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1
供职机构:锦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小说
  • 4篇满族
  • 3篇散文
  • 3篇文艺
  • 2篇哲理
  • 2篇升腾
  • 2篇诗歌
  • 2篇路地
  • 2篇满族文学
  • 2篇民族
  • 2篇崇高
  • 1篇大西
  • 1篇大西北
  • 1篇当代散文
  • 1篇形而上学
  • 1篇耶律楚材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征
  • 1篇英雄史观

机构

  • 13篇锦州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作者

  • 14篇王科
  • 1篇曹堂哲
  • 1篇赵保安
  • 1篇牟维珍

传媒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丹东师专学报
  • 1篇益阳师专学报
  • 1篇满族研究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乌鲁木齐职业...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研究述评——背景、表现和问题被引量:31
2003年
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特殊成因、管制职能、管制政策过程、管制权力、管制机构自身优化等问题是当前政府管制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曹堂哲王科
关键词:政府管制
哲理美对人的感情世界的升华——王充闾散文印象一论
1995年
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山阴道的瑰丽风光和审美效应时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意思说:碧空澄明,烟雾净尽,分不出哪是蓝天,哪是青山;这天下绝无仅有的山水,使有的心灵得到净化,
王科赵保安
关键词:哲理美感情世界散文艺术散文创作审美效应
小说,请别拒绝崇高——20世纪末小说现象研究
2002年
当下小说远离了文学应有的崇高。小说要发展、超越 ,必须走出弃绝理想、削平价值的误区 ,必须摒弃皈依低俗、猥亵高雅的范式 ,必须冲出贬损英雄、张扬痞性的怪圈。
王科
关键词:小说现象英雄主义崇高民族精神
升腾在大西北的生命体验——夏冠洲散文印象
2002年
本文论析了新疆作家夏冠洲的散文集《消逝的画幅》的三个艺术特征 :情感的震撼性。
王科
关键词:散文艺术特征
他赋予小说:当代性与历史感——漫论赵大年的小说创作
1986年
正当人们戏谑地称老作家汪曾祺为“文坛新秀”的时候,北京作家群中,又冒出来一位年过半百的“文学新兵”。这真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也许是蓄积在他生活库区中的潮水太多、太满,也许是萌动在他心田的审美追求太强、太烈,他先是在几年内一古脑地推出了八部电影,接着又进行了令人目眩的大幅度战略转移,高速度地发表了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士农工商、五行八作,历史风尘、改革潮汐……他奉献给人们的作品,简直是色彩缤纷的画卷,他在文艺园地留下的履迹,简直是充满诗意遐想的谜。他,就是引起人们注意未久的满族中年作家赵大年。
王科
关键词:小说创作大年历史感满族改革者审美视角
对当前一些文艺批评现象的反思
2001年
在刚刚逝去的上一世纪末和当下的文坛上 ,有些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竟成为某些人称颂的“亮点”和效仿的“时髦” ,主要表现在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上 ,更表现在对一些大师作家及文学成就的揶揄与贬损上。它以理想取消现实 ,是英雄史观的重新抬头 ,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左的非此即彼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 ,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内的典型反映 ,应彻底摒弃之。
王科熊元义
关键词:英雄史观形而上学中国文学文艺发展
萧红研究的新超越——读《跋涉生死场的女人萧红》
2003年
 曹革成的《跋涉生死场的女人萧红》是萧红研究的新收获。它将传主置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大背景下,运用创作心理学、接受美学对萧红的人生和创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定位,特别是对萧红研究中的诸多疑案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认真的考证,有许多新的发现。对《呼兰河传》的创作心理和思想基调,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观点。
王科牟维珍
关键词:萧红研究本体论
文论建设不积跬步难致千里——评析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批评被引量:1
2001年
在刚刚逝去的上一世纪末和当下的文坛上 ,当前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竟成为某些人称颂的“亮点”和效仿的“时髦”。它主要表现在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上 ,更表现在对一些大师作家及文学成就的揶揄与贬损上。当前有些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是以理想取消现实 ,是英雄史观的重新抬头 ,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左的非此即彼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 ,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内的典型反映 ,应彻底摒弃之。
王科熊元义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批评文学理论
诗情的升华与哲理的感悟——《庞伟华散文》漫评
1996年
我得到一本装帧精美的《庞伟华散文》——沁着墨香,我一气读完。直觉告诉我,这几十篇散文.虽说还没有达到珠圆玉润的精美,虽说还没有登上当代散文创作的颤峰,但正如林非先生所首肯的,“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如林非先生所预测的,“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因为,他一直在“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因为,他“充满浓烈和深沉的情感”;更因为,他有一颗献身散文的真诚的心!
王科
关键词:当代散文诗情哲理感悟献身
民族情结:作为满族作家的浓重书写——李惠文小说摭论
2003年
著名满族作家李惠文 ,一生创作长、中短篇小说达 50 0万字 ,在十七年和新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当代满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有着浓重的、难以消解的民族情结 ,是当代为数不多的 ,自觉以满族作家姿态进行写作的作家之一。从满族特点出发 ,以开掘宏观的中华民族特色为旨归 。
王科
关键词:民族情结满族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