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作品数:26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核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的乏燃料循环再生研究 2022年 乏燃料后处理是核燃料循环的关键环节,制约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于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ADANES)提供的高通量、硬能谱的外源中子,其乏燃料后处理只需除去乏燃料中的挥发性裂变产物和影响次锕系元素嬗变的中子毒物,长寿命的次锕系元素Np、Am、Cm可与二氧化铀一起转化为新的燃料元件在加速器驱动燃烧器中燃烧、嬗变、增殖和产能。基于此,本课题组提出了加速器驱动的乏燃料后处理及再生制备的技术路线,包括高温氧化粉化与挥发、选择性溶解分离和燃料再生制备。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本课题组在这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希望能为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的乏燃料后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秦芝 范芳丽 范芳丽 谈存敏 田伟 黄清钢 谈存敏 陈德胜 吴晓蕾 白静 殷小杰 王洁茹关键词:乏燃料后处理 一种基于加速器生产同位素Ac-225的靶件快速拆卸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器生产同位素Ac‑225的靶件快速拆卸装置和方法,靶件快速拆卸装置包括机架、屏蔽盖装配体、胶囊靶组件、屏蔽桶装配体以及电爪装配体,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屏蔽盖装配体、胶囊靶组件、屏蔽桶装配体以及电爪装配体... 李博林 吴晓蕾 秦芝 田伟干馏法从铀的裂变产物中分离^(131)I 2021年 ^(131)I是一种重要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但因湿法分离技术上的缺陷,使得从铀裂变产物中获取^(131)I的工艺具有环境污染严重、提取效率低的缺点。因铀裂变产物中^(131)I的产额较高,为拓展^(131)I的获取途径,提高铀裂变产物的利用效率,开展铀裂变产物中^(131)I分离的新工艺研究十分必要。与传统湿法分离工艺不同,本工作采用了干馏法进行铀裂变产物中^(131)I的分离。为了得到高的^(131)I分离效率,将分离过程分为低温粉化、高温干馏和中低温保温三个阶段,并研究高温干馏阶段温度对^(131)I分离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干馏温度高于950℃时,^(131)I的分离效率≥98%。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干馏温度下,碘和^(103)Ru均可挥发出铀靶片,但产物收集液中却仅含有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对碘的分离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推测挥发物中碘和^(103)Ru分离的原因为:^(103)Ru与氧反应生成挥发性RuO_(4),从铀的裂变产物挥发出;因加热管内温度较高,RuO_(4)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分解,生成RuO_(2)沉积在加热管内部。因此,利用干馏法从铀的裂变产物中分离^(131)I时,为了得到放化纯度高的碘产品,不仅要合理规划分离过程,还需科学设计加热管的长度。 初剑 曹石巍 陈德胜 吴晓蕾 王洁茹 田伟 田伟 殷小杰 殷小杰 谈存敏 史克亮 范芳丽 秦芝关键词:高温干馏 一种用于分离<Sup>68</Sup>Ge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离<Sup>68</Sup>Ge的系统和方法,取液单元包括若干储液容器和一第一多通道切换阀,第一多通道切换阀的每一个通道对应一个储液容器,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多通道切换阀切换至预设通道并提取对应储液容器中... 王洁茹 秦芝 曹石巍 田伟 吴晓蕾 黄清钢水动力扰动方式对富营养化湖泊藻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太湖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在季风影响下,常年受风浪扰动影响。为了解风浪扰动对太湖水体中微囊藻释放藻毒素(MC)的影响,于2018年7月采集含有微囊藻水华的太湖原水,在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设置了对照、间歇扰动和持续扰动3种处理方式来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水体中藻毒素的变化,实验共持续19 d。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MC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1~13 d呈升高趋势,其后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对照组MC浓度最低,平均值为1.69μg·L-1,显著低于间歇扰动组和持续扰动组(P<0.05);间歇扰动组和持续扰动组MC均值分别为1.81和1.86μg·L-1,两者差异不显著;3种处理方式下,单位藻细胞MC含量1~7 d持续减小,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0~19 d各组均有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且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间歇扰动组和持续扰动组单位藻细胞MC含量均值分别为0.55、1.20和1.98μg·108cells-1;本实验条件下MC与氮磷等因子显著负相关,与水温、SS、Chla等之间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扰动可促进水体中藻毒素浓度及单位藻细胞藻毒素含量的升高。 张宏亮 解孟平 田伟 汤祥明关键词: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 营养盐 19F-FDG合成过程的19F-NMR分析以及18F水靶的研制 对肿瘤诊断中的葡萄糖示踪剂进行了分析,通过19F来代替18F,进行冷合成19F-FDG,通过氟的核磁共振谱方法分析其合成过程,并研制一款用于18F生产的水靶系统.目前己经实现了靶系统的自动进样和传输,该系统传输时间短,传... 田伟 郭俊盛 秦芝关键词:肿瘤诊断 合成工艺 性能评价 文献传递 一种乏燃料中镧系元素的选择性溶解分离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乏燃料中镧系元素的选择性溶解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镧系氧化物与二氧化铀的混合物加入到盐酸甜菜碱水溶液或者丁基甜菜碱盐酸盐水溶液中,加热搅拌使镧系元素氧化物选择性溶解。然后离心分离,镧系氧化物溶解处... 范芳丽 秦芝 田伟19F-FDG合成过程的19F-NMR分析以及18F水靶的研制 目前,2-[F]氟-2-脱氧-右旋葡萄糖(F-FDG)是最具有价值的PET(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示踪剂,主要用于测定肿瘤、心脏,特别是处于疾病状态的器官的葡萄糖代谢... 田伟 郭俊盛 秦芝文献传递 质子引起天然铀裂变产生医用同位素钼-99的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医用同位素锝-99m(99mTc)被广泛应用于核医学领域,其主要来源于母体核素钼-99(99Mo)的衰变。但是目前国内99Mo基本依赖进口,通常出现99Mo不能稳定供应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实现国内99Mo自主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China ADS Front End,CAFE)提供的质子束流辐照天然铀靶件,主要开展铀裂变产物中医用同位素99Mo的高效化学分离、纯化及99Mo/99mTc发生器的制备。研究表明:通过α-安息香肟(α-BO)沉淀分离99Mo后,杂质核素去除率大于90%,99Mo的回收率大于90%。通过对99Mo沉淀进行纯化后,大部分杂质核素被去除。提取的99Mo被装配为99Mo/99mTc发生器,发生器淋洗曲线表明:99mTc产品收集在8 mL生理盐水内最为适宜,同时,99mTc回收率大于8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量结果表明,99mTc产品中Al、Mo以及U含量极低;同时,99mTc产品的γ谱图中未出现99Mo和其他杂质核素的γ能量峰。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基于加速器辐照天然铀生产99Mo提供技术参考。 王洁茹 陈德胜 黄清钢 秦芝 秦芝 吴晓蕾 郭治军 吴晓蕾 田伟 白静 田伟 范芳丽 殷小杰关键词:天然铀 高矿化度水样中微量铀的测定 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系统对比实验,建立了一种适合于盐湖水、晶间卤水等高矿化度液体样品中微量铀的测定方法——紫外荧光法。在确定仪器测量稳定性的基础上,给出紫外荧光法测定铀的最佳条件为样品pH=2~12,荧光增强剂用量为500μL。为减少杂质离子对铀测定的干扰,分别采用直接稀释荧光法及TBP萃取荧光法进行铀的测定,确定了TBP萃取荧光法测量高矿化度水样中微量铀的步骤,实验测得铀的萃取-反萃回收率约为85%。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析盐湖和晶间卤水样品中铀的质量浓度,所得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别,说明该法可用于高矿化度水样中微量铀的测定。 白静 赵梁 范芳丽 吴晓蕾 丁华杰 雷富安 田伟 秦芝 郭俊盛关键词: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