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民波
- 作品数:54 被引量:33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长江口北支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2003年7月(丰水期)和2004年1月(枯水期)在长江口崇明北沿滩涂潮间带,共设置3个断面,按《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进行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底栖无脊椎动物17种,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最高(占41.18%),枯水期7种,种类组成以多毛类最高(占57.14%);丰水期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伍氏厚蟹(Helice japonica)、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弹涂鱼(Perlophthalmus cantonensis)和无齿相手蟹(Sesarma hacmatocheir)。枯水期的优势种为豆形短眼蟹、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日本刺沙蚕(Neanthss japonica)和纽虫(Nemertini spp.)。丰水期的生物量为枯水期的20.65倍;枯水期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无齿相手蟹、伍氏厚蟹、弹涂鱼的生物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随离口门距离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丰、枯水期底栖动物均分为3个群落。丰、枯水期群落演替现象明显。
- 罗民波沈新强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
- 关键词:长江口北支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
- 一种用于监测牡蛎幼体增殖放流效果的附着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监测牡蛎幼体增殖放流效果的附着装置,其中包括圆环(1)、轮胎(3)、泡沫浮子(4)和浮绳(5),所述圆环(1)由三个不锈钢圈(6、7、8)和若干斜杆(2)组成,且所述三个不锈钢圈(6、7、8)与若干...
- 王云龙张衡阮超罗民波陈渊泉
- 文献传递
- 大型海洋工程对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7年
- 杭州湾海域是多种鱼、虾、蟹类繁殖、肥育及仔幼鱼生长场所,又为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所在海域,生态系统极具脆弱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一系列海洋工程在杭州湾启动并投入运营。底栖动物直接或间接与杭州湾生态系统大多数理化过程有关,是杭州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1年的本底调查和2003—2005年4个年度的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杭州湾附近水域(N30°32′~30°50′、E121°53′~122°17′)20个取样站3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研究,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结果表明,2003—2005年底内动物共出现31种,底内动物生物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季节、年度的更替现象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呈现从2003年到2005年逐渐降低的趋势,单纯度(C)上升,丰富度下降,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2003—2005年度H′值均小于1,底泥的污染较为严重。底上动物共出现77种,生物量从2001—2005年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3年生物量为2001年的2.71倍,2005年生物量为2001年的0.69倍,大桥区、港区和航道区三个区的4个年度平均生物量,以港区的生物量为最高,航道区次之,大桥区的最低;底上动物出现优势种(优势度Y≥0.02)16种,优势种的年际演替现象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呈现从2001年到2005年总体下降的趋势,单纯度(C)上升,工程对底栖环境的干扰导致底上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
- 罗民波陆健健沈新强王云龙徐兆礼朱江兴
- 关键词:海洋工程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
- 工程条件下杭州湾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迁
- 根据2001年和2003005年4个年度的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0°50′N、121°53′22°17′E)20个取样站12个航次的底上动物调查,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结果表明,2001年和20...
- 罗民波徐兆礼沈新强朱江兴
- 关键词:海洋工程大型底栖动物
- 文献传递
- 黄海绿潮浒苔(Ulva prolifera)的生长生殖对不同盐度的响应研究
- 浒苔广泛分布于江苏的池塘、河口和潮间带环境中,这些环境中显著改变的环境因子是盐度。本研究主要针对盐度的变化,考察浒苔生长生殖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盐度下浒苔的生长结果表明:当盐度为15‰~30‰时,浒苔的日生长率最大,都在1...
- 罗民波刘峰
- 关键词:海洋污染浒苔盐度
- 东海栉水母(Ctenophora)生态特征被引量:12
- 2006年
-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栉水母数量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东海栉水母平均丰度秋季(6.3ind·(100m^3)^-1)〉春季(1.6ind·(100m^3)^-1)〉冬季(1.4ind·(100m^3)^-1)〉夏季(0.6ind·(100m^3)^-1)。调查海域鉴定到种的栉水母共有6种,其中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是东海的主要种类;掌状风球水母(Hormiphora palnata)和瓜水母(Beroe cucumis)是常见种;带水母(Cestum sp.)是次常见种;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e)和卵型瓜水母(Beroe avata)是稀有种。东海栉水母系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其数量变化与东海暖流势力活动过程中的携带有密切的联系。球型侧腕水母分布较为广泛。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种类;掌状风球水母、蝶水母和卵型瓜水母柑反,仅适应有限的环境;瓜水母和带水母适应能力介于以上两类栉水母之间。
- 徐兆礼张凤英罗民波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 大型海洋工程条件下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演变特征
- 根据2001年(工程前)和2003-2012年(工程后)11个年度的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 20个取样站...
- 罗民波王云龙沈新强
- 关键词:海洋工程大型底栖动物
-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2004年3月在新建的长江口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底栖动物的投放距离为6000m,平均投放生物量为43.15g·m-2,平均投放密度为10.70个·m-2。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19种;总生物量和总密度分别为26489.43g·m-2和3399.11个·m-2,分别比本底值增加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0.74。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328.84g·m-2和918.67个·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
- 沈新强陈亚瞿罗民波王云龙
- 关键词:长江口底栖生物
- 运用ABC曲线评价工程条件下杭州湾周围海域环境变迁被引量:10
- 2007年
- 根据2001年和2003-2005年4个年度的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0个取样站12个航次的底上动物调查,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分析表明,2001年2月、5月和8月群落属于中度干扰条件下的群落结构,丰度曲线和生物量曲线出现较大程度的交叉;2003年2月、5月和8月的群落结构中,2003年2月群落的丰度曲线和生物量曲线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为中度干扰条件下的群落,2003年5月和8月,丰度曲线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属于群落整体受到干扰条件下的ABC曲线;从2004年2月、5月和8月到2005年2月、5月和8月群落ABC曲线结构可知,丰度曲线皆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群落整体受到外界干扰较大。洋山港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工程前的底上动物群落结构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开工后,从2003年到2005年的2、5和8月,群落结构总体受到较大干扰,说明工程对所研究区域总体有干扰影响,群落在2003年到2005年的ABC曲线与2001年的相比,差异较大,受工程建设干扰的程度加大。
- 罗民波沈新强王云龙朱江兴
- 关键词:海洋工程大型底栖动物
- 一种快速采集滩涂贝类的采集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采集滩涂贝类的采集器,包括连接杆、网框、撑杆和螺旋网衣,连接杆为可伸缩杆,连接杆前端与网框的把柄通过固定结构相连,网框为圆形,若干撑杆一端均匀固定在网框上,另一端与螺旋网衣圆心固定连接,螺旋网衣由若...
- 罗民波张衡刘峰徐博简婷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