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津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店员》
  • 1篇刀锋
  • 1篇东西方
  • 1篇东西方文化
  • 1篇犹太
  • 1篇审美乌托邦
  • 1篇受苦
  • 1篇受难
  • 1篇宿命
  • 1篇宿命论
  • 1篇冥想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理解
  • 1篇文艺
  • 1篇文艺作品
  • 1篇乌托邦
  • 1篇西方文化
  • 1篇理应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反思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作者

  • 4篇田津
  • 2篇朱宾忠
  • 2篇田津

传媒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受难者理应受苦?——浅析《店员》中莫里斯的失败者形象
2011年
小说《店员》是美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的著名作品。主人公莫里斯在事业上是一个失败者。他经营的杂货店生意每况愈下,甚至不能保障家庭的温饱。莫里斯失败的原因是:第一,犹太人民族心理中的"受难精神"造成了他自身价值观的矛盾性,即他对人性抢着完美期望,却对自身的生命持着消极的宿命论。这阻碍了莫里斯的行动力。第二,莫里斯的性格与当时美国的大环境格格不入。莫里斯不能很好适应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他过度的牺牲精神阻碍了他的竞争力。
田津
关键词:犹太宿命论
近代文艺作品中的法律伦理反思——以菲尔丁和荷加斯为中心
2021年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刑法领域中的经验主义风向渐强,对罪犯信息的关注趋重。同时,宪政变革促进英国的法治实践由“上帝之法”转为“人之法”,逐渐步入现代性轨道,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菲尔丁和荷加斯作为同时期的文艺家,对英国的法治进程有着相同的关怀。在关注社会犯罪现象时,他们将现实主义考量融入对罪犯人物的刻画,强化了刑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他们关注英国法治的现代性转向,反思或质疑传统神学秩序,建构法律权威,表征资本主义法制萌芽。两人运用文学或绘画的修辞策略,或隐或显地反观历史坐标中的法律缺陷,形成对法律伦理的反思,彰显出对法律改良的愿景。
田津朱宾忠
关键词:菲尔丁绘画法律伦理
“审美乌托邦”:《店员》和《人性的污点》中的空间理想
2019年
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和菲利普·罗斯写作风格迥异,但其作品《店员》和《人性的污点》都关注犹太移民在美国遇到的现代性困境及空间诉求。《店员》里,莫里斯通过和店员重建“我—你”关系,将杂货店变成精神救赎的场所;《人性的污点》中,科尔曼通过和清洁工佛妮娅的恋爱逃离俗世,使有机农场变成世外桃源。
田津
关键词:《店员》
“刀锋”——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被引量:1
2019年
一战后,欧洲文化中心论渐入黄昏时代。面临西方普遍的精神危机,一批欧洲旅行文学家将目光投向东方,发掘具有异域性、多元化的文化元素。旅行文学成为探讨西方文明替代体的平台。毛姆在《刀锋》中有关"跨越刀锋"的意象实则是跨越东西方的文化理解隐喻。其中,冥想打破了西方思维中的进步概念和现世执念;远景则呼吁了“自我”和“绝对”的合一。跨越刀锋的比喻象征了跨文化理解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化观。这一意象将东方文化推向前台,为世界文化繁荣提供了文明选择。
田津田津
关键词:文化理解冥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