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出血家犬微创血肿清除术时间窗研究
- 2016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价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将25只家犬随机分为模型组(n=5)和微创组(n=20),抽取自体动脉血注入基底节制作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内科治疗,微创组又随机分为6h、12h、18h、24h四个亚组,每组5只家犬,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h、12h、18h、24h行微创手术,两组均于造模成功后及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提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血脑屏障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1)血脑屏障通透性:与模型组相比,各微创组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内与6h组相比,12h、18h、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18h、24h组任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含水量:与模型组相比,6h、12h、18h组显著下降(P<0.01),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h组相比,1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h、24h组差异显著(P<0.01);12h、18h、24h组任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d后微创6h、12h、18h、24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P<0.05);其中微创6h组评分较12h、18h、24h组更低(P<0.05);微创12h、18h、24h组任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24h内,尤其是6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能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 秦冠南王帆伍国锋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时间窗血脑屏障脑含水量
- 不同时间窗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病灶周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价脑出血不同时间窗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出血灶周围脑组织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BBB)及脑组织含水量,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最佳时间窗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25只...
- 秦冠南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脑屏障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
-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清CRP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均分为微创手术组(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药物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复方甘露醇用量,记录2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患者入院时、微创手术后1 d时或同时点药物治疗组、出院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微创手术组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复方甘露醇用量少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后1 d时的血清CRP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同时点药物治疗组(P<0.05),而药物组(微创组手术后1d的同时点)血清CRP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处于正常值内(P>0.05),但微创手术组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微创手术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脑组织的损害程度,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术后1 d时血清CRP水平升高。
- 宋安军伍国锋任思颖王丽琨毛远红熊洁秦冠南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质
- 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前期海马脑电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判断和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对16例非侵入性手段难以明确病灶的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双侧海马电极监测,患者停用抗癫痫药在非麻醉状态下监测48~72h,分析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图资料,探讨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结果16例发作间期记录到背景活动基础上出现局限于某几个电极点的阵发性高幅慢波1例、发作性快波节律1例、棘波或棘尖慢复合波14例,视为异常脑电活动;经过48—72h监测,10例监测到33次临床癫痫发作,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均可记录到清晰可辨的癫痫样脑电波形。结论颞叶内侧癫痫临床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癫痫样放电清晰可辨,部位局限,易于确定癫痫性活动起源部位。对于非侵入性手段难以判断癫痫样放电起源的颞叶内侧癫痫可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植入海马深部电极进行脑电监测。
- 任思颖伍国锋秦冠南毛远红
- 关键词:颞叶内侧癫痫海马深部电极立体定向技术视频脑电图
- 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深部电极脑电图特点分析
- 目的;观察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判断癫痫病灶积累经验同时为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对16例非侵入性手段难以明确病灶的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双侧海马电极监测,患者停用抗癫...
- 任思颖伍国锋秦冠南毛远红
- 关键词:海马深部电极立体定向技术
- 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期海马脑电特征分析
- <正>目的:观察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外科手术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分析6例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海马电极脑电图资料,探讨深部电极癫痫性电活动特点。结果:6例患者经过72小时监测,...
- 任思颖伍国锋秦冠南毛远红
- 文献传递
- 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前期海马脑电特征分析
- 目的:观察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判断癫痫病灶积累经验同时为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对16例非侵入性手段难以明确病灶的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双侧海马电极监测,患者停用抗癫...
- 任思颖伍国锋秦冠南毛远红
- 脑立体定向植入海马电极监测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应用脑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技术植入海马电极监测颞叶内侧癫痫的效果。方法13例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主要表现为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及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根据临床症状、MRI等资料初步确定癫痫灶位于海马区域,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于双侧海马植入8-触点深部电极,监测24~72h,从而确认癫痫灶是否位于海马区域。结果13例患者经过72h监测,共监测到7例有29次临床发作,发作期脑电变化表现为在背景波形基础上出现阵发性高幅慢波或棘尖慢复合波,从某个电极点开始,迅速扩展到同侧其他电极点甚至对侧电极;头皮脑电在延迟1-2s后出现3~4Hz的高幅8节律。6例未监测到临床发作的患者,海马电极监测到发作性局灶性高幅慢波或尖慢综合波,而头皮电极未监测到明显异常。13例患者中6例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或立体定向病灶损毁术,随访3-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脑立体定向植入海马电极监测颞叶内侧癫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判断癫痫病灶的起源,为外科进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提供有力依据,对于视频脑电图或其他手段难以记录到癫痫样波形或难以判断癫痫样放电起源的患者可进行脑立体定向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
- 孙良先伍国锋任思颖秦冠南毛远红
- 关键词:癫痫颞叶海马植入立体定位技术
- 脑出血患者继发性心脏损害相关因素分析及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脾脏单核细胞在脑出血后继发性心脏损害中的作用研究
- 脑出血(ICH)是一类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心脏并发症在ICH患者中很常见,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有必要从临床出发,寻找与ICH后继发性心脏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结合动物模型,探寻ICH后...
- 秦冠南
- 关键词:脑出血脾脏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