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茜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定居
  • 1篇生命
  • 1篇诗歌
  • 1篇漂泊
  • 1篇情感
  • 1篇情感模式
  • 1篇文本
  • 1篇文本性
  • 1篇介入
  • 1篇扶桑
  • 1篇爱情
  • 1篇《扶桑》
  • 1篇城堡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威...

作者

  • 3篇王茜
  • 1篇孙基林

传媒

  • 1篇时代文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在爱情中定居——路也诗歌的情感模式被引量:2
2008年
路也诗歌的情感模式可以用反复出现的高频意象归纳为:“城堡”--“等待”--“漂泊”--“江心洲”。这个模式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那就是对于“归属感”的文学敏感。
王茜
关键词:城堡漂泊
生命与空间:韩东诗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3
2009年
如从时间性上区分朦胧诗与第三代诗,那就是前者"相信未来",后者立足"现在",而历时性的消解,必然带来空间性的空前开拓。韩东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领袖人物,他的生命诗学,在抛弃穿越历史隧道的"未来"这一纵向时间后,于空间范围内还原生命本体的过程中发散出特有的生命经验。由此,在他的笔下,便出现了两种生命最常见的存在方式和展开方式,这便是空间中的"游走"以及由空间距离所产生的人际"间性"——所谓"关系"。
孙基林王茜
关键词:生命
镜头思维对历史的捕捉与介入——论《扶桑》的文本性与文本化过程
2008年
本文试图对《扶桑》历史的文化过程进行解读。作者对历史痕迹的填补以及展示历史空白角落采用镜头捕捉与镜头思维的方式,并通过"扶桑"作为东方女性的文本来完成。《扶桑》作为早期华人经历的文本,文本套文本的内外二重框架,分析扶桑的"读者"——克里斯和"我"在接受过程中介入,以及"我"通过穿梭于古今对当代的思考与参议,所表现出的新历史主义特征。
王茜
关键词:介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