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泉海

作品数:103 被引量:363H指数:1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4篇化学工程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电气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流化
  • 39篇流化床
  • 34篇锅炉
  • 30篇循环流化床
  • 26篇燃烧
  • 17篇流化床锅炉
  • 15篇循环流化床锅...
  • 13篇煤燃烧
  • 13篇
  • 12篇
  • 10篇燃煤
  • 9篇烟气
  • 6篇循环灰
  • 6篇余热
  • 6篇余热回收
  • 6篇燃烧方式
  • 6篇飞灰
  • 6篇
  • 6篇CFB锅炉
  • 5篇大型循环流化...

机构

  • 73篇重庆大学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四川白马循环...
  • 3篇武汉华中科技...
  • 3篇大唐武安发电...
  • 2篇华中理工大学
  • 2篇杭州云众电力...
  • 1篇江西机电职业...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通用工业...
  • 1篇重庆市特种设...
  • 1篇重庆富燃科技...
  • 1篇神华国能集团...
  • 1篇技分公司
  • 1篇四川省焱森炉...

作者

  • 103篇王泉海
  • 72篇卢啸风
  • 33篇李建波
  • 21篇邱建荣
  • 16篇亢银虎
  • 14篇郭强
  • 14篇严谨
  • 11篇刘迎晖
  • 11篇郑楚光
  • 10篇杨宇
  • 8篇熊全军
  • 8篇陈晔
  • 8篇徐杰
  • 7篇刘豪
  • 6篇刘卓
  • 5篇杨帆
  • 5篇张军营
  • 5篇潘智
  • 4篇何洪浩
  • 4篇张现晨

传媒

  • 10篇中国电机工程...
  • 8篇热能动力工程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5篇燃烧科学与技...
  • 5篇热力发电
  • 4篇煤炭转化
  • 3篇化工学报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业锅炉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中国电力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流化床燃烧高钠准东煤的床料颗粒聚团特性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高钠准东煤过程的床料颗粒聚团特性,选择石英砂和高炉渣作为床料,在小型CFB实验系统上950℃燃烧准东煤,并使用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底渣的表面和截面微观形貌、物相组分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揭示床料颗粒的聚团机理。结果发现石英床料工况时未团聚的床料颗粒表面形成富含Ca/Mg/Si/Fe亚微米颗粒的包覆层,而团聚的粗颗粒由未团聚颗粒通过Ca/Na/Si共熔体的“颈”结构粘结形成。粘性包覆层和低熔点Ca/Na矿物的存在促进了床料颗粒团聚。当使用高炉渣作为床料,底渣没有发现团聚粗颗粒,主要归结于其特殊的矿物和化学组分及表面物理结构,初步证实高炉渣具有作为替代性床料缓解床料颗粒聚团的潜力。
刘卓李建波龙潇飞王泉海卢啸风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高炉渣
采用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的油页岩半焦流化床燃烧系统
一种采用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的油页岩半焦流化床燃烧系统,包括半焦输送管(1)、炉膛(2)、料仓(3)、给料机(4)、一次风风箱(5)、冷渣器(6)、二次风口(7)、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8)、立管(9)、汽包(10)、分...
王泉海杨宇梅琳郭强徐杰宋杨凡陈晔严谨孙思聪卢啸风
文献传递
基于五元相图计算的结渣倾向预测方法被引量:6
2001年
本文利用化学热力学模型和相图计算的最新进展,首次采用CaO-FeO-Al2O3-SiO2-MgO五元物系的相图计算方法来预测煤灰的熔融特性及在软化温度下的矿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煤灰中随着CaO添加量的增大,灰熔点失降低后上升,并存在一个最小值,这是由于低温共熔物形成引起的,预测结果与XRD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有相同的趋势。
刘迎晖郑楚光邱建荣王泉海
关键词:结渣相图计算
采用气固两相流作为工质的高温光热发电技术
2017年
介绍了一种国外新近开发的高温太阳能光热发电(CSP)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灰渣作为传热工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工质参数,显著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这里将此新型光热发电系统与现有熔融盐-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性上做了对比,还对该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了此系统不仅在经济性和技术上具有显著优势,还为不远的将来可能结合实施的新型动力系统进行了有效技术铺垫的结论。
田元王泉海甘露卢啸风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光热发电太阳能吸热器
75~130t/h CFB锅炉散热损失的实炉测试与计算分析
2018年
采用3种不同的锅炉热平衡计算标准,对比分析了75t/h及130t/h CFB锅炉的散热损失计算结果与锅炉散热损失实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国标计算的锅炉整体散热损失和实炉测试数据基本吻合,而对于物料循环系统局部散热损失,ASME标准计算值与实测值更加吻合。
贺曦王泉海卢啸风李建波田元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热平衡散热损失
硫元素对烟气中汞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7
2003年
采用化学热力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煤燃烧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里痕量元素汞的形态及分布.在0.1MPa下,400~2000K温度范围里,研究了汞 煤系统、汞 煤 硫系统和汞 煤 硫 氯系统中汞在还原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的烟气中的化学形态和分布,着重探讨了煤中的硫元素对汞在烟气中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化学热力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燃烧和气化的最高温度区域里,单质汞是汞的主要形式;在气化的还原性气氛烟气中,汞的主要形式是单质汞,在氧化性气氛的燃煤烟气中,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单质汞将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二价汞的化合物;硫元素的存在可以促进汞元素以固相硫酸汞(HgSO4)的形式沉积,但烟气中高硫含量会抑制汞元素蒸气的氧化以及氯化汞的形成.
王泉海邱建荣吴昊
关键词:煤燃烧烟气硫酸汞
低热值煤矸石循环流化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与装置
卢啸风王泉海季炫宇何洪浩何川赵之营王裕明陈志罗光玉柳海李家强
一种针对4.2MJ/kg低热值煤矸石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可以将以前完全不能使用的低热值煤矸石废弃物,转变为可以高效清洁利用的能源。完成发明专利授权1项,企业标准1项,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3...
关键词: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
600MW CFB锅炉气固流动均匀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在实炉试验测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拟研究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不同负荷、不同二次风分布状态下的气固流动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二次风分布均匀性对炉内稀相区的颗粒浓度分布、悬吊屏表面的颗粒浓度分布、以及六个分离器的进口颗粒流率,都有较大影响。按实际CFB锅炉二次风分布参数完成的数值模拟结果,更接近于锅炉的运行情况。模拟结果还表明,二次风对密相区的扰动很大,特别有利于超大炉膛密相区的气固混合。将模拟结果与炉膛高度为60m的CFB冷模试验台的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部分热态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刘名硕卢啸风王泉海徐杰严谨许臻周嗣林雷秀坚刘昌旭谢雄
关键词:气固流动二次风均匀性数值模拟
一维炉煤燃烧汞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煤燃烧后汞形态转化的试验研究.采样过程中利用了美国EPA推荐使用的Ontario Hydro方法进行煤样燃烧产物的取样.研究表明,由于取样烟气中的高灰含量,煤样燃烧后烟气中的汞主要以颗粒形态出现,而...
王泉海张军营刘晶邱建荣杨剑峰张建锋
关键词:煤燃烧汞排放汞形态烟气飞灰
文献传递
燃煤固体产物中含钙矿物的迁移与多相反应被引量:26
2005年
燃煤灰渣中含钙矿物的组成和多相反应与灰渣活性密切相关。该文对SBF试验台上煤粉与添加剂混烧后的灰样进行XRD分析,并采用F*A*C*T软件包对煤和添加剂组成的多组分系统进行热力学计算,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灰渣中含钙矿物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燃煤灰渣中含钙矿物主要参与固相反应和固硫反应,固相反应生成的含钙矿物主要包括CaO-SiO2、CaO-Al2O3、CaO-Fe2O3以及CaO-SiO2-Al2O3类矿物。随着CaO含量的增加,灰渣中生成的最主要矿物从莫来石→钙长石→钙黄长石→硅酸二钙过渡。在CaSO4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内,固硫反应比固相反应更易进行;随着温度的升高,CaSO4发生分解或者进一步反应生成硫铝酸钙或硫硅酸钙从而使得钙向硅酸盐矿物迁移。
刘豪邱建荣熊全军孔凡海张小平王泉海肖贤云
关键词:含钙矿物迁移CASO4固硫反应煤灰渣黄长石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