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尊东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菏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 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通过采取转变育人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搭建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
- 胡尊东
- 关键词:教学改革师资队伍
- 论构建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矛盾的化解机制
- 2007年
- 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重组,我国产生了大量社会利益矛盾,而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矛盾是最为突出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化解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矛盾的有效机制,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决策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调解功能。
- 胡尊东
-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利益化解机制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内涵及提升的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主要指应用技术层面上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其内涵是: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与交流的能力。中小学教师具备这些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接受继续教育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必然要求。
- 胡尊东
-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整合信息素养继续教育
- 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性
- 2005年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它在本质上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性表现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是优越的,思想文化是先进的。
- 胡尊东
-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谐社会
- 论高师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 2008年
-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师肩负着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 胡尊东
- 关键词:高师教育教育创新
- 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化的模式探析被引量:8
- 2013年
- 作为一种特产名贵花卉,牡丹在中国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醇厚隽永的牡丹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牡丹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对牡丹产业的发展也逐渐重视,而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也为牡丹产业化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作为牡丹原产地之一的菏泽,在牡丹栽培、出口、科研和观赏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意识、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菏泽牡丹文化的沉淀与牡丹产业的发展均较为滞后。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农企结合的模式,对解决当今菏泽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化过程中诸多问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胡尊东洪梅香
- 关键词:牡丹文化牡丹产业
- 困境与对策:对建设和谐世界的思考被引量:8
- 2006年
-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 胡尊东
- 关键词:和谐世界共同愿望
- 中华文明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和谐世界”的文化内涵。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发挥其在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 胡尊东
- 关键词: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和谐世界
- 研究性学习环境下高师教育改革之我见
- 2008年
- 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面对这种挑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研能力。
- 胡尊东
-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素质高师教育
- 论中国中产阶层的作用与发展对策被引量:3
- 2007年
-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保持社会稳定、拉动消费、平衡两极分化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示范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中产阶层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找准对策,坚定不移地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中产阶层。
- 胡尊东
- 关键词:中产阶层社会作用