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成像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致病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机构

  • 7篇铁法煤业集团...

作者

  • 7篇田颖
  • 6篇邱丽芹
  • 4篇徐学权
  • 4篇黄越
  • 4篇朱丽丽
  • 2篇韩洪军
  • 1篇邹海峰
  • 1篇王继芳
  • 1篇刘蕾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SCT血管成像对颈部包块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颈部包块患者的CTA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5例包块与颈部血管界限清晰,仅呈外压性改变,1例颈部转移包块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推移,管腔受压变窄,两者间界限不清;颈内静脉受压突然截断,侧支血管建立。3例颈部神经鞘膜瘤包膜完整,颈部大血管受压推移,但与之界限清晰。1例颈部动脉瘤来源于颈内动脉且为上下两个,上者邻近颅底,周围血管及其他结构受压移位。结论:颈部MSCTA对于与血管有关的颈部包块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邱丽芹王岩黄越徐学权田颖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颈部包块
成人肠套叠64-MSCT表现及致病点识别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成年人肠套叠的64层螺旋CT表现,并找出它的致病点。方法:对7例成年人肠套叠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利用多层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特征。结果:7例患者中,有回-回肠套叠5例,回-盲肠套叠1例,结-结肠套叠1例。病理结果为炎性息肉2例,淋巴瘤3例,腺癌1例,脂肪瘤1例。64层螺旋CT可表现为靶征或同心圆征、彗星尾征及肾形征,增强时可见血管卷入征。结论:多层螺旋CT对成年人肠套叠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并能显示致病点。
黄越徐学权邱丽芹邹海峰刘蕾田颖王继芳韩洪军
关键词:成年人肠套叠X线计算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分级的对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临床手术及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资料,寻找两者在分级上的相关性。结果:2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中,X线诊断的Ⅰ级损伤15例,Ⅱ级损伤6例,Ⅲ级损伤3例。MR诊断Ⅰ级损伤11例,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3例。结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及MR分级是基本符合的。
徐学权邱丽芹黄越田颖韩洪军
关键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例PRES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2例表现为急性起病,4例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发病时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病灶以双侧顶枕叶白质水肿为主,颞叶、额叶、小脑半球、基底节、脑干及胼胝体也可见病灶。CT平扫病灶表现为脑白质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较小及皮层病灶难以显示。MRI平扫病灶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及ADC图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内可见点状低信号。6例行MRI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强化,4例行MRV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PRES是可逆性病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脑组织可逆的关键。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正确认识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田颖朱丽丽邱丽芹郭盼盼赵琦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MRI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P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25例病灶均位于子宫前下壁切口处,局部子宫前壁明显变薄可见异常信号。有16例可见囊性妊娠囊,呈卵圆形或哑铃状;9例混合包块型妊娠囊无明显囊腔,可见子宫前壁瘢痕处混杂信号包块影。11例向腔内生长,13例向子宫肌层内浸润同时向宫腔内生长,有1例较小妊娠囊完全位于肌层。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影像有一定特征,超声难以确诊时可联合MRI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田颖邱丽芹朱丽丽
关键词:剖宫产术瘢痕妊娠磁共振成像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MRI表现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影像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3例均为单发实性肿块,右侧8例,左侧5例,肿瘤可见完整包膜,腹膜后及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MRI平扫T1WI呈等或低信号,4例T2WI呈低信号,3例呈低信号夹杂斑片状稍高信号,6例呈高信号。DWI肿瘤呈稍高-高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卵巢降低。增强扫描肿瘤后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方式,TIC为缓升型,但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田颖朱丽丽邱丽芹
关键词: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
基于3.0T MRA显示评价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管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利用3.0T MRA显示大脑前动脉A1段并对双侧的解剖发育差异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55例接受大脑前动脉3.0T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横断面图像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变异情况。结果共有61例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动脉A1段存在先天的发育差异,占全部病例数的23.9%,其中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支26例占所有病例数的10.2%,占所有变异病例数的42.6%;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支35例占所有病例数的13.7%,占存在变异病例数的57.4%;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均势型194例。结论 3.0T MRA能够较好的显示与评价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差异性,准确判断优势支,可以合理解释单侧脑缺血症状的病因。
邱立芹黄越徐学权田颖朱丽丽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