佩将何兴元郑海峰张丹任志斌翟畅
关键词:土壤入渗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分形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对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不断恢复,>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不断增多,土壤结构不断改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除与土壤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较小,均未达显著性水平;土壤微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氮呈显著负相关,与结构体破坏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演变的指标;坡耕地的土壤结构最差,退耕还林有利于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分形维数
一种用于研究坡面径流和地下孔裂隙流的模拟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坡面径流和地下孔裂隙流的模拟试验装置,支撑架的一端有轴承和转轴,钢槽一端焊在转轴上;钢槽的上底板和围板焊接成一体,下底板和上底板呈活动连接,上底板和下底板均匀设有大小一致的裂隙孔,下底板的一端...
戴全厚喻理飞杨智王佩将
文献传递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地区大湾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样地和不同经果幼林样地,以烤烟坡耕地和柳杉人工林作为对照,研究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李树+金银花>刺梨+猕猴桃>李树+刺梨>枣树+玉米,乔木疏林>灌木林>灌草>乔灌过渡林>草坡>柳杉人工林;2)烤烟坡耕地土壤平均入渗速率与稳定入渗速率均次于乔木疏林地,烤烟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较好;3)考斯恰柯夫方程是比较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对经果幼林的土壤渗透性能模拟效果较好,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入渗过程;4)土壤的渗透性能与>0.05 mm砂粒质量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0.05~0.001 mm粉粒质量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0.05 mm砂粒质量含量和0.05~0.001 mm粉粒质量含量。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关键词:土壤入渗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