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景涛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缺血
  • 5篇血管
  • 5篇溶栓
  • 5篇卒中
  • 5篇急性
  • 4篇动脉溶栓
  • 4篇高血压
  • 3篇血性
  • 3篇血压
  • 3篇溶栓治疗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缺血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高血压大鼠
  • 3篇梗死

机构

  • 12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4篇王景涛
  • 9篇姜建东
  • 9篇杨杰
  • 7篇顾建平
  • 6篇杜颂伟
  • 6篇周俊山
  • 4篇陈亮
  • 4篇娄季宇
  • 3篇白宏英
  • 2篇袁存国
  • 2篇潘雷
  • 2篇李建章
  • 1篇杨霄鹏
  • 1篇刘汝铁
  • 1篇刘春梅
  • 1篇周俊山
  • 1篇王一凡
  • 1篇刘月华
  • 1篇王军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2006天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TP结合盒转运子7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最近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AD遗传研究方面的进展,发现了新的易患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7(ABCA7)。ABCA7基因多态性与AD的关系成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将ABCA7基因及其在AD发病中潜在的作用予以综述,为AD的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刘月华娄季宇白宏英王景涛王一凡黄少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高血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蛋白表达及DNA片段化损伤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DNA修复蛋白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 1(XRCC1)蛋白的表达及与DNA片段化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 3h、6h、12h、2 4hXRCC1蛋白表达 ,采用TUNEL方法检测DNA片段化损伤。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假手术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大量XRCC1表达的阳性细胞 ,再灌注 3h缺血区皮质和海马CA1区XRCC1表达阳性细胞减少 ,即缺血区皮质和海马CA1区XRCC1灰度值升高 ,并一直持续到缺血再灌注 2 4h。缺血再灌注后 3h、6h、12h和 2 4h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TUNEL染色显示 ,假手术组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未见阳性细胞 ,再灌注 2 4h缺血区皮质和海马CA1区可见较多阳性细胞。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XRCC1蛋白免疫活性下降和DNA修复机制的失败与DNA的片段化损伤及凋亡的发生有关。
白宏英王景涛娄季宇
关键词:高血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h内进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和24h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生活状态和功能转归进行评价。结果:38例患者中,21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3例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1例死亡。术后90d时,22例功能转归良好(BI≥90分),11例较好(50分≤BI〈90分),4例较差(BI〈50分);术后6个月时,24例功能转归良好,9例较好,4例较差。术后14d时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水平(12.68±7.43对15.38±4.32,P〈0.01)。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周俊山姜建东王景涛杨杰陈亮顾建平
关键词:动脉溶栓尿激酶缺血性卒中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周俊山姜建东王景涛杨杰陈亮顾建平
关键词:卒中动脉溶栓尿激酶
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与内科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与内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利用南京市第一医院脑卒中登记数据库,登记微创碎吸术脑出血患者33例,同期登记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影像学等资料并前瞻性随访其预后。运用SPSS10.0对微创碎吸术与患者预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微创碎吸术并未显著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可降低脑出血患者第3月末死亡/残疾率。(2)手术治疗组一例患者并发气颅症。结论:(1)微创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患者3个月末的残疾/死亡率。(2)微创碎吸术是安全可行的,其未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杨杰潘雷姜建东王景涛袁存国周俊山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碎吸术
动脉内局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2006年
动脉内局部溶栓对包括心源性栓塞在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动静脉联合溶栓的安全性较高。最近的研究表明,急诊动脉内局部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王景涛姜建东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管成形术
不同年龄的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刘春梅姜建东王军刘汝铁杜颂伟周俊山王景涛杨杰
关键词:颅内外动脉狭窄脑血管病患者年龄CVD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同时采用卒中登记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象等资料,前瞻性随访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2003年1月至20...
杨杰姜建东杜颂伟顾建平陈亮周俊山王景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安全性
文献传递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5月期间对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同期选择年龄、病情相匹配的无溶栓的对照患者25例,同时采用卒中登记方法收集选择性动脉溶栓患者及同期无溶栓的对照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前瞻性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溶栓组和对照组1个月末的病死率分别为4%和4%,6个月末的病死率分别为4%和4%;溶栓组和对照组1个月末残疾率分别为16%和40%,6个月末的残疾率分别为4%和24%。溶栓组并发脑出血2例(8%),其中症状性脑出血1例(4%);对照组未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和安全。
杨杰杜颂伟姜建东顾建平潘雷周俊山袁存国王景涛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与血管内支架治疗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2003年4月~2004年11月,我们对53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的程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CAS)治疗,报告如下。
杜颂伟姜建东顾建平周俊山王景涛杨杰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系统支架置入血管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