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蕊

作品数:26 被引量:15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驱油
  • 6篇液膜
  • 6篇供液
  • 5篇溢流
  • 5篇活性剂
  • 5篇表面活性
  • 5篇表面活性剂
  • 4篇化学驱油
  • 3篇液膜厚度
  • 3篇正弦振动
  • 3篇三次采油
  • 3篇物理化学
  • 3篇物理化学性质
  • 3篇膜厚
  • 3篇化学性质
  • 3篇环槽
  • 3篇厚度
  • 3篇发泡
  • 3篇发泡剂
  • 3篇采收率

机构

  • 2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作者

  • 26篇翁蕊
  • 14篇罗幼松
  • 8篇王红庄
  • 7篇杨普华
  • 6篇马德胜
  • 6篇宋新民
  • 5篇朱友益
  • 3篇张禹负
  • 3篇刘霞
  • 2篇韦莉
  • 2篇侯庆锋
  • 2篇罗文利
  • 2篇蒋生祥
  • 2篇李彩云
  • 2篇孙志斌
  • 1篇王金勋
  • 1篇管红霞
  • 1篇何丽君
  • 1篇蔡青松
  • 1篇赵亮

传媒

  • 6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油气采收率技...
  • 1篇第六届中国油...
  • 1篇第六届中国油...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色谱分离的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04年
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 ,往往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进行驱油。但这种体系通过孔隙介质时 ,因其吸附能力的差异以及在油、水相中分配的不同而发生色谱分离。考虑到混合胶束行为、各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在油、水中的分配等物理化学过程 ,给出了一个描述这一复杂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细管实验结果相吻合 ,较好地描述了色谱分离的实际过程。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三次采油中采用的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油藏中的色谱分离过程 ,因而可作为选择驱油体系的工具。
杨普华翁蕊张禹负王金勋罗幼松
关键词:孔隙介质表面活性剂流体流动色谱分离数学模型
液膜扩张粘弹性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膜扩张粘弹性测定装置,属于泡沫膜物理化学性质测定装置,包括液膜产生装置和上、下位移及正弦振动产生装置。液膜产生装置通过一个供液-压力调节系统以及溢流槽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获得比自然重力排液更厚或...
宋新民王红庄马德胜侯庆锋张禹负罗幼松朱友益翁蕊
文献传递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被引量:33
2004年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 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孙志斌张禹负李彩云翁蕊杨普华罗幼松
关键词: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束性质被引量:9
2004年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为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酸钠(SLA)以及SDBS和十四烷基苯磺酸钠(STBS)两种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烷基链长不同的磺酸盐的混合胶束形成性质可用Clint模型描述,而磺酸盐和羧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可用规则溶液理论(RST)来描述。对于SDBS/STBS混合体系,添加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对混合cmc的影响不同。在相同电解质浓度下,碱性和弱碱性条件使SDBS/SLA混合体系的cmc变化不大,但与中性相比下降很大;在碱性条件下,其值随组成的变化不大;在中性条件下,cmc的变化与碱性条件相比要大一些;在各种电解质浓度下,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出的SDBS/SLA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皆为负值,表明混合胶束两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吸引的。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因此,SDBS与SLA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
杨普华翁蕊罗幼松孙志斌张禹负李彩云
关键词:混合表面活性剂CMC
复合驱段塞设计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设计了注入总量相同(0.6PV)、段塞结构不同的7个ASP三元复合驱油实验,在人造岩心(渗透率1.27μm2±0.25μm2)上测定了各个实验的驱油效率。所用原油酸值0.30mgKOH/g原油;驱替水为3g/LNaCl溶液,实验温度65℃。单段塞ASP注入实验的采收率提高值13.85%定为比较基础。S(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KPS)浓度递减和递增的三段塞ASP注入实验提高采收率18.68%和15.41%;A(碱,Na2CO3)浓度递减和递增的三段塞ASP注入实验提高采收率19.35%和16.77%;加前置AP段塞(0.3和0.4PV)的单段塞ASP(0.3和0.2PV)注入实验提高采收率14.27%和16.00%,减少S用量50%和66%。S或A浓度递减的三段塞ASP注入及(对于酸性原油)前置AP段塞的单段塞ASP注入能十分有效地提高采收率,其原因是先行段塞的S吸附、碱耗减少了后续段塞的色谱分离。图1表4参4。
王红庄翁蕊杨普华
关键词:段塞采收率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1.5和4.5m,用色谱分离因子Fcs(SDBS与OP 10回收率之比,其值>1)定量表示二者色谱分离程度。流经石英砂填充岩心时基本无色谱分离,流经大庆油砂填充岩心时OP 10完全被吸附,SDBS的吸附很严重,色谱分离充分(L=4.5m)。因此,两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越大,多孔介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越严重,则色谱分离越严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段塞增大(1PV→2PV),则Fcs减小(20.78→1.67,20℃,1.5m);温度升高(20℃→45℃),则Fcs略减小(1.80→1.73);在SDBS/OP 10溶液中加碱(2000mg/LNaOH)使Fcs由1.67减至1.55,增加前置碱段塞(2000mg/LNaOH)使Fcs再减至1.45(20℃,1.5m);运移距离增加(L由1.5增至4.5m)使Fcs增大(1.67→1.80,20℃);残余油的存在使20℃时Fcs减小(1.67→1.47,1.5m),使45℃时Fcs增大(1.73→1.84,4.5m),这是吸附和油水相分配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9表1参2。
翁蕊杨普华罗幼松
关键词:复配体系色谱分离化学驱油油田化学剂
厚度可调的液膜产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度可调的液膜产生装置,包括上环组件和下环组件两部分,下环组件包括金属导电环,导液层、环形盖板和软管接头,所述金属导电环的上表面开有环槽,导液层与环槽形成一封闭的供液空槽,环形盖板与下环形刀口之间形成溢流...
宋新民王红庄张禹负马德胜翁蕊侯庆锋
测定驱油体系中碱度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被引量:3
2002年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以酸碱指示剂———间硝基酚溶液作载流 ,实现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碱的测定 ;该法可测定10~600mg/LNaOH(强碱),20~1400mg/LNa2CO3(弱碱);方法的检出限为0.5mg/LNaOH ,1mg/LNa2CO3;对含量为200mg/L的样品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NaOH) ,0.5%(Na2CO3);测定速率每小时达94个样 ;该法也适用于其它无机碱。
何丽君蔡青松刘霞蒋生祥翁蕊杨普华
关键词:驱油体系碱度流动注射分析分光光度法化学驱油
厚度可调的液膜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厚度可调的液膜产生装置,包括上环组件和下环组件两部分,下环组件包括金属导电环,导液层、环形盖板和软管接头,所述金属导电环的上表面开有环槽,导液层与环槽形成一封闭的供液空槽,环形盖板与下环形刀口之间形成...
宋新民王红庄张禹负马德胜翁蕊侯庆锋
文献传递
聚合物不可及/排斥体积测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1995年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采用多段塞驱替的方式对比了多种聚合物不可及/排斥体积的测定方法。通过分析各种方法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找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聚合物不可及/排斥体积测定方法。此外,就如何缩短驱替时间,更好地建立岩心中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翁蕊梅佑黔
关键词:段塞流高聚物化学驱油驱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