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荣
- 作品数:34 被引量:186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硫酸亚铁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预防作用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硫酸亚铁对精神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 (EPS)的预防作用 ,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采取双盲随机研究 ,对 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进行氯丙嗪合并硫酸亚铁治疗 (研究组 )与氯丙嗪合并安慰剂治疗 (对照组 )对照 ,时间 6周 ,应用修订Sa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ESRS)对EPS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EP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首次出现EPS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 ,ESRS评分在 2~ 5周末均较对照组低 ,在首次出现EPS反应及试验结束时 ,研究组氯丙嗪用量均较对照组高 ,而两组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硫酸亚铁对EPS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且副反应小 。
- 闫珉周玉萍王爱荣张增贾占玲
- 关键词:硫酸亚铁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反应氯丙嗪精神分裂症
- 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随访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长期依从性、复发率。方法:258例患者分别服用舍曲林(132例)和阿米替林(126例),进行开放式对照研究,采用门诊、电话、信件等方法,分别于用药6、l2、24、36个月对患者随访,观察长期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舍曲林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较阿米替林组为佳,复发率显著较阿米替林组为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舍曲林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维持治疗药物。
- 张玉琦李桂林刘朝军刘庆海王爱荣
- 关键词:舍曲林老年依从性复发率
- 自杀未遂的临床现象学研究(附189例分析)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189例自杀未遂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文化低、经济差、未婚或离婚、家族史阳性、性格内向、既往有自杀行为的青年或老年人为自杀的高危人群;青年多发生于春季,老年多发生于冬季;引起自杀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但与个体素质密切相关。
- 刘庆海王爱荣李秀玲闫景新刘汝琴王年生张玉琦初建锋
- 关键词:自杀自杀未遂
- 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流行病学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3例抑郁症自杀行为先征者、103例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以及103例非精神病患者的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4.27%的先征者的I级亲属有自杀行为,I级亲属发生率为4.56%,显著高于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I级亲属1.92%(﹤0.001)及对照组I级亲属发生率0.264%(﹤0.001),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44(2.01~2.95)、18.07(2.95~23.68);且先征者的I级亲属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I级亲属﹥先征者的Ⅱ级亲属(1.60%)﹥先征者的Ⅲ级亲属(1.04%)﹥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Ⅱ级亲属(0.612%)﹥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Ⅲ级亲属(0.39%)﹥群体自杀行为发生率。多基因阈值模型估计,抑郁症自杀行为先征者I、Ⅱ、Ⅲ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71.52±11.02)%、(41.92±11.81)%、(31.09±13.29)%,3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49.38±3.99)%。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Ⅰ、Ⅱ、Ⅲ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46.64±13.27)%、(18.57±16.82)%、(2.02±19.01)%,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39.88±4.31)%。[结论]遗传因素在决定自杀行为的易患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可能是独立于伴发自杀的抑郁症传递的。
- 张玉琦成义仁李桂林刘朝军刘庆海王爱荣李克
-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度
-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从性满意度、性交流、性焦虑、性反应、性态度、性体像6个方面以及整体状况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3所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名作为研究组,按照年龄(±2岁)、城市所在地与精神分裂症组匹配,选择正常女性180名作为对照组,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Olson婚姻质量问卷中的夫妻交流、婚姻满意度、性生活3个分量表进行测查。结果:除性焦虑因子外,患者性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余各个因子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如,性满意度因子,(20.8±4.4)vs.(25.1±4.8),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提高患者总的性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婚姻满意度高、有子女、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β=0.514,0.258,0.193,均P<0.05);提高性满意度的因素按照作用大小依次为婚姻满意度高、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β=0.577,0.225,均P<0.05);改善患者性交流的因素依次为受教育程度高、病程短、有子女(β=0.462,-0.351,0.298,均P<0.05);改善患者性焦虑的因素依次为婚姻满意度高、年龄低(β=0.458,-0.206,均P<0.001);提高患者性反应的因素依次为月经济收入高、病程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β=0.457,-0.200,0.158,均P<0.05);改善患者性态度的因素依次为受教育程度高、疾病严重程度轻、夫妻交流多(β=0.469,-0.445,0.271,均P<0.05);对患者性体像有利的因素依次为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婚姻满意度高、无子女(β=0.776,0.415,-0.196,均P<0.05)。结论:促进患者婚姻家庭的和谐,选用对性功能影响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胡蕾胡佩诚唐茂芹杨晓东王爱荣刘英曹秉玉刘兰芬白录东朱纬国
- 关键词:女性精神分裂症性生活质量
- 强迫性障碍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31例强迫性障碍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内外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DSQ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同一化因子分与EPQ的精神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DSQ的幻想、退缩、躯体化、回避、制止、伴无能之全能因子分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DSQ的投射、潜意显现、幻想、退缩、躯体化、回避因子分与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其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有关。
- 吴金凤胡蕾王爱荣刘英李峰许玉玲陈旭先
-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防御机制人格特征
-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收集22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71例(32.1%),自杀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9.312)、负性生活事件(RR=3.843)、自杀家族史(RR=3.625)、妄想(RR=3.567)及自责(RR=2.982)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 柳群方张玉琦李桂林王爱荣刘庆海
-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
- 氯硝西泮与盐酸氯丙嗪治疗酒依赖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氯硝西泮与盐酸氯丙嗪对照治疗酒依赖者 70例 ,每组各 3 5例。治疗期间 ,两组戒断症状均在 1 0天内消失。两药相比 ,氯硝西泮治疗起效迅速 ,副反应较盐酸氯丙嗪轻、少。氯硝西泮系苯二氮类药物 ,虽可能产生依赖 ,但未见数日内应用氯硝西泮产生依赖的临床报道 。
- 王爱荣
- 关键词:酒依赖戒断反应药物副反应
- 215例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了解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环境危险因素、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杀未遂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15例自杀未遂者(男性92例、女性123例)与相应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地区)进行TPH2 rs7305115基因型测定、自杀行为干预研究量表调查环境因素与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关系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TPH2 rs7305115基因型、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有自杀家族史,均为抑郁症自杀未遂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68(95%CI:5.79~13.74)、6.64(95%CI:2.48~11.04)、2.98(95%CI:1.17~5.04);TPH2 rs7305115A/A为抑郁症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0.33(95%CJ:0.22~0.99)。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是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TPH2 rs7305115A/A可能是抑郁症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
- 张玉琦袁国桢李桂林姚建军程灶火储兴刘朝军刘庆海王爱荣史桂芝王宝恒成义仁张明廉李克
-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未遂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病例对照研究
- 氟伏沙明联合奥氮平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51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50例)、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组(56例)及单用氟伏沙明组(50例),疗程8周。用4级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BPRS、HAMD总分及因子分都较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起效时间([6.50±2.21)d]较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组[(7.50±2.87)d]和单用氟伏沙明组[(9.81±4.20)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显效率(86.96%)显著高于单用氟伏沙明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妄想、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症状群的改善上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优于单用氟伏沙明组,3组不良反应接近。结论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 辛显福李秀玲魏军刘庆海王爱荣
- 关键词:奥氮平氟伏沙明舒必利抑郁症精神病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