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其允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区
  • 1篇地幔
  • 1篇地幔对流
  • 1篇断层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形成
  • 1篇油矿床
  • 1篇三联点
  • 1篇圣安德烈斯断...
  • 1篇排液
  • 1篇盆地
  • 1篇热模拟
  • 1篇热效应
  • 1篇热演化
  • 1篇危险区
  • 1篇裂变径迹

机构

  • 5篇加利福尼亚大...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7篇王其允
  • 3篇石耀霖
  • 2篇蔡永恩
  • 1篇施行觉
  • 1篇梅廉夫
  • 1篇孙荀英
  • 1篇王仁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1995年中...
  • 1篇1997年中...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迁移的构造热效应被引量:2
1997年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北美盖层厚度为20km时,计算预测的地热分布、部分熔融百分比、岩浆岩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等都与实际地热、地震和地质观测很好地吻合,确认了角落流机制和它引起的暂态热过程的重要性.
石耀霖王其允
关键词:热演化岩浆活动断层
海沟后退对地幔对流的影响被引量:8
1994年
本文分析了有海底扩张无海沟后退、有海沟后退无海底扩张以及海底扩张与海沟后退共存等3种情况下,俯冲板片运动与海沟迁移的关系.用幂律流体有限元方法计算海沟后退对地幔对流的影响.地幔有效粘度除依赖应力偏张量的第二不变量以外,尚与温度、压力(含流体静压力和流动压力)有关.计算表明,对流环、高流动负压区以及低粘区的个数和位置,均受控于海沟是否后退以及海底是否扩张;温度场与海沟后退无明显关系.流动压力对形成洋中脊和弧后火山、驱动地幔对流以及维持板片的倾斜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孙荀英王仁王其允
关键词:地幔对流幂律流体
粘滑位移的直接测量和剪切破裂能的修正被引量:2
1989年
从滑动弱化模型剪切破裂能G的计算公式出发,对三轴实验中常用位移测量方法作简要分析,认为改用弹簧应变片式位移计直接测量断层位移比用位移传感器在容器外部测量更能真实地反映粘滑的动态过程.作如此技术上的改进以后,当频率响应和采样速率比粘滑动态过程高得多时,就能直接得到τ(Δu)积分曲线而无需进行弹性修正.对同一粘滑事件,分别用弹簧应变片式位移计和位移传感器在高压容器的内外同时进行位移测量,在各种条件下,前者得出的G值总比后者高得多,约为3—10倍.初步的分析表明,后者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容器外的位移计不能及时地反映粘滑时的位移变化,而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点,因而更接近于用地震学方法所得到的G值.
施行觉王其允
裂变径迹资料解释中的误区——活动造山带剥蚀速率总是加速的吗?
<正>裂变径迹资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推测低温T-t历史和估计活动造山带的抬升剥蚀速率。在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带、台湾的海岸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这些现今活动造山带,都观测到了冷却过程近于指数的加速,而且都被解释为抬升剥蚀速率加速的...
石耀霖王其允
文献传递
盆地压力仓的破裂作用与幕式排液被引量:2
1998年
盆地压力仓的破裂不完全是天然水力压裂作用的结果.基于断裂力学和数值模拟认为,压力仓的破裂包括2种机制:仓内沉积物的天然水力压裂和封闭层的切向牵引张裂.当仓内沉积物天然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抵达封闭层的底部时,产生切向强张应力使封闭层张裂.封闭层破裂后,流体将从仓内排出.在一个浅层压力仓中,裂缝张开及流体排出的时间在一个周期内约为10~20a.
梅廉夫王其允蔡永恩
关键词:排液盆地油矿床
大地震后应力场变化与地震危险区的探讨
<正>地震的孕育、发生除了与震源的岩石力学性质有关外,还同该处的应力状态密不可分。影响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除了地下水、热等局部的因素和构造运动外,地震事件对它的影响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讨论大地震之后应力场的变化...
蔡永恩王其允
文献传递
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热模拟被引量:19
1997年
地壳物质重熔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需要在中地壳深度20多百万年前达到650℃以上的温度,但如何解释冷的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时会产生这样的高温是一个难题,单一因素的解释往往不能解释全部地质观测事实.本文通过有限单元法定量化计算,提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假说,认为较合理的估计包括逆掩断层的幕式活动和间歇、摩擦剪切生热、高放射性元素含量和低热导率岩石的存在、高抬升剥蚀速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才造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既能成带,但又只是断续的出现.
石耀霖王其允
关键词:热模拟花岗岩岩石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