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丽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5篇电图
  • 5篇多焦
  • 5篇多焦视网膜
  • 4篇多焦视网膜电...
  • 4篇弱视
  • 4篇视网膜电图
  • 3篇眼底
  • 3篇荧光
  • 3篇造影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眼底血管
  • 2篇眼底血管造影
  • 2篇荧光素
  • 2篇荧光素眼底血...

机构

  • 15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15篇王林丽
  • 6篇李志
  • 5篇黄丽娜
  • 4篇张国明
  • 4篇梅军
  • 4篇顾宝文
  • 4篇辛欣
  • 3篇余宝花
  • 2篇曾琨
  • 2篇甘润
  • 2篇魏花
  • 2篇陈青山
  • 2篇成洪波
  • 2篇汪瑞娟
  • 2篇姚雪
  • 1篇严宗辉
  • 1篇刘春民
  • 1篇谢秀英
  • 1篇郭金莲
  • 1篇余雪梅

传媒

  • 4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姚雪李志王林丽顾宝文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早期POAG组49眼,可疑POAG组23眼,正常对照组41眼进行mfERG检查,早期和可疑POAG组同时行视野检查,记录并分析mfERG的六环和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和潜时。结果早期和可疑POAG组六环和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较正常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心黄斑区的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但不同组别间P1波潜时的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P1全视野平均振幅呈正相关(P=0.003),和P1波潜时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mERG一阶反应对检测早期POAG的视网膜异常反应有一定意义。
黄丽娜曾琨成洪波张国明辛欣王林丽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POAGMFERG光敏感度潜时
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特点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马凡综合征的眼前节改变特点。方法对已确诊为马凡综合征者进行UBM检查,观察眼前节的结构改变。结果 4例(8只眼)晶状体全部半脱位,2只眼偏向鼻侧,6只眼偏向鼻上方。虹膜根部附着偏前;睫状体变薄,睫状突不明显。结论马凡综合征具有明显的眼前节改变,UBM是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晶状体半脱位情况及睫状体形态改变。
王林丽王希振梅军汪瑞娟李志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马凡综合征
成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手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弱视患者141例(188眼),包括单纯中低度近视21例(24眼)、单纯高度近视36例(44眼)、复合近视散光84例(120眼),回顾性观察这些患者的LASIK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单纯中低度近视、单纯高度近视、复合近视散光患者术后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10眼,27眼,77眼;超常率分别为41.7%,61.4%和64.2%。部分患者LASIK术后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对单纯高度近视和复合近视散光类患者效果最佳。结论:LASIK手术能有效的治疗弱视患者的屈光不正。
顾宝文周华生王林丽胡建荣严宗辉孙勉
关键词:弱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成人屈光不正
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有效性量化评估
2025年
目的评估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并使用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者44例44眼。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2个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玻璃体红外照相测量患眼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物面积,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Ⅱ)测量治疗前后的客观散射指数(OSI)值,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各指标差异,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混浊物面积与OSI的关系。结果Nd∶YAG激光消融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35)。激光消融治疗前混浊物面积为(3.043±1.942)mm^(2),明显大于治疗后的(1.074±0.7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9,P<0.001)。激光消融治疗前OSI值为1.976±0.975,明显高于治疗后的1.560±0.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0,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I值=1.45+0.16×玻璃体混浊物面积(F=5.681,P=0.020)。治疗后2个月未见视力下降及眼压升高者,未见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损伤及裂孔发生。结论OQASⅡ系统的OSI值及玻璃体混浊物面积可作为客观评估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效性的量化评价指标。
黄灿凤王林丽宁家凤甘润闫晓河陈青山
关键词:ND-YAG激光玻璃体混浊激光消融
斜视性弱视儿童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目的:对25例单眼斜视性弱视儿童分别记录双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并与对侧眼作对照。以了解斜视性弱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方法:对25例患儿,经视力、裂隙灯和眼底检查,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同视机检查,三棱镜加遮盖
韩冰刘春民辛欣王林丽
文献传递
检测青光眼性视功能和结构改变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对比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视功能的异常改变与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
曾琨黄丽娜成洪波王林丽余宝花
文献传递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评价视网膜挫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视网膜挫伤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f -ERG) ,在视网膜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 0例 ( 3 0眼 )视网膜挫伤 ,应用德国罗兰多焦电生理系统RETIscanversion 3 .15进行mf ERG检查 ,对 1环、1~ 3环、4~ 6环及 1~ 6环的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与对侧正常眼对照 ,并对患眼 4个象限的N1波以及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  1环、1~ 3环、4~ 6环及 1~ 6环的N1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与对侧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潜伏期的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患眼 4个象限的mf ERG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f ERG能够客观反映视网膜挫伤的视功能损害程度 。
张国明黄丽娜罗润来辛欣曾健赵铁英王林丽欧阳芳
关键词:眼球挫伤视网膜电图视功能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相对应的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4例(43只眼)POAG患者的早期、进展期和晚期患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的检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并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早期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OCT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1环b波潜伏期有显著性负相关(γ=-0.72,P<0.05,t=2.936);晚期POAG患者中OCT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2,3环b波潜伏期有显著性负相关(γ=-0.666,γ=-0.702,t=2.676,t=2.956,P<0.05);对早期,进展期和晚期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CT所测黄斑区厚度进行比较,显示早期OCT黄斑厚度与晚期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进展期与晚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5.018。结论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厚度的改变影响了黄斑区局部视网膜的功能状态,主要表现为与mERG的b波潜伏期有一定相关性;早期POAG患者眼底视网膜组织形态学上无明显改变时,视网膜功能已经有了改变,OCT与mERG检查对于POAG临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唐松张国明王林丽余宝花黄丽娜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焦视网膜电图
30例弱视多焦视网膜电流图总结
2009年
目的:运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评价弱视患者的局部视网膜功能。方法:采用103个六边形刺激图形,记录30例弱视患者mERG的b波振幅密度值在六环的表现。结果:47只弱视眼mERG在1环和2环b波振幅分轻、中、重不同程度下降,三维(3D)图显示中央局部视网膜功能降低,其中14只眼的3D图表现中心峰偏位现象。结论:多焦ERG是一种评价局部视网膜功能的新技术,对弱视的诊断和分类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辛欣王林丽余雪梅李志顾宝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