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4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肿瘤
  • 2篇髓髓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囊肿
  • 2篇脊髓
  • 2篇脊髓髓内
  • 2篇脊髓髓内肿瘤
  • 1篇电极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减压
  • 1篇血肿
  • 1篇药物疗法

机构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怀仁县人民医...

作者

  • 11篇王绍梁
  • 7篇刘跃亭
  • 6篇孙之洞
  • 5篇范益民
  • 3篇郝解贺
  • 3篇闫青云
  • 3篇陈来照
  • 3篇薛乃照
  • 3篇赵学明
  • 2篇李勇杰
  • 2篇朱宏伟
  • 2篇王宏勤
  • 2篇李守缄
  • 1篇刘学礼
  • 1篇刘尚明
  • 1篇王守忠
  • 1篇袁贤瑞
  • 1篇金瑞华
  • 1篇张生林
  • 1篇段虎斌

传媒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规律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45例原发PD患者接受手术,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同时在MRI操作台上准确测量AC-PC线的长度(L)、三脑室的宽度(W)、头颅的长度和宽度.结果本组患者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35%,手术效果满意;依据术中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20例,调整范围1~3mm;靶点横坐标(X)与L和W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即:X=10.09+0.30L+0.48W,决定系数R2=0.7258.结论PVP术中应用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X坐标值随L和W的增加而增大,且W对X的贡献大于L,靶点Z坐标与L和W之间无相关性,靶点坐标与颅长、颅宽无相关性.
王绍梁陈来照薛乃照刘跃亭李守缄朱宏伟李勇杰
关键词:苍白球帕金森病靶点定位微电极
影响鞍结节脑膜瘤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多种因素对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病人,均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手术采取经翼点或纵裂入路,均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的Karnofsky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Ⅱ级)45例,次全切除16例。术后6例出现尿崩,6例术后视力改善,1例无变化,1例双目失明。得出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X2+0.424X6(术后短期疗效),Y<2=2.918+0.802X1+3.927X4(术后长期疗效)。结论鞍结节脑膜瘤多以视力下降起病,早期多无症状,就诊时多数肿瘤巨大。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术中注意保护周围结构,尽量减少电凝操作,防止术后出现视力损害或下丘脑功能衰竭。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王绍梁范益民王宏勤段虎斌冉孝龙连世忠闫青云孙之洞郝解贺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多元线性回归
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脑室内囊肿
2000年
刘跃亭王绍梁薛乃照孙之洞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手术透明隔囊肿
脊髓髓内肿瘤22例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3
2000年
赵学明王绍梁孙之洞刘跃亭范益民
关键词: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MRI
脑干梗塞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医生,在高原工作,主诉"右面部麻木1年,右面部电击样疼痛2个月".1年前晨起时突然出现右半颜面麻木,非常整齐,未过中线,表现为痛觉、触觉和温度觉的减退.
王绍梁朱宏伟陈来照薛乃照刘跃亭李守缄李勇杰
关键词:脑干梗塞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
面神经F波辅助监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4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全切除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方法和术中鼻肌F波辅助监测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了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用鼻肌F波、TriggeredEMG和OnlineEMG三种技术联合监测的4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治疗结果。对术中各监测指标与术后1d和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鼻肌F波与OnlineEMG监测的趋势性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45例(97.83%),次全切除1例(2.17%),术后死亡1例(2.17%),2例发生脑脊液漏(4.35%),保守治愈。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7.83%,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优良75.56%,中等22.22%,差2.22%。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EMG监测对结果判定的完全一致率为52.17%,基本相符率为45.65%,完全不一致率为2.17%(X2趋势6.113,P〈0.05)。术中鼻肌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0.429,P〈0.001)。肿瘤切除后TriggeredEMG监测面神经脑干端/内耳门端刺激电流阈值比和最大波幅比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也有较好的一致性(K=0.576,P〈0.001;K=0.595,P〈0.001)。结论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EMG和TriggeredEMG监测在术中判断和术后面神经功能预测上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应联合使用。
朱权袁贤瑞范益民刘尚明郝解贺刘跃亭王绍梁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面神经保护
额颞耳前联合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额颞耳前联合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对术前确诊为中颅窝底鞍旁肿瘤的 5例病人 ,采用术中切断颧弓将颞肌瓣翻下 ,显露颞窝 ,使骨窗接近颅底 ,充分暴露肿瘤和鞍旁的相关解剖关系。结果 本组 3例全切除 ,2例近全切除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此方法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可达到最大范围的肿瘤切除 ,避免了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 ,保全了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郝解贺赵学明王绍梁史丽萍金瑞华孙之洞刘学礼黄彦声
关键词:肿瘤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 ,以求提高疗效。 方法 对近 5年来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 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例室管膜瘤 ,全切除 4例 ,次全切除 1例 ;6例星形细胞瘤 ,只有 1例镜下全切 ;3例神经鞘瘤全切除。术后 15例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 髓内良性肿瘤应尽可能做到全切除 ,术前神经系统中度损害的病例 。
赵学明刘跃亭孙之洞王绍梁范益民王宏勤
关键词: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分析
1999年
 报告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49 例,其中误诊为脑梗塞1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老年性痴呆各3 例,脑膜炎及颈椎病各1 例。其中47 例经头颅CT证实,2 例为MRI证实。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可能是头颅轻微外伤引起桥静脉出血引起,也可能是皮质小血管破裂,其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达25% ,临床医师必须对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及时的头颅CT及MRI检查对此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辛惠春张生林王琳英王绍梁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误诊老年人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
1999年
目的 分析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54 例肿瘤患者,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龄28-3 岁。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全切12 例,大部分切除32 例,部分切除10 例,对5 例合并脊髓栓系病人一期行终丝切断。结论 先天性肿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应争取全切,对切除不尽应临床随访。
王绍梁闫青云孙之洞王守忠
关键词:椎管肿瘤皮样囊肿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