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肺炎
  • 2篇败血症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多器官损害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先天性...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脂
  • 1篇药敏

机构

  • 10篇九江市妇幼保...

作者

  • 10篇王强
  • 5篇郝明
  • 3篇吴小玲
  • 2篇高群英
  • 2篇许亚红
  • 2篇李迎春
  • 2篇赵丽芳
  • 1篇唐军
  • 1篇胡华燕
  • 1篇刘秋实
  • 1篇梁小峰
  • 1篇江建华
  • 1篇胡翔
  • 1篇王智
  • 1篇许佳
  • 1篇黎瑞春
  • 1篇万小红
  • 1篇程灏

传媒

  • 4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九江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例川崎病患儿血脂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脂代谢变化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是否可以将血脂作为川崎病后监测指标,尤其对冠脉病变组通过早期血脂干预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方法选择40例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各20例,同时进行血脂6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于恢复期的1、3、6、12个月进行血脂和心脏彩超检查,两组冠脉和血脂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患儿无论有无冠脉损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是与冠脉正常比较,冠脉病变组TG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L的升高水平、HDL-C的下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ApoB、LDL-C的异常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趋势比较血脂代谢紊乱恢复正常水平冠脉正常组优于病变组。结论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损害时血脂紊乱更为严重,因此对病变组尤其应注意血脂监测,可以考虑通过指导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临床早期干预来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
胡华燕许亚红王强凤维萍梁小峰万小红胡翔胡列普
关键词:川崎病血脂冠状动脉病变
静脉推注硫酸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采用静脉推注硫酸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用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2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25%硫酸镁溶液2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用输液泵静脉推注30min,1次/日。结果对照组13例(13/26),占50%,治疗组22例(22/26),占84.6%,两组比较总治愈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1);同时,治疗组在咳喘缓解、哮鸣消失、心率恢复正常、住院天数减少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吴小玲刘秋实王智王强汪龙辉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硫酸镁
短期应用小剂量甲强龙治疗婴儿重症肺炎43例被引量:2
2010年
汪龙辉王强吴小玲
关键词:肺炎甲泼尼龙婴儿
外周静脉营养在极低出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将7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用外周静脉营养,经微电脑输液泵24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二组病情好转后及早开始经口或鼻饲微量喂养,以后逐渐增加奶量。结果治疗组出生后4-7d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重(20.06±7.64)g,对照组出生后10-15d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重(11.78±3.36)g。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1.9%(5/42),对照组为33.3%(10/30)。治疗组治愈率78.6%,对照组治愈率50.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静脉营养能明显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合理的营养素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及早经口或鼻饲微量喂养效果好,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
郝明黎瑞春高群英江建华王强陈萍许佳
关键词:静脉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败血症的认识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对120例新生儿CN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CNS败血症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症,多以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为主要症状,药敏试验显示CNS对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而对丁胺卡那、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快,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的新生儿须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抽送血培养以快速确诊及指导合理用药,在未获得明确原菌之前,可早期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对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以提高疗效。
郝明王强黄会金赵丽芳
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新生儿败血症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病原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2 1 0株从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中分离的阳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的 2 1 0株病原菌中 ,革兰氏阳性球菌 1 4 2株 (6 7.6 % ) ,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 1 2 0株 (5 7.1 % )。革兰氏阴性杆菌 6 8株 (32 .4 % ) ,其中普通变形杆菌 1 6株(7.6 % ) ,大肠埃希氏菌 1 5株 (7.1 % )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1 2株 (5 .7% )。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病原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对新生儿败血症应积极抽送血液培养和耐药监测 ,以快速确诊及指导合理用药 ,在未获得明确病原菌之前 ,可早期选用头孢派酮、头孢噻肟 ,对多重耐药菌株所致的严重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
郝明黄会金王强唐军赵丽芳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2例临床分析
2003年
郝明李迎春王强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新生儿血清学
柯萨奇B组病毒、风疹病毒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风疹病毒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研究组)及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抗体(CBV-IgM)及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RV-IgM)的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CBV-IgM阳性23例(48.94%),对照组血清CBV-IgM阳性5例(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7,P<0.01);研究组血清RV-IgM阳性5例(10.64%),对照组血清RV-IgM阳性1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之一,而风疹病毒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无关。
熊耀珍许亚红王强
关键词:柯萨奇B组病毒风疹病毒过敏性紫癜
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2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提高对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认识 ,为临床尽早、及时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6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器官损害主要发生在脑、肺、心、肾和胃肠道 ,发生率分别为 76 12 %、70 90 %、5 0 3 7%、3 3 5 8%、2 5 75 % ;②新生儿窒息并发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窒息程度的轻、重相关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③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与孕周、宫内窘迫和分娩地点等围生因素密切相关 ,与新生儿体重、胎粪羊水污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防治应做到尽早、及时。
郝明李迎春王强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并发症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2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将112例小儿MP肺炎患儿按年龄分为2组:学龄前组(3-6岁)61例,学龄组(〉6岁)51例。对2组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间质浸润和扇形浸润的影像学表现学龄前组高于学龄组(P〈0.05),节段或大叶型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酶以及肝功能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治愈56例,治愈率为91.8%;学龄组治愈47例,治愈率9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住院时间(12.1±3.39)d,学龄组住院时间为(14.7±3.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MP肺炎起病急,肺外器官损害多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程灏吴小玲王强高群英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