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彪

作品数:11 被引量: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碳储量
  • 8篇生态系统
  • 8篇湿地
  • 6篇沼泽
  • 6篇沼泽湿地
  • 5篇生态系统碳储...
  • 5篇净初级生产力
  • 5篇固碳
  • 5篇固碳量
  • 5篇初级生产力
  • 4篇温带
  • 3篇碳源
  • 3篇落叶松
  • 2篇兴安落叶松
  • 2篇湿地生态
  • 2篇湿地生态系统
  • 2篇气体排放
  • 2篇温室气体
  • 2篇温室气体排放
  • 2篇采伐

机构

  • 1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1篇王彪
  • 9篇牟长城
  • 5篇卢慧翠
  • 5篇崔巍
  • 5篇包旭
  • 2篇马莉
  • 1篇张妍
  • 1篇李娜
  • 1篇李娜
  • 1篇张妍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温带森林湿地碳储量与碳源/汇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以及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湿地碳储量与源/汇研究有两个重要科学问题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第一,湿地碳储量的空间异质性较高,导致区域碳储量估算的不...
王彪
关键词:生态系统碳储量
长白山原始针叶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被引量:19
2019年
采用年轮分析及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测定温带长白山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5种典型原始沼泽类型(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落叶松藓类沼泽-LX和落叶松苔草沼泽-LT)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定量评价温带森林湿地固碳能力及其长期碳汇作用,并揭示其沿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5种天然沼泽类型的植被碳储量(3.18±1.70)—(112.2±18.3) tC/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呈递增趋势,针叶林沼泽显著高于C和G 12.2—34.3倍,G高于C 0.6倍,且LX和LT显著高于LN 0.3—0.6倍;②土壤碳储量(296.3±42.2)—(824.50±50.79) tC/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C显著高于G和针叶林沼泽30.8%—178.3%(P<0.05),G显著高于针叶林沼泽38.7%—112.8%,且LN和LT显著高于LX 32.8%—53.4%;③生态系统碳储量(408.42±57.53)—(827.52±50.96) tC/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也呈递减趋势,C显著高于G和针叶林沼泽30.2%—102.7%,G显著高于针叶林沼泽21.5%—55.6%,且LN和LT显著高于LX 18.8%—28.0%;④5种沼泽类型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分布在(5.74±0.08)—(10.98±1.67) t hm-2 a-1和(2.44±0.03)—(5.17±0.83)tC hm-2 a-1,其中,LX和LT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C、G和LN 61.2%—91.3%和34.5%—59.6%;而在植被年净固碳量方面,3种针叶林沼泽类型均显著高于C和G 28.7%—111.9%和19.4%—96.6%。故长白山5种天然沼泽类型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呈现出阶梯式递增趋势,且仅有LX和LT达到了中国陆地植被及全球陆地植被平均固碳水平。因此,温带长白山沼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长期碳汇作用强于森林沼泽,湿地碳汇管理实践中应重视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的保护与恢复。
王伯炜牟长城王彪
关键词:生态系统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
排水造林对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样带调查与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大兴安岭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凋落物及土壤)和年固碳量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0-400 m)分布格局,并与相应生境天然湿地对比分析,揭示排水造林对湿地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人工沼泽林与天然湿地的植被碳储量(6.49-59.95和3.24-78.97 t/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均呈递增趋势,排水造林使过渡带100-300 m生境植被碳储量显著提高了43.9%-240.8%(P〈0.05),300-400 m生境植被碳储量显著降低了24.1%(P〈0.05);2)两者凋落物碳储量(1.61-4.69和1.51-4.34 t/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也呈递增趋势,排水造林使100-200 m生境凋落物碳储量显著提高了84.1%(P〈0.05);3)土壤碳储量(163.03-308.68和192.09-382.91 t/hm2)沿过渡带分别呈先高后低且恒定与递减趋势,排水造林使0-300 m生境土壤碳储量显著降低了19.4%-43.4%(P〈0.05);4)两者生态系统碳储量(227.68-316.78和275.40-387.67 t/hm2)分别呈现0-100 m高、100-400 m低且恒定和0-300 m高且恒定、300-400 m低的不同分布格局,且排水造林使0-300 m生境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降低了18.3%-31.2%(P〈0.05);5)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固碳量(3.67-10.34、8.03-10.77 t/(hm2·a);1.59-4.87、3.24-5.07 t/(hm2·a))沿过渡带分别呈递增与恒定分布,排水造林使过渡带0-100 m生境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固碳量显著降低了54.3%和50.9%(P〈0.05),100-400 m生境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固碳量有所增加或减少但不显著(-19.3%-18.7%和-20.1%-17.3%,P〉0.05)。因此,排水造林显著降低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但对其固碳能力影响相对较弱。
崔巍牟长城卢慧翠包旭王彪
关键词:碳储量
排水造林对温带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从生态系统尺度揭示排水造林干扰对温带沼泽湿地碳源/汇功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湿地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小兴安岭沼泽湿地排水造林后不同时期(10,30年)形成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及天然草丛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10,30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及相应立地上天然草丛沼泽的土壤呼吸(CO_2、CH_4)碳排放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排水造林对温带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规律。【结果】排水造林改变了草丛沼泽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趋势,由单峰排放型转化为排放与吸收交替型,并使CH_4源/汇功能发生了转化,由草丛沼泽CH_4强排放源(年通量1.780 mg·m^(-2)h^(-1))转化为人工林CH_4弱吸收汇(年通量-0.006 mg·m^(-2)h^(-1));排水造林对草丛沼泽土壤CO_2排放年通量(168.07~220.43 mg·m^(-2)h^(-1))并无显著影响,10,30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_2排放年通量分别较草丛沼泽降低12.8%(P>0.05)和提高14.3%(P>0.05);排水造林改变了草丛沼泽CH_4和CO_2排放主控因子,即其CH_4主控因子由30~40 cm土壤温度转化为与土壤温度不相关,草丛沼泽土壤CO_2主控因子为气温及0~30 cm土壤温度,10和30年生人工林排水垄转化为气温及0~40 cm土层土壤温度、而排水渠转化为气温及地表温度(30年生人工林)或与气温及土壤温度均不相关(10年生人工林);10年生人工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10.51和4.68 t·hm^(-2)a^(-1))显著低于草丛沼泽(15.44和6.74 t·hm^(-2)a^(-1))31.9%和30.6%(P<0.05),而30年生人工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14.40和6.39 t·hm^(-2)a^(-1))却与草丛沼泽相近(-6.7%和-5.2%,P>0.05);10年生人工林碳汇(0.72 t·hm^(-2)a^(-1))显著低于草丛沼泽(2.08 t·hm^(-2)a^(-1))65.4%(P<0.05),30年生人工林�
马莉牟长城王彪张妍李娜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
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与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7种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的土壤呼吸(CO_2、CH_4)净碳排放量、植被年净固碳量,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温带天然沼泽湿地的碳源/汇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7种天然沼泽CH_4年通量(0.006—7.756 mg m^(-2)h^(-1))呈M(高于其他类型1.0—1291.7倍,P<0.05)>C、G、B(高于针叶林沼泽17.7—649.0倍,P>0.05)>针叶林沼泽变化趋势,其季节动态存在3种类型(C、G单峰型、M、B多峰型及针叶林沼泽排放与吸收交替型);(2)其CO_2年通量(157.40—231.06 mg m^(-2)h^(-1))呈G(高于森林沼泽28.7%—46.8%,P<0.05)>C(高于森林沼泽7.4%—22.5%,P>0.05)>森林沼泽的变化趋势,其季节动态存在2种类型(C、G、L-X和L-N双峰型和M、B、L-T单峰型);(3)C、G、M、B、L-N CH_4排放仅受0—40 cm不同土壤层温度所控制;7种天然沼泽土壤CO_2排放均受气温及0—40 cm不同土壤层温度所控制,但B、L-X、L-N受温度与水位综合控制;(4)其植被年净固碳量((2.05±0.09)—(6.75±0.27)t C hm-2a-1)呈C(高于其他类型65.4%—229.3%,P<0.05)>G、B、L-T、L-X、L-N(高于M 80.0%—99.0%,P<0.05)>M变化趋势;(5)7种天然沼泽的碳源/汇(-2.32—2.09 t C hm-2a-1)作用不同,C、B和L-N为碳吸收汇(C强汇、B和L-N弱汇),M、G、L-T和L-X则为碳排放源(M、G强源、L-T和L-X弱源)。因此,温带小兴安岭草丛沼泽为碳强汇、灌丛沼泽为碳强源、森林沼泽基本维持碳平衡(除M外)。
李娜牟长城王彪张妍马莉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
采伐对大兴安岭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密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揭示了采伐干扰对森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土壤密度,轻度择伐则对土壤密度无显著影响;②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降低了其各土壤层和中上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含量;③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则分别显著降低了中下部和中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储量;④轻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提高了16.2%(P>0.05),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8.5%和30.1%(P<0.05)。
卢慧翠牟长城王彪包旭崔巍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储量采伐干扰
温带长白山天然阔叶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数据性分析了几种沼泽类型的长期碳汇作用、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目的是为了揭示几种沼泽类型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年轮分析仪及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研究了生态系统的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研究温带长白山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顺序分布的4种天然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土壤和植被),这4种沼泽类型包括:白桦沼泽、毛赤杨沼泽、灌丛沼泽和草丛沼泽。并分析了这几种类型的沼泽沿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1)各个不同的沼泽植被碳储量分布((3.18±0.17)t/m^2^(54.04±23.76)t/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增趋势,2种阔叶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15.9~16.0倍和9.3~9.4倍(P<0.05),且灌丛沼泽高于草丛沼泽0.63倍(P>0.05)。(2)土壤碳储量为((459.67±7.11)t/hm^2^(824.5±50.79)t/hm^2)跟随过渡带环境梯度出现递减趋势,草丛沼泽显著高于2种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30.8%~79.4%(P<0.05),灌丛沼泽显著高于2种森林沼泽20.4%~37.1%(P<0.05)。(3)生态系统碳储量((516.71±6.44)t/hm^2^(827.52±50.96)t/hm^2)的草丛沼泽显著高于灌丛沼泽与森林沼泽30.2%~61.3%(P<0.05),这表明沿过渡带环境梯度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上也呈递减趋势,灌丛沼泽高于白桦沼泽23.8%(P<0.05)和毛赤杨沼泽10.0%(P>0.05)。(4)植被年净固碳量((2.44±0.03)t/(hm^2·a)^(6.36±0.53)t/(hm^2·a))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现出阶梯式递增趋势,2种森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沼泽与灌丛沼泽1.4~1.6倍和1.3~1.4倍(P<0.05),且高于中国陆地植被年均固碳量20%~30%及全球植被年均固碳量45%~55%。【结论】这表明森林沼泽湿地的固碳量远远高于陆地植被固碳量,故温带长白山2种阔叶林沼泽应属于高固碳湿地类型。
闫苏牟长城王伯炜王彪
关键词:生态系统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被引量:21
2013年
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标准木解析法,研究大兴安岭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和落叶松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揭示其空间变异规律性,并定量评价寒温带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的碳储量与固碳能力及其长期碳汇作用。结果表明:①5种天然沼泽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分布在(0.48±0.08)—(8.33±0.66)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增趋势;②土壤碳储量分布在(19.21±6.17)—(38.28±4.86)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却呈递减趋势;③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在(27.54±7.16)—(38.76±4.58)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基本呈恒定分布规律性,且以湿地土壤碳储量占优势地位(69.8%—98.8%);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在(0.68±0.10)—(1.08±0.12)kg.m-.2a-1之间,毛赤杨沼泽最高,草丛沼泽、灌丛沼泽、白桦沼泽居中,落叶松沼泽最低,且总体上低于温带森林湿地而高于寒温带天然落叶松林;⑤植被年净固碳量分布在(0.32±0.09)—(0.51±0.06)kgC.m-.2a-1,毛赤杨沼泽最高(高于全球植被平均年净固碳量)、灌丛沼泽和白桦沼泽居中(达到或接近全球平均值)、草丛沼泽和落叶松沼泽最低(略低于全球平均值),故这5种沼泽湿地均属于碳汇功能相对较强的湿地植被类型。
牟长城王彪卢慧翠包旭崔巍
关键词: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瘤囊苔草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对比分析大兴安岭未火烧、轻度火烧与重度火烧兴安落叶松瘤囊苔草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揭示火烧干扰对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瘤囊苔草湿地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植被碳储量(6.35和0.26kg·m-2)较未火烧样地(7.12kg·m-2)降低了10.8%和96.3%,重度火烧使其显著降低(P<0.05);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凋落物碳储量(0.23和0.15kg·m-2)较未火烧样地(0.34kg·m-2)降低了32.4%和55.9%,仅重度火烧使其显著降低(P<0.05);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土壤碳储量(15.46和16.33kg·m-2)较未火烧样地(23.07kg·m-2)降低了33.0%和29.2%,二者均使其显著降低(P<0.05)且影响程度相近;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22.04和16.74kg·m-2)较未火烧样地(30.53kg·m-2)降低了27.8%和45.2%(8.49~13.79kg·m-2),但仅有重度火烧使其显著降低(P<0.05),即随着火烧干扰强度增加其影响随之增大。因此,从维持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考虑,应避免重度火灾造成的碳汇损失。
牟长城包旭卢慧翠王彪崔巍
关键词:碳储量火干扰
大兴安岭南部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湿地虽然仅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很小一部分,但被普遍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碳库。本研究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标准木解析法,研究大兴安岭南部五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和落叶松沼泽)的...
王彪
关键词: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