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306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的生物学参数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 2015年 目的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生物学参数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将35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D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周后比较双眼屈光度,眼轴变化;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18±0.14D,左眼为1.37±0.13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诱导前后眼轴差值为0.62±0.04mm,左眼为0.19±0.02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3周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的轻度水肿,部分脱落;线粒体肿胀变形;内外核层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少量空泡样改变,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视网膜节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10D的RGP可以成功诱导豚鼠近视眼发生,在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赵宏伟 梁静南 罗灵 聂闯 白凤华 刘怡关键词:近视眼 生物学参数 视网膜超微结构 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综合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对比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 设计 荟萃分析(Meta分析)。研究对象 Medline(1966-2012年)、EMbase(1966-2011年)、Cochrane图书馆(2011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年)有关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 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上述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两种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 主要指标 中央黄斑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IVB与IVT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8项(共376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CMT降低幅度的差异为12.76 &mu;m(95%CI,-7.74 ~ 33.26 &mu;m,P=0.22);提高BCVA幅度的差异为0.11 (95%CI,-0.00~0.23,P=0.06)。首选IVT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是首选IVB组的20倍(95%CI,8.3~50倍,P=0.000)。 结论 采用首选IVB与IVT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CMT及提高BCVA方面两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IVT明显较IVB差。二者间谁更适合作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麻南 李丹 高付林 赵宏伟 白凤华 胡莲娜关键词:贝伐单抗 曲安奈德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及凋亡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及凋亡情况。方法:将30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00D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wk后散瞳检影观察屈光度变化;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TUNEL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28±0.21D,左眼为1.55±0.23D,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结果显示,3wk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结构的水肿,部分脱落;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空泡化;内外核层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TUNEL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眼视网膜细胞凋亡发生率为(2.42±1.24)%,对照眼为(0.29±0.0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离焦诱导的豚鼠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赵宏伟 梁静南 罗灵 聂闯 白凤华 刘怡关键词:近视眼 视网膜超微结构 凋亡 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视网膜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2年 眼科临床工作中常见各种疾病导致的视网膜水肿,一类如视网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血浆成分渗漏至神经上皮层导致的细胞外水肿,比如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等;另一类如视网膜动脉阻塞后缺血、缺氧导致的细胞内水肿,如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常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激光治疗等减轻视网膜水肿。近期,我们将马栗种子提取物应用于治疗该类疾病,并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肖静 伍春荣 夏丽萍 薛娟 白凤华关键词:视网膜水肿 马栗种子提取物 疗效 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综合评价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或曲安奈德(IVT)对比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设计荟萃分析。研究对象Medline(1966~2012年)、EMbase(1966~2011年)、Cochrane图书馆(2011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年)有关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上述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主要指标中央黄斑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6项(共24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CMT降低幅度的差异为-33.22μm(95%CI:-74.85μm^8.42μm)(P=0.12),提高BCVA幅度的差异为0.01(95%CI:-0.13~0.14)(P=0.92)。首选IVB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首选IVT(合并比值比为0.03,95%CI:0.01~0.10)。结论采用首选IVB与IVT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CMT及提高BCVA方面二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IVT明显较IVB差。二者间谁更适合作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李丹 麻南 罗玲 高付林 赵军 仇长宇 白凤华 胡莲娜关键词:贝伐单抗 曲安奈德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的效果。方法对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56例施行Lasik手术,并对其手术前后视力、双眼单视功能、斜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97.4%。双眼Ⅲ级视功能由术前7.1%提高到28.6%,手术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歇性外斜斜视度由术前(60.5±15.3)△降低到术后(35.3±10.6)△;恒定性外斜斜视度由术前(55.7±20.3)△降低到术后(40.5±15.7)△;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4)。术后3个月,屈光参差组比非屈光参差组斜视度减少明显,分别为(30.2±15.1)Δ和(15.3±7.8)Δ,非屈光参差组眼位正位率15.3%,明显低于屈光参差组4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79,P=0.03)。结论对于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者行Lasik手术能改善双眼单视功能,有效改善屈光参差,并减少斜视的斜视量,尤其对于术前有屈光参差者,其屈光状态的改善可直接影响斜视治疗效果。因此,成人近视伴外斜患者先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而后行斜视手术是较好的选择。 刘怡 赵宏伟 李飞 闫洪欣 高萍 刘彬彬 白凤华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外斜视 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的生物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的生物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将28只2-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离焦组和对照组。两组右眼分别配戴-10D和0D的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左眼不戴镜。于戴镜前和戴镜后3d、7d、10d、14d、21d分别测量豚鼠眼球屈光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结果随戴镜时间延长,离焦组戴镜眼屈光度逐渐降低(向近视漂移),眼轴和玻璃体腔深度逐渐延长。与不戴镜眼和对照组的戴镜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3周后,离焦组戴镜眼玻璃体腔深度变化值与眼轴变化值之比(0.59±0.11)与不戴镜眼(0.48±0.09)及对照组的戴镜眼(0.47±0.0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3);离焦组戴镜眼在戴镜后14d屈光度(1.34±0.18)和21d屈光度(1.29±0.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D透镜可以成功诱导豚鼠近视眼发生,诱导眼眼轴延长主要以玻璃体腔延长为主。在诱导后14d内屈光度进展较快,之后变慢。 赵宏伟 刘怡 朱彩霞 赵军 郑红英 白凤华 曲丽艳关键词:近视眼 生物学参数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LASEK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分别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52例(104只眼)行LASEK的高度近视患者,分成A、B、C三组,三组术中分别使用0.005%、0.01%、0.02%浓度的MMC棉片覆盖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观察术后裸眼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术后裸眼视力和Haze形成方面:A组与B组、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方面:C组与A组、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术中采用0.01%MMC可以有效抑制Haze的形成,恢复术后良好视力,且不会明显延迟角膜上皮愈合。 赵宏伟 刘怡 白凤华 高萍关键词:丝裂霉素C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混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92只眼)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6年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回退发生率及夜间视觉症状等情况。结果术后1年和6年平均裸眼视力显著提高(4.65±0.23)vs.(3.21±0.28),(4.59±0.20)vs.(3.21±0.28),P<0.01;(4.65±0.23)vs.(4.59±0.20),P>0.05;术后1年和6年平均屈光度显著降低(-2.43±0.26)D vs.(-9.42±3.36)D,(-2.51±0.31 D)vs.(-9.42±3.36 D),P<0.01;(-2.43±0.26)D vs.(-2.51±0.31D),P>0.05;术后6年回退发生率14.13%较术后1年有升高趋势10.87%,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与预矫屈光度呈显著相关r1=0.97;r6=0.99;术后夜间不适症状与预矫屈光度相关(r1=0.47;r 6=0.59);≥-8.0 D的患者术后主诉夜间不适比率明显高于≤-8.0 D的患者(P<0.01)。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稳定;但随屈光度增加术后稳定性及夜间视觉质量有下降趋势,建议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慎重选择。 赵宏伟 刘怡 白凤华 高萍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远期疗效 间断阿托品眼膏散瞳控制儿童近视发展 目的:评估间断阿托品散瞳对儿童进展期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48例近视儿童,年龄4~12岁之间,用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1.00~-7.00D... 刘怡 赵宏伟 白凤华 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