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化祥

作品数:300 被引量:1,289H指数:19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5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2篇机械工程
  • 28篇电子电信
  • 21篇医药卫生
  • 15篇电气工程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理学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79篇图像
  • 64篇图像重建
  • 51篇电容层析
  • 51篇电容层析成像
  • 42篇电阻抗
  • 38篇感器
  • 38篇传感
  • 38篇传感器
  • 24篇电极
  • 23篇电阻层析
  • 23篇电阻层析成像
  • 23篇成像系统
  • 20篇电阻抗成像
  • 20篇图像重建算法
  • 18篇多相流
  • 18篇成像
  • 17篇两相流
  • 15篇解调
  • 13篇数据采集
  • 12篇优化设计

机构

  • 298篇天津大学
  • 33篇中国民航大学
  • 16篇天津工业大学
  • 11篇徐州工程学院
  • 9篇华北电力大学
  • 8篇天津科技大学
  • 4篇山东轻工业学...
  • 3篇河南省科学院
  • 3篇中国民用航空...
  • 3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汽车技术...
  • 2篇解放军总后卫...
  • 2篇肯特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300篇王化祥
  • 33篇郝魁红
  • 31篇崔自强
  • 22篇马敏
  • 16篇王超
  • 14篇王琦
  • 13篇张立峰
  • 12篇曹章
  • 12篇王超
  • 12篇肖理庆
  • 11篇何永勃
  • 11篇范文茹
  • 11篇尹武良
  • 9篇汪剑鸣
  • 9篇陈晓艳
  • 9篇薛倩
  • 8篇何世钧
  • 8篇王超
  • 7篇孙犇渊
  • 6篇岳士弘

传媒

  • 36篇仪器仪表学报
  • 19篇传感技术学报
  • 18篇天津大学学报
  • 14篇电子测量技术
  • 13篇自动化仪表
  • 11篇计量学报
  • 10篇电子测量与仪...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7篇天津大学学报...
  • 6篇中国生物医学...
  • 5篇核技术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5篇计算机工程与...
  • 5篇核电子学与探...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4篇传感器与微系...
  • 3篇化工自动化及...
  • 3篇计算机应用研...
  • 3篇仪表技术与传...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19篇2012
  • 20篇2011
  • 11篇2010
  • 23篇2009
  • 19篇2008
  • 32篇2007
  • 24篇2006
  • 20篇2005
  • 16篇2004
  • 14篇2003
3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背散射成像系统的甄别级CZT探测器特性研究与应用
2009年
为设计适用于康普顿背散射成像系统,通过分析成像系统及CdZnTe探测器性能,并考虑到相应核电子学电路的噪声特性,设计了甄别级CdZnTe探测器,并设计了相应的低噪声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和主放大器。在常温下,5 mm×5 mm×5 mm的甄别级CdZnTe探测器与核电子学电路系统对于662 keV的137Cs源,其能量分辨率小于4%。
郝魁红李炎钧赵林王化祥丁洪林
关键词:背散射能量分辨率
一种电阻抗图像与CT图像融合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一种电阻抗功能图像与CT结构图像相融合的方法,获得既能反映电阻抗分布又能反映组织结构的医学图像。以人体呼吸过程的电阻抗图像及胸部CT图像的融合为例,首先采用disk算子对CT图像滤波,再用canny算子提取CT图像轮廓,将提取后的结构图像构建EIT正问题模型,并进行正问题求解,更新灵敏度矩阵,且基于共轭梯度算法重建EIT图像,然后用小波算法将EIT图像与CT结构图像进行融合。在融合图像中,电阻抗功能变化信息在结构图像中凸显出来,可实现电阻抗变化区域的初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电阻抗功能图像与CT结构图像的融合有效、可行。本研究为实现电阻抗成像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的信息互补、进一步发挥EIT功能成像技术的优势奠定基础。
陈晓艳李健楠王化祥
关键词:CT图像图像融合小波算法
数字化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XilinxSpartan-3型FPGA芯片,设计了一套数字化电容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FP-GA构建片内DDS模块,与外部D/A配合,产生激励型号,嵌入于FPGA内部的MCU模块控制多路选通、调节PGA增益并与PC及通讯,FPGA硬线逻辑控制A/D采集并实现数字相敏解调。该系统具有结构灵活、测量精度高以及测量速度快等特点。
张立峰王化祥崔自强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DDSFPGA
最小交叉熵图像重建算法被引量:5
2009年
CT技术通过扫描和图像重建算法,获取被检物场断层图像。由于具有非侵入性、可视化等特点,该技术在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了提高CT系统重建图像的分辨率,提出一种信息扩充策略,并以此为基础采用两种最小交叉熵算法——MAP和SMART,对多相流CT系统进行图像重建。与传统ART算法相比,最小交叉熵算法有效提高了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减少重构图像伪影。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扩充的SMART算法不仅改进了重建图像质量,而且提高了实时性。
王化祥王琦郝魁红
关键词:CT图像重建算法最小交叉熵
阵列式电极电容传感器的研究
1995年
介绍一种能同时检测多相界面位置的单板阵列式电极电容传感器.重点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对阵列式电极电容传感器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取得优化设计的结果.文末给出实验结果,该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
王化祥尹武良张淑英
关键词:电容传感器传感器电极
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的总变差正则化算法被引量:32
2007年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ECT)逆问题解的不适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总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的图像重建算法。同传统的2范数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比,该算法(基于1范数正则化)不仅保证了逆问题求解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对介质非连续分布的区域成像的分辨能力,具有良好的保边缘性。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重建图像质量和重建速度两方面均具有优势。
王化祥唐磊闫勇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TIKHONOV正则化总变差
基于B_z(p_(max))相轨迹的电磁涡流无损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电磁涡流检测的变压器等效理论,提出一种相轨迹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正弦激励下空间磁通密度信号进行相敏解调,并绘制其相轨迹图。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励线圈所在平面上,磁通密度法向分量B_z在其空间极大值点处p_(max)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特征:随提离高度变化,其R-I平面上相轨迹按固定参数线性变化;而被测铝板表面或内部的微小缺陷则会引起线性化参数的明显改变。该结论为设计对提离高度不敏感的电磁涡流检测装置提供了理论指导。
刘珊张荣华张牧王化祥李绩臣柳干
关键词:涡流检测磁阻传感器
一种两相流分相含率电导式传感器及其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相流分相含率电导式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导电环层及附着于其上激励电极对和测量电极对构成,激励电极和测量电极在导电环层的管壁上径向对称按180度角螺旋分布。同时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传感器结构的结构参数优化方法。本...
王化祥曹章
文献传递
基于空间分布熵的电磁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方法被引量:15
2015年
提出了一种估计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表面及内部微小缺陷几何特征的新方法,在一种平面轴对称双线圈的脉冲电流激励下,测量材料表面三维磁通密度的时空分布情况,沿激励线圈法向对称轴计算三维磁通密度模的空间滑动移除模糊熵。研究结果表明,由材料微小缺陷所造成的电导率局部突变会增加磁场空间分布的无序程度,从而引起熵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缺陷几何尺寸的增加与熵的增加呈单调递增关系,利用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金属铝板表面及内部的微小缺陷,并估计出缺陷的几何尺寸。
张荣华刘珊张牧刘建旭王琦王化祥
关键词: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有限元仿真
基于粒子滤波的移动机器人SLAM改进算法被引量:3
2007年
针对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 Building,SLAM)由于机器人位姿和环境地图都不确定导致定位和地图创建变得更加复杂,提出一种局部最优(全局次优)参数法,即通过局部最优的位姿创建局部最优的环境地图,再通过局部最优的环境地图寻求局部最优的位姿,如此交替进行,直到得到全局确定性的位姿和确定性的环境地图。实验结果表明,同标准的基于粒子滤波的SLAM算法(Particle Filtering-SLAM,PF-SLAM)比较,改进的算法提高了机器人SLAM过程中定位的准确度和地图创建的精确度,为机器人在未知的室外大环境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提供新的方法。
郭利进王化祥孟庆浩邱亚男
关键词: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粒子滤波算法贝叶斯规则栅格地图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