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绿假单胞菌398株耐药性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医院引起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12.9%)、头孢哌酮-舒巴坦(26.9%)、头孢吡肟(27.9%)、头孢他啶(24.7%)的耐药率比较低,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9.8%)的耐药率比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复杂,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 孔俊峰雷璐王兵郭燕冰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引起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0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52株,占8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38株,占13%。真菌12株,占4%。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43.8%,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57.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6.2%,MRSA的检出率为22.2%。结论了解引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 孔俊峰王兵
-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分析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单一使用及联合使用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结果: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诊断尿路感染,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有助于及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李伦王兵张丽娜袁小强
-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干化学法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从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2004~2006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781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67.2%。3年中ESBLs总的检出率依次为51.6%,60.8%,78%,ESBLs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的细菌。[结论]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严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 孔俊峰王兵武晓英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817株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1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克雷伯菌属361株(44.2%),大肠埃希菌139株(17%),铜绿假单胞菌135株(16%),鲍曼不动杆菌57株(7%),其他革兰阴性杆菌125株(15.3%)。结论:我院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其ESBL s的检出率为84.8%。
- 孔俊峰王兵李琪田二军
-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所有致病菌进行分析,了解住院患者引起菌血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用英国先德VersaTREK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用常规方法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2004年1月~2007年8月,血培养共检出358株病原菌(不含重复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2株,占36.9%,革兰阳性球菌215株,占60.1%,真菌11株,占3%,检出的前几位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为35.6%,克雷伯菌属中ESBLs的检出率为30.8%,MRSA的检出率为20.8%,MRCNS的检出率为78.6%。[结论]了解我院引起菌血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孔俊峰雷璐王兵郭燕冰田二军
-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异同。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正常的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其血清、尿肌酐值,分析两种方法在肌酐检查中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稀释度尿肌酐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肌酐酶法)=0.8829X_(苦味酸法)+460.227,相关性分析结果为r=0.942,P<0.05;1/10、1/50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测定尿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肌酐酶法)=0.5528X_(苦味酸法)+587.464,r=0.847,P<0.05;Y_(肌酐酶法)=0.4123X_(苦味酸法)+526.637,r=0.740,P<0.05。结论: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及尿肌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的肌酐均值偏高。
- 李伦王兵刘匀慧
- 关键词:血肌酐尿肌酐碱性苦味酸法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临床送检样本分离的288株SA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以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菌落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p4、mgrA、agr、vraS、vraR、icaA、icaR基因表达。结果288株SA菌株中筛选出25株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菌株,hVISA阳性率为8.68%,未检测到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菌株和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菌株;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VSSA)菌株万古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主要分布在0.50 mg/L和0.75 mg/L,占比为41.83%和28.90%;hVISA菌株万古霉素MIC主要分布在1.50 mg/L和2.00 mg/L,占比为56.00%和28.00%;VSSA菌株pbp4、agr、icaR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hVISA菌株(P<0.05),而mgrA、vraS、vraR、ica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VISA菌株(P<0.05)。结论本次调查hVISA两年总流行率为8.68%。与VSSA菌株比较,hVISA菌株pbp4、agr、icaR、mgrA、vraS、vraR、icaA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有关。
- 李伦张丽娜王兵刘彩林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检测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中分离的所有病原菌,了解PICU住院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状况,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收集病原菌27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4株,占72%,革兰阳性球菌76株,占28%,主要标本来源为痰和咽拭子182株,占67%,血液标本78株,占29%,脐部分泌物10株,占4%;检出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克雷伯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为66.7%,克雷伯菌属中ESBLs的检出率为91.4%,MRCNS的检出率为83.9%。结论了解PICU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孔俊峰王兵雷璐
-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
- 2012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
- 目的 了解我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按CLSI 2010年版折点叛断结果并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24...
- 王兵李军辉牛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