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奇
- 作品数:43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高IgE综合征1例
- 2013年
- 患儿男,10岁余。全身反复出现肿块和红斑并糜烂10年。血嗜酸性粒细胞3.22×109/L;IgE706.3IU/mL,肿块内脓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结组织病理:淋巴结正常结构紊乱,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有肉芽肿性炎症改变。诊断:高IgE综合征。
- 蒋艳玲周斌罗勇奇常静树叶汤建萍
- 关键词:脓肿高IGE综合征
- 坏疽性脓皮病并发肠穿孔
- 病例2患儿,性别男,年龄6岁2月,因"四肢起疹10余天,伴发热3天"入院.临床表现:患儿于10余天前开始出现下肢红斑、丘疹,继之出现水疱、糜烂、渗液,流脓.在泰和医院治疗,未见改善,皮疹逐渐增多.转至怀化杏鑫医院就诊,考...
- 罗勇奇
- 普萘洛尔治疗225例儿童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初步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 通过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儿225例,其中男74例,女151例;年龄20 d至16岁,平均9.13个月;单发性血管瘤199例;多发性血管瘤18例(2~5个部位),其中合并肝血管瘤1例;婴儿泛发性血管瘤6例,其中合并肝血管瘤3例;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例.以15例血管畸形为对照组,入院后完善心电图、腹腔B超、肿块彩超、心脏彩超,核磁共振、甲轴全套、血糖及肝肾功能后,予以普萘洛尔1.5~2 mg·kg-1·d-1,分2次口服,服药前3 d予心电监护,服药观察3~4 d后带药回家继续服药,并每1~2个月门诊复诊,按4级评分法评价疗效,均于2010年12月统一随访.结果 213例坚持口服普萘洛尔1个月以上患儿中,疗效Ⅰ级(差)19例,Ⅱ级(中)52例,Ⅲ级(好)60例,Ⅳ级(优)82例,有效率91.08%,17例完全痊愈.其疗效明显优于血管畸形组(P〈0.001),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少,发生率为2.08%,1例心率减慢,1例手足凉,2例出院后转氨酶升高.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血管瘤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 汤建萍蒋艳玲常静罗勇奇韦祝曾迎红孙磊树叶周斌
- 关键词:多发性血管瘤普萘洛尔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婴幼儿血管瘤
- 雷公藤内酯醇上调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甲基化水平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抑制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表达的机制。方法:用终浓度分别为6,12,18 nmol.L-1的TL处理HT-1080细胞72 h,对照组不加药物处理,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TL对MMP-9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RT-PCR检测TL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2,-3和-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个TL处理组中仅18 nmol.L-1处理组MMP-9基因甲基化指数明显上调(0.39±0.10 vs 0.61±0.10,P<0.05);所有TL处理组TIMP-1,-2,-3和-4的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TL上调HT-1080细胞MMP-9基因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TL抑制肿瘤MMP-9表达的一种新机制。
- 杨盛波文海泉张桂英赵莎罗勇奇陆前进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纤维肉瘤DNA甲基化
-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患儿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时对其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血管瘤患儿在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时,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h、3h、1个月检测其血糖水平。【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2mg/(kg·d)不同时段,患儿血糖水平有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4例患儿在服药后1h血糖〈3.90mmol/L,嘱家长给予患儿进食,2h后复测血糖,2例患儿血糖恢复正常,还有2例患儿血糖仍〈3.90mmol/L。这2例患儿将普萘洛尔剂量减半至1mg/(kg·d)分2次口服,复测血糖值恢复正常。以上患儿1个月后复查血糖均正常,其余患儿服药前后1h、3h及1个月后血糖水平均正常。【结论】普萘洛尔可影响血管瘤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仍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需引起临床医生警惕。
- 常静汤建萍韦祝梁晓婷罗勇奇
- 关键词:血管瘤血糖普萘洛尔药理学
- 伴假性Kaposi肉瘤的Parkes-Weber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Parkes-Weber综合征(PWS)即先天性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1907年由Weber[1]首次报道.此症临床上与Ⅺippel—Trenaunay综台征(KTS)颇为相似,常易与其他的先天畸形相混淆,该症...
- 唐金玲罗勇奇汤建萍树叶
- 37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分析数据。方法: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3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创面分泌物和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创面分泌物标本中检出223株病原菌;血培养阳性17例。阳性.率4.55%。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4株,检出率34.2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NSSA)和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0%;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均为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韦祝刘向宇罗勇奇何谢玲汤建萍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检测被引量:9
- 2006年
- 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的良性肿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以及真皮乳头层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GF-β1、VEGF和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探讨TGF-β1、VEGF在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邱湘宁肖嵘袁娟罗勇奇胡南陆前进文海泉
- 关键词:TGF-Β1VEGF表达尖锐湿疣密度检测皮损
- 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小儿脉管异常类疾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小儿脉管异常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14例脉管异常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6个月至10岁。病种:卡波西血管内皮瘤4例,Sturge-Weber综合征2例,静脉畸形3例,混合型脉管畸形3例,CLOVES综合征1例,结节性硬化症1例。住院期间给予西罗莫司每日1~1.5 mg/m^(2),分早晚两次口服,间隔12 h。住院期间监控不良反应,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定期门诊复查,检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全套、凝血功能、血药浓度等。结果所有患者口服西罗莫司治疗3~7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1~3个月。治疗效果:4例卡波西血管内皮瘤患者有效;2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1例部分有效,1例无效;3例静脉畸形患者1例部分有效,2例无效;3例混合型脉管畸形1例部分有效,2例无效;1例CLOVES综合征患者部分有效;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无效。14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血管内皮瘤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西罗莫司治疗脉管畸形疗效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树叶谈鑫刘向宇罗勇奇李珂瑶蒋艳玲韦祝周斌
- 关键词:西罗莫司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组蛋白修饰异常的研究
- 目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人类疾病包括肿瘤、衰老和自身免疫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在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DNA基因组存在不同程度的...
- 胡南邱湘宁袁军罗勇奇尹恒陆前进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组蛋白修饰CD4+T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