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冷暖事件
  • 2篇花粉
  • 2篇花粉记录
  • 2篇环境变化
  • 1篇植被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变化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气候变迁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孢粉
  • 1篇孢粉记录
  • 1篇西部大
  • 1篇西部大开
  • 1篇西部大开发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国
  • 5篇张青松
  • 3篇童国榜
  • 3篇唐领余
  • 2篇张小平
  • 2篇夏威岚
  • 2篇周忠泽
  • 2篇潘洪玺
  • 1篇李春海
  • 1篇董锁成
  • 1篇陈玲
  • 1篇李岱
  • 1篇朱立平
  • 1篇张文尝
  • 1篇安成邦
  • 1篇彭金兰
  • 1篇尤飞
  • 1篇李元芳

传媒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极巴罗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冷暖事件被引量:3
2002年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0′N,156°40′W)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 和^(137)Cs 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 C 和总 N 含量、CaCO_3),揭示了小冰期以来 Barrow 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公元1660~1730年和公元1880~1992年)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公元1610~1650年和公元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格陵兰世纪营和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
唐领余彭金兰安成邦张青松王国夏威岚潘洪玺童国榜张小平周忠泽
关键词:冷暖事件气候环境变化花粉记录冰期
阿拉斯加北端海岸带的现代介形类与环境
2001年
本文主要对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海岸带中的现代介形类动物群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其中在盐度为 0 .15 7— 4.41g/l的河口和近河口段的河流沉积中发现 Elofsonia susitnensis Forester et Brouwers和 Cythero-morpha knikensis Forester et Brouwers的活体。据报道 ,这两种介形类活体过去见于 5 9°— 6 1°N、盐度为 1.112—32 .5 g/l的阿拉斯加湾及其沿岸带 ,在白令海、波弗特海未见及。作者在纬度更北、盐度更低的水域发现它们 ,这对北极介形类动物群研究以及控制介形类分布的环境参数的研究都提供了新认识。同时根据介形类分布特征 ,划分出
李元芳张青松王国
关键词:海岸带环境参数
近400年来北极地区和中国气温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对中国和北极地区近 40 0年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和谱特征分析 ,通过对比认为 ,北极地区及中国基本上都有 1 7世纪、 1 9世纪两个寒冷期和 1 8世纪、 2 0世纪两个温暖期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全球性 ,但两地区气温的冷暖转化不同步。中国大部分地区 (除华东、新疆、西藏区外 ) 1 7、 1 9世纪升温开始得较北极早 ;北极地区绝大部分站点 1 8世纪升温较中国明显 ,且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40 0 a BP以来两地气温变化的周期较为一致 ,以 1 30~ 1 40年、 1 0 0年、 80年的周期为主 ,说明 40 0 a BP以来气温的变化具有全球性 ,而且气温的变化受太阳活动的影响较大 ,自然因素尤其是太阳活动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陈玲张青松朱立平王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
北极巴罗地区30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变化被引量:5
2004年
根据北极巴罗地区 Elson泻湖 30 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 ,揭示出小冰期以来的该地区植被的生态变化和气候变化 ,相对温暖期分别出现在公元 172 0年、180 0年、192 2年、195 3年和 1992年以后 ,结果和其他研究成果是比较一致的。孢粉总浓度的变化和生态变化相对应 ,孢粉总浓度可以作为北极巴罗地区温度变化替代性指标。温度升降是北极地区植被覆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2 0世纪人类已经对北极地区植被产生重要影响。
李春海唐领余童国榜张青松王国
关键词:孢粉气候变化植被生态变化
21世纪平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与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董锁成张文尝李岱王国尤飞苏克俭彭汉蔚李鹏翔李志刚李殿成刘晓春
该项目应用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GIS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平凉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本区生态脆弱,发展滞后,环境与发展相互矛盾的两难选...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经济
北极巴罗地区13世纪以来花粉记录的气候变迁及其与青藏高原的比较被引量:6
2003年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 (Barrow)地区 ( 70°2 1′N ,15 6°4 0′W )位于北极滨海平原最北端 ,根据湖泊钻孔花粉记录 ,2 10 Pb和13 7Se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 (有机质含量、总C和总N含量、CaCo3 ) ,并结合当地现代冻原植被、表层花粉谱、当地 70a的气象记录以及有关的冰芯、树龄等资料的综合对比研究 ,分析了 13世纪以来巴罗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 .大约在 13世纪以前 ,巴罗地区植被稀少 ,气候寒冷 ,其后冻原植被发育良好 ,并经历几次演变 .结合沉积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和其他环境代用资料研究表明 ,小冰期以来Barrow地区曾发生 3次暖期 (公元 15 4 0— 16 0 0年 ,16 6 0— 1730年和1880— 1992 )和 3次冷期 (公元 14 4 0— 15 2 0年 ,16 10— 16 5 0年和 175 0— 185 0年 ) .这些冷暖事件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对比发现 ,虽然在高频变化上 ,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 ,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 .其中 3次暖期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和敦德冰帽中代表温度变化的δ18O值指示的暖期基本一致 ,证实巴罗湖芯记录的环境变化序列是可靠的 .同时 ,古里雅和敦德冰芯记录中反映传统小冰期中的 15 ,17,和 19世纪的 3次冷期 ,在巴罗湖芯记录中都有显示 .
唐领余张青松夏威岚潘洪玺童国榜张小平周忠泽王国
关键词:花粉记录古气候青藏高原冷暖事件环境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