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源

作品数:26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广东省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7篇动脉
  • 7篇梗死
  • 6篇心肌梗死
  • 5篇疗效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疗效观察
  • 4篇冠脉
  • 3篇心病
  • 3篇心律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溶栓
  • 3篇室性
  • 3篇综合征
  • 3篇冠心病

机构

  • 26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26篇王树源
  • 6篇刘明
  • 6篇唐亮宇
  • 4篇黄仕洲
  • 4篇罗伶俐
  • 4篇黄家卓
  • 3篇苏荣斌
  • 3篇邓斌
  • 3篇谭少玲
  • 2篇李挺
  • 2篇赵冬华
  • 2篇苏斌儒
  • 2篇赵东华
  • 1篇刘旭之
  • 1篇崔翠萍
  • 1篇苏良献
  • 1篇谢秀成
  • 1篇冯新武
  • 1篇吴振梅
  • 1篇曾国良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肇庆医药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2篇内科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疗效及改善QTd作用比较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比较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QT离散度(QTd)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律不齐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索他洛尔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QTd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患者为82.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大QT、最小QT增大,QTd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最大QT、最小QT与QTd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QT、最小QT及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头晕头疼、恶心腹泻、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患者临床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无明显差别,但低剂量索他洛尔治疗对心律不齐患者QTd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唐亮宇王树源谭少玲
关键词:低剂量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心律不齐
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对本院特发室性早搏患者分为消融组(试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分析及随访,手术组采用国产三维系统行导管消融,从而评估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心电图记录频发室性早搏住院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消融组(试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在Columbus系统辅助下行射频消融,药物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随访结束后比较国产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在经治疗3个月时的随访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结果:射研究共人选16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5例,对照组120例。试验组于随访结束时成功率为90.8%(59/65);束时成功率为19.4%(20/103),P<0.001。共发生不良事件12例,其中试验组0例和对照组1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0%(0/65),对照组11.7%(12/103), P<0.05。结论:国产三维标测系统用于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而有效的。
赵冬华唐亮宇苏荣斌罗伶俐修俭王树源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近期疗效观察
1998年
本文应用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伴不完全性瘫痪的急性脑梗塞30例,并以40例使用血栓通过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完全性。结果:东菱克栓酶组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组,东菱克栓酶治疗伴不完全性瘫痪的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未发现明显梗塞后出血及其他部位大出血。
王树源苏斌儒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脑梗塞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动脉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并行CTA等相关检查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CTA检查诊断MB-MCA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临床综合诊断(即采用血管内超声、多普勒血流、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诊断)的结果作为诊断MB-MCA的金标准,分析CTA诊断MB-M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对CTA与临床综合诊断MB-MCA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分析;对MB-MCA患者冠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CTA对130例患者检查发现,检出有心肌桥患者52例(40.0%),共检出心肌桥58处,其中前降支近段5处,前降支中段40处,前降支远段7处,第一对角支3处,钝缘支3处;检出斑块患者18例(34.6%);壁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17例(32.7%),中度狭窄患者27例(51.9%),重度狭窄患者8例(15.4%);有无斑块患者的心肌桥厚度、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诊断MB-MCA的金标准,CTA检查诊断MB-MCA的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93.3%,准确率为90.0%,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壁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是MB-MCA患者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A是一种非侵入式检查方法,诊断MB-MCA的准确率及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可作为诊断MB-MCA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存在辐射暴露等缺陷,还需进一步完善。
王树源唐亮宇赵冬华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型甲亢23例分析
1998年
王树源苏斌儒
关键词:甲亢
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 ( TCA)对扩张型心肌病 ( 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2例 DCM伴 TCA患者 ,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 ,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 ,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结果 死亡组室性心动过速 ( VT)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 VT的发生率高 ( P <0 .0 5~ 0 .0 0 1) ;死亡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 L VEF)明显低于存活组 ( P <0 .0 0 1)。结论  DCM伴 VT,具有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 VT的特点 ,是
刘明谢秀成黄仕洲冯新武王树源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行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截肢率分别为91.43%和0%,对照组分别为60%和1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d、60d及90d足背动脉内径分别为1.68±0.07mm、1.81±0.06mm及1.81±0.05m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药物干预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足背血流内径,降低截肢率。
唐亮宇苏荣斌谭少玲王树源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药物干预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及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230例,均行PCI。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患者分成高水平总胆红素组152例(>9.0 mg/L)和低水平总胆红素组78例(≤9.0 mg/L)。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阳性率、合并疾病发生率、PCI史阳性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胸痛持续时间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总胆红素组患者Killip分级劣于低水平总胆红素组(P<0.05)。高水平总胆红素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峰值、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高于低水平总胆红素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体积、白细胞计数及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RA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总胆红素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劣于低水平胆红素组,Gensini积分高于低水平胆红素组(P<0.05)。两组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晚期肺水肿、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总胆红素组患者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院内死亡、心肺复苏及心搏骤停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总胆红素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前IRA血流及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具有一定关系。
王树源黄家卓
关键词:胆红素梗死相关动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普拉格雷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普拉格雷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前3 d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3 d口服阿司匹林和普拉格雷,术后继续口服普拉格雷维持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2 h血小板反应指数(PRI)、TIMI血流3级率和术后12 h PRI<50%者所占比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记录其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和联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PRI、TIMI血流3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 PRI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 PRI<50%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2 h TIMI血流3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发生风险比较、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发生风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发生风险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格雷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ACS患者术后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树源黄家卓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
冠心病经PCI术后支架内AST/SST形成的原因及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分析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AST/SST)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5例PCI后AST/SST患者(视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50例同时期行PCI但未见AST/SST患者(视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SCr、GLU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的BP、HR、TC、LDL-C、HDL-C、TG、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支架贴壁不良比例、支架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以及糖尿病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AST/SST后,再次急诊行PTCA、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并强化术中、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结论 AMI、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以及糖尿病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诊行PTCA、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是治疗AST/SST的主要方法,强化术中、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王树源赵东华黄家卓
关键词:PCILOGISTIC回归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