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龄(≥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优势并总结其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中度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其中合并有瓣膜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1例因肾功能不全、感染死亡,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肾功能不全5例,低氧血症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结论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能大大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并降低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使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 崔智朱志成李丹王天策许日昊李博王勇柳克祥王岳峰
- 关键词:STANFORD
-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价值
- 2022年
- 探讨临床在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进行治疗时选择运用最新前沿性手术方式心脏瓣膜置换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对病患心功能指标和分级的影响,并分析置换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抽样,抽样时间选择2016年1月到2022年1月,抽样对象为该时段内于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确诊患者,抽样例数为30例。对所有纳入病患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治疗前后病患心功能指标和心功能NYHA分级以及置换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2周以及治疗后3月病患的心功能指标呈现出越来越优的状态,其LVEDD、LAD、LVEF术后值越来越低,NYHA分级中Ⅰ级或Ⅱ级占比升高,Ⅲ级或Ⅳ级占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73.33%,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并发症表现,但通过治疗后均得到改善。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导致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数较多,其中年龄、心功能分级是导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结论 临床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对本研究中纳入病患进行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稳定病患的心功能,降低发生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同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及时挽救病患生命,且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较小,患者接受度较高。但在行置换术前需要对病患进行手术指征以及手术适应性分析,另因置换术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术后心律等监测,做好相应预防性措施以保障治疗效果。
- 王岳峰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 双侧创伤性乳糜胸1例治疗体会
- 2012年
- 创伤性乳糜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胸部急症,双侧创伤性乳糜胸更为少见。本文就1例双侧创伤性乳糜胸进行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交流治疗经验,以提高创伤性乳糜胸的诊治水平。
- 杨鹏李庆志郭德庆马宪友王岳峰石磊孙涛祝沪军
- 关键词:创伤乳糜胸
-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前纵隔肿瘤与传统外科手术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与正中胸骨锯开及经侧胸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各术式优缺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法、正中胸骨锯开法、经侧胸壁胸腔镜法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124例,其中正中胸骨锯开组42例,经侧胸壁胸腔镜组41例,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组41例,对比分析各组肿瘤性质、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无住院死亡,均痊愈出院。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组在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引流管比例等方面明显优于正中胸骨锯开组和经侧胸壁胸腔镜组(均P <0. 05),而在肿瘤类型、肿瘤直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肺水肿、肺不张、伤口愈合、咳嗽咳痰、伤口愈合不良、呼吸功能不全、胸腔纵隔积气积液等方面与其他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技术对比正中胸骨锯开及经侧胸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技术在治疗效果良好的同时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 祝沪军王岳峰杨鹏郭德庆张振才马宪友杨雪峰孙涛石磊
-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前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剑突下
- 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瓣置换术的效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总结冠心病(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病例及手术经验。方法 27例就诊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的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手术5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小。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心室大小较术前均减轻(P<0.05),MVR组较CABG组在左室大小和LVEF方面改善更明显。结论对于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瓣膜反流原因、心脏改变情况、反流束情况、心功能以及术中食道超声检查结果。
- 王岳峰杨鹏邬飞杨雪峰石磊祝沪军许日昊
- 关键词:冠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特制食管内^(125)I粒子链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导致进食困难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食管内^(125)I粒子链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导致食管梗阻引起进食困难的疗效。方法4例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导致进食困难,分别为上段局部晚期食管癌1例,食管癌合并远处转移2例,肺癌巨大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食管1例,术前均只能进全流食,并有间断呕吐,4例均不能手术治疗,行特制^(125)I粒子链食管内置入。结果 3例患者直接经鼻腔置入^(125)I粒子链并在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透视下调整在合适位置,1例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粒子链,透视下将粒子链调整在合适位置。术后1~3周开始起效,进食困难逐渐缓解,术后45~60天拔除粒子链,上消化道透视显示梗阻解除。分别随访7、5、3和2个月,1例在7个月时再次出现进食梗噎感,其余3例进食正常。结论特制食管内^(125)I粒子链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导致食管梗阻引起的进食困难疗效显著,创伤小,有长时间维持进食通畅的可能。
- 马宪友石磊杨鹏王岳峰孙涛杨雪峰孙宇杨晓晶
- 关键词:进食困难胸部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